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2021-07-28 12:30曹正培王玲王晓英
当代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腰骶选择性硬膜外

曹正培,王玲,王晓英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见有腰背痛及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而持久或严重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大小便失禁[1]。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两种,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与臭氧消融术均为治疗该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其他方法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但该方法适用于突出症状较轻的患者[2]。有研究发现[3],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9~79岁,平均(59.06±6.64)岁;病程2~6年,平均(4.01±1.07)年;突出部位:L2~36例,L3~45例,L4~56例,L5~S18例。参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0~79岁,平均(59.55±6.48)岁;病程2~7年,平均(4.51±1.43)年;突出部位:L2~35例,L3~47例,L4~56例,L5~S17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包围突出髓核组织,且椎管与侧隐窝未见明显狭窄;疼痛(VAS)评分>6分。排除标准:有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因恶性肿瘤或车祸影响发生腰痛者;伴有精神类疾病者。

1.2 方法 参照组在疼痛科无菌操作治疗室行腰硬膜外灌注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PT四项、肝功能、心电图及血糖检查,向患者家属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根据患者的腰椎X-ray平片、MRI片内容与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穿刺点,术前在无菌操作治疗室内指导患者取俯卧位,使用7号8 cm带针芯的硬膜外穿刺针旁正中入路进行穿刺。缓慢进针至接触到黄韧带时,一边进针一边加压,待进入硬膜外间隙后,阻力消失,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阻滞液15 mL[复方倍他米松(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12)7 mg+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93)20 mg+0.9%氯化钠溶液]。术后常规卧床休息2 h。

观察组采取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将枕头垫于患者腹部及骶部,标记好进针点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进针。将穿刺针放于椎间孔外口处时,缓慢注入阻滞液,阻滞液由7 mg复方倍他米松、20 mg利多卡因、2 mL 0.9%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混合液3~4 mL。注射完成后拔针,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下腰痛评分计算患者改善率,总分29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改善率=治疗前后的评分差(/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为100%表示治愈;60%~99%为显效;25%~59%为有效;<25%为无效[4]。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VAS评分:由医师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横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痛。患者根据自己疼痛感觉,在横线上记录,而后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判定,0分:表示患者无痛;<3分:表示轻微疼痛,但可忍受;4~6分:疼痛明显,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忍受;7~10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与食欲。

并发症:心悸、胸闷、呼吸急促、椎管内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score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score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25)7.75±1.085.11±1.033.05±0.152.99±0.11参照组(n=25)7.68±1.126.13±1.015.06±0.583.01±0.19 t值0.233.5416.780.46 P值 >0.05<0.01<0.01>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退行性疾病,由于腰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病变,导致腰椎韧性下降、髓核突出,引起椎管狭窄、神经根和硬膜囊受压、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出现静脉曲张和局部水肿[5]。此外,因患者自身髓核引发的化学性炎症、炎性因子渗出造成的非特异性炎症,也会引起明显疼痛,炎症会使神经感受器获得伤害性兴奋,进而直接造成神经受损,产生神经痛[6]。因此,治疗该病时,不仅需解除突出物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而且需对椎间盘进行降压,以消除神经根水肿与周围炎症[7]。

由于腰椎间盘组织突出引起的生化反应,导致神经根周围发生水肿、粘连,硬膜外腔灌注大量复方药物是否能成功取决于其压力与速度。使用腰硬膜外灌注治疗术,能使药液自下而上灌满整个硬膜外腔,使其直达粘连神经的根部,从而发挥消炎消肿的药效作用,少量的局麻药可阻断感觉神经传导,并进行镇痛,阻断腰椎恶性循环性疼痛,且还能阻断交感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8]。然而该方法需注意操作过程,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意外,同时,该方法不宜使用的人群较多,糖尿病、高血压机及脑血管等疾病者为该术的禁忌人群。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使用的神经根阻滞剂是由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0.9%氯化钠溶液混合而成,其中复方倍他米松属于复方制剂,其注射入人体后能快速分散,迅速发挥抗炎作用;利多卡因作为常用的局部麻药,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与兴奋作用,并具有镇痛的作用[9-10]。在DSA的介入下找到腰椎间盘突出点,而后在腰骶选择性注射阻滞剂,能够快速阻断疼痛传导,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在腰硬膜外灌注治疗术上应用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但治疗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DSA有三维定位的优势,在该影像的引导下,能清楚地观察病变神经根、周围病变组织结构,虽然硬膜外腔灌注治疗能缓解患者疼痛,但可能会引起部分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的不良反应。而经腰骶选择性对神经根注射阻滞剂,可将药物直接集中作用于病变的神经根处,加强抗感染与镇痛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11]。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既能消除机械性压迫与无菌性炎症,又能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效改善局部水肿,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并阻断因疼痛使小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炎症因子聚集而加剧疼痛的恶性循环[12]。表明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短期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可能是因经DSA引导进行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能准确找出神经根与目标位置,可直接将阻滞剂注射于突出部位,缩短术中寻找位置的时间,还能避免因视野不清晰反复针尖刺戳造成神经损伤、从蛛网膜下腔注射、穿刺操作失误出现空气栓塞等,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表明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较高[13-15]。

综上所述,应用腰骶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腰骶选择性硬膜外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选择性听力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交界区冠状面倾斜畸形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