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

2021-07-28 19:33李彩云
速读·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高校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日益融为一体。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势而新,结合互联网的交互性、共享性和虚拟性特征,主动变革教育方式,构建网络育人新模式,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监管、提升学生网络素养三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良性互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一、何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的在学生群体间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网络环境的新变化,积极融入网络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而厘清何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掘网络育人新形式,增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必要前提。

(一)概念阐释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中学界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上。2000年,有学者给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即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这个概念出发,在一段时间内,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建立在以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载体基础上。必须指出的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能简单化,不应局限于强调表层的网络,即作为载体和工具的网络。而应当突出深层的网络含义,凸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的特性。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理解为,高校将网络的特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后,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线上线下的互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二)表现特征

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表征主要是由网络这一特殊载体所赋予。网络自身所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性直接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角色的转化、知识传递的即时性、情感传递的间接性等外在表征。

第一,网络的交互性促使主体角色的转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教师和大学生设置了一种既定场景,要求教育者在既定场景中建立持续稳定的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这种既定的场景下,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而大学生则处在被动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大学生的主体性。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的角色发生转换,扭转了教育者的领导局面,激励了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给教育者以信息反馈。

第二,网络的共享性保证了知识传递的即时性。网络空间传递信息的时效性远远超越传统媒介,它不仅能够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还能够摆脱地域、时间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实时实地共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集合网络传播的优势,高效地传递知识,这种知识传授能够汇集来自全球的最新资源,节省了大学生学习成本,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率。

第三,网络的虚拟性使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传递间接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具有许多独特优势,但是在主客体情感交流上,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相径庭。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通过双方的表情、肢体等情绪和情感信号实现情绪的直接交流。受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很难直接建立情感连接,产生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可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交流上有待提升。

二、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在积极适应网络,不断探索网络育人新模式。

(一)盘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育人机制和优势突出表现在帮助大学生建立系统、科学、全面的理论认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更多地围绕传统教材或知识讲座等开展工作。客观来看,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增强大学生的理论厚度上的确发挥了独一无二的优势,但其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平面且有限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认知的立体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成长,也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盘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网络。互联网以其庞大的信息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挖掘立体性的鲜活信息并加以改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新旧资源良性互动,协同作用。例如,各类国际国内新闻、政策法规、文史资料、模范人物等,都可以被吸纳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世情、国情、民情,这远比单一的理论教育更加立体、更具说服力。毋庸置疑,这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使大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参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并自觉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实需要

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止2020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9.70亿人次,其中学生用户占比达到23.7%,成为互联网主力用户群,并且我国互联网在线教育用户数量达到3.81亿。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替都客观推动着高校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突破时空局限,即时地利用平台和设备,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向大学生精准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因素,真正实现了教育的连续性和实时性。与此同时,网络教学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因素附着和依托于海量的信息资源上,使大学生在浏览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如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具有的强大的交互性,能够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双向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和大学生对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更易被大学生接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握好這些网络平台,才能充分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实现理想的育人效果。

(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过程。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必须依靠教育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对教育对象有充分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才能调动教育对象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深度依赖必然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再只是网络的受众,而是借助网络话语权深入参与网络互动,由此兴起了网络青年亚文化潮流,粉圈文化、佛系文化、二次元文化等成为青年的虚拟标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就在于摆脱传统课堂教育中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欠佳等问题,如果忽视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偏好和信息选择倾向等重要信息,那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会空有外在形式、丧失实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适应网络环境,有效结合大学生的需求与特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融合度,实现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循序渐渐地激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初步形成,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互相补充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模式,网络育人收效不佳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一)高校:更新教学内容

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表现在传递教育内容,开发网络教育新资源方面上。部分高校在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上具有片面性,将其简单处理为一种教学工具,认为是课堂教育内容在线上的一种直接呈现,仅是传播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学内容的呈现相对单一和形式化,難以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实现以下调整。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突破固有教学理念的束缚,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收集新鲜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拒绝对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的重复呈现。反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线下教育的一种延伸,要与课堂教育内容互为补充。第二,要以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和代入新鲜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教学具有共享性、交互性、虚拟性等优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教学手段不相匹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对应网络教学的优势,探索和创新教育内容。例如,设置在线问卷调取学生的喜好和意见,以调整教育内容。

(二)平台:加强队伍建设

网络的特质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学平台进行维护和升级。同时,也需要掌握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才,能够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开展有质量的线上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综合原因,许多高校都缺少具有网络技术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多数是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网络教学主体,他们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总体偏弱,这使得不少教学主体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为此,一方面,高校应积极吸纳专职人才,填补空缺。目前作为高校网络教学主体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本身已经承担着师生分配比例不均衡带来的较大的工作量,加之年龄结构、专业限制等使他们很难习得专业的网络技能,因此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和吸纳专职人员与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千变万化,因此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培训体系,并建立考评机制,督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强综合能力,以建立一支技术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专业网络思政队伍。

(三)学生:提升网络素养

网络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各类信息混杂,加上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得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必须净化网络环境,为网络思想政治提供和谐氛围,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阵地。第一,加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监管。高校要加大对网络教学平台的监管力度,加大人力物力支出,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有害信息做出及时有效地清理。同时,适时地发布向上向善的主流内容,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第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引导大学生科学使用网络。互联网的虚拟性给网络用户造成隐匿性的表象,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应当谨慎言行、遵纪守法。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理性上网,不断增强自身网络修养和自律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2]第46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9/t20200929_71257.htm,2020-9-29.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作者简介

李彩云(1996.12—),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高校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