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对等视角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2021-07-28 19:33许晓丽
速读·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与语言的逻辑关系及内在联系决定了翻译实践中寻求文化对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从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过程来看,其存在文化对等意识薄弱、源语言文化信息支撑力缺失的问题,导致其所翻译的译文可读性较差,并且意义的传递存在偏差。鉴于此,以文化对等视角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消除学生在学习及翻译实践中以中式思维为主导的理念与方法,以此提升学生译文的质量。

◆关键词:文化对等视角;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语言使文化孕育催生的交流交际符号与工具,更是不同文明智慧的结晶与知识积累成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语言组织及语言使用方式等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首要面临的便是文化差异下源语言与译文间连接性偏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学生所积累的源语言文化信息十分匮乏、缺乏文化对等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实践能力薄弱。当前文化对等已被纳入大学四、六级英语等级测试的范畴之内,因此教师应基于文化对等视角组织并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转化学生翻译思维,使其能够注重汉英语言及文化的上的差异,继而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增强学生译文的可读性。下文将结合文化对等的内涵阐释文化对等视域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一、源语语言解码:基于文化移植及顺应的文化对等

文化对等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掌握对待不同文化的技巧,将一种语言文化通过语言选择、语义选择、语用选择植入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继而在源语语言解码过程中,借助文化的移植与顺应将源语言文化传递给译文读者。

汉语及英语语言文化具有极强的差异性,此种差异表现在两种语言的表达思维上。英语在重视实证及分析的西方传统影响下具有直线型逻辑思维,即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汉语则在重视礼仪及处世之道的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传统下具有螺旋型逻辑思维,即委婉含蓄、点到为止。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基于文化移植与顺应挖掘词汇、短语的延伸之义,继而使译文符合源语言逻辑表达习惯。

以“an empty victory”翻译为例,学生们习惯于采用直译方式将其翻译为“一个空洞的胜利”。而在源语言片段中,此短语想要表达的是拿破仑军队对莫斯科的侵占。结合历史背景以及英语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词短语的延伸意义,将“empty”翻译为“毫无意义”则更能凸显此次战争的本质,也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

二、源语句法变异:基于文化背景及差异的文化对等

不同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语言形式、语言表达方式及人际交往与交流风格。与汉语相似,英文中的许多词汇、短语等都有其典故、引申意义,要想激发学生文化潜能、激活学生文化对等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便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翻译活动、翻译过程及翻译的意义。

以“In the eleventh grade,at the eleventh hour as it were,I had discovered a calling.”翻译为例,学生在不了解西方宗教文化时,普遍将“at the eleventh hour”翻译为“在十一点鐘”。此种翻译不仅曲解了源语言的意义,而且会使译文缺乏艺术与文化魅力。教师可以请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与源语言相关的寓言,当学生了解该短语的文化渊源、含义后,便会自动将其翻译为“关键时刻”。

三、语言信息补偿:基于文化异构及异植的文化对等

从文化对等视域来看,翻译实际上是不同文化接触与冲突的过程,不同文化孕育的语言在语态、描述对象、结构、体系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极大的异构性,因此,极有可能出现在目的语中找不到与源语言相对应词汇、表达方式的现象。例如中医所说的“气”,无论是译为“gas”,还是译为“air”都不能传达出阴阳和谐、融会贯通之意蕴,这便需要以语言信息补充的形式实现对文化的异植。

例如在翻译“I filled my 1040 form”这句话时,学生根据“filled”这一动词,会将“form”翻译为表格,则“1040 form”则为“1040表格”,读起来似乎很通顺,看起来也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逻辑表达习惯,但是学生们对“1040 表格”不知所云,这是翻译中的大忌。在不了解源语言意义、语用方式的情况下便以直觉、经验为驱动进行翻译,则会使译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很难理解为何我在填完“1040表格”后便会感觉自己为最低收入阶层人群,因此这样的译文并没有达成语义连接与文化移植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请学生自主收集与美国税务制度相关的资料,了解1040表格与税务制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税务制度对美国公民的纳税要求等。当学生对美国税务制度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后,便可以在“1040表格”中添加“税务申报”等描述性信息,使得译文语义连贯,并且与源语言文化对等。

四、结束语

文化对等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文化对等意识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偏低的问题。基于此,教师要重视源语言解码教学中对文化的移植与顺应;源语句法变异中包含的文化背景与差异;语言信息补偿中国文化的异构及异植。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化背景,领会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语言、词汇、逻辑表达方式等对源语言进行再加工,使得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及文化认知。

参考文献

[1]韩艳.论文化对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1):134-135.

[2]秦晓.跨文化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重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04):20-24.

作者简介

许晓丽(1977—),女,汉,河南平顶山,硕士,讲师,平顶山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