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青年教师幸福感提升

2021-07-28 00:02江冬竹
速读·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幸福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响应教育部2001年提高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号令,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教师在高校发展建设中占有主体地位,是我国教育事业、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海归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目前,高校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了提升,然而仍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年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因此需要学校、社会、海归青年老师一同努力,建设合理的措施和指导方针。本文以探讨海归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为切入点,以提高其职业幸福感为目标,分析在职业境界中影响其幸福感的原因,探讨了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的路径,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建议。

◆关键词:海归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境界;幸福感

海归青年教师通常是由一群文化水平高、事业广阔、思想独立、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高知代表组成。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青年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加,如何在提高职业境界的同时增加自我幸福感成为了高校教师面临的难题。

提高海归青年教师职业境界,是保障专业技能提升的前提,是创新教学工作的基础,是维持学术热情的动力。但目前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和经济压力,不严谨的考核标准,缺乏针对性的培养机制,使青年教师难以实现人生抱负,难以展现自身价值。

本研究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的生存境界、职业境界、事业境界出发,分析影响海归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展示海归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遇的难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境界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和职业人才的使命,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提升,有利于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中起到表率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关系到教师与学生、与同事、与高校、与社会的整体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高等学校中的特殊体现,也是全社会对高校教师行为基本道德要求的反应。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有不同层次,划分依据也不尽相同。根据对教师职业的不同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境界分为三个层次:职业生存境界、专业发展境界、事业追求境界。对职业理解越深,职业素养越高,工作进取心更强,奉献精神越广。

二、影响海归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职业生存境界压力

1.经济压力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海归高校教师的幸福感与薪资水平直接挂钩。

(1)薪资偏低

近年来随着国内薪资的不断高涨,很多民营、国营企业的工资水平远远超过高校工资。即使高校是一种偏特殊的事业单位,青年教师付出了满腔热情和宝贵岁月为国家下一代培养栋梁,初入社会的海归青年教师大多月薪都在3000至5000元之间,但与同时毕业的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同学相比,薪资差距正飞速扩大,差距一般在2-3倍。海归青年教师很难在物价上涨的社会满足生存需要,因此对职业选择造成了很大困扰。

(2)收入途径单一

高校工作圈固定,青年教师工作年限短,除了课时薪资收入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途径。高校收入还来源于专业研究、项目申报、创业等。但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还会收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由于海歸青年教师的人脉、资源、资金、机遇容易受限,很多有才华的老师难以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途径。

2.社会家庭压力

社会对海归教师的评价和期待很高,认为他们镀金归国,一定是特殊的群体,在民众中也有一定声望。除了为人师表外,他们还代表着高等知识的传授者、先进科技的研究者等。

在工作中,高校体系庞杂,青年教师不仅要学习处理好本院学生、同事关系外,还要学习处理好院系之间的关系、教师和行政关系等。在家庭中,很多青年教师刚刚为人父母,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他们要应对各种家庭人际关系。面对繁多的角色关系,高校教师不仅工作压力大,还肩负着巨大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但同其他职业的人员一样,他们实际也只是社会上的普通一员,一些教师难以承受这些突如其来的压力,会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严重怀疑,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专业发展压力

1.专业身份、专业观念转变

青年教师刚刚结束长达20-30年的学习生涯,步入职场后,身份突然从学生转为教师,如何从教自己转变为教别人,成为了很大的难点。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适应角色,处理好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而海归青年教师刚刚度过在海外求学的漫长岁月,往往对国内学术氛围还未真正适应,便投入到高校工作中,变成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他们会面临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处事方式、学术环境的一系列转变。

2.科研资源单一

在国内高校社交圈较为固定,社会人际关系网络较小。海归青年教师回国后,相处对象基本是同事与学生,社交圈单一。相比在国内读研、读博的教师,往往缺少高级学术圈。

与其他职业不同,高校教师是明确要求必须具有研究能力的一种职业,在高校做科研往往需要很强的社会资源。海归青年教师如何让与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建立联系,争取横向课题的机会,拓展人脉圈,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成为了重大难题。

(三)事业追求压力

1.高校培养海归青年体系不完整

海归青年教师在漫长的求学生涯里接受了国外的教育方式和训练模式,习惯了海外的学术规范、专业理念、科研模式等。海归青年在海外求学时的学校体系、要求和标准与国内区别甚大。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大多都是统一培训,难以解决海归青年对国内高校的认知,造成对高校工作有一定偏差。

2.学术环境的改变

由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体系、工作环境、职业标准不一样,很多海归人才回国后难以适应国内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无法组建志同道合的科研团队,在单兵作战的状况下还要应对各种长短周期的科研绩效考核,容易面对“水土不服”的情况。

三、从职业道德境界层次提升海归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提升自我修养

高校青年海归教师要尽快从根本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伟大建设中,适应国内环境。一方面要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境界的层次。另一方面,要不断的改进职业道德修养,把外在的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信念与信仰。

(二)改善培养体制

高校青年海归教师是高校的重要研究人才,他们所处的职业道德境界层次,影响到国家、高校和学生的未来发展。高校需重视对青年海归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国内体系中;需深化改革教师的考核体系,建议科学考核机制;需解决青年教师不清楚职业道德的问题,不断树立典型案例,鞭策后进。

(三)促进国家保障

在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建议在引进海归教师的过程中制定规范,以保证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重视学术环境,重建专业文化,培养高等学校的学术自由思潮和学术独立的前沿精神,并从学院起建立前瞻大学精神,帮助整个社会提升学术文化修养,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综上,海归高校青年教师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将直接影响教育成果的质量和国民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未兵.高等学校的职业使命[J].光明日报,2016.

[2]黄蓉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

作者简介

江冬竹(1992.01—),女,湖北公安,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设计教育、创新设计、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幸福感
北京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
结婚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
PRIZONE 随行冰箱
获得幸福感很简单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幸福感与感幸福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再谈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