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悲情之力直抵灵魂

2021-07-28 13:00晏杰雄
湖南文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命运小说生活

晏杰雄

袁姣素的长篇小说《我是一个兵》描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航空兵军营生活,以一名飞行员从飞行英雄到平凡士兵再到普通干警的跌宕历程,反映出普通一兵的朴素坚守与地方生活的时代潮流,以及在特定背景下,军转干部在面临再次抉择人生的命运路口,收获人生道路的丰富体验和对平凡生活的心路回归。小说以宏大叙事展示出时代大环境下的军人风采与人性思考。

故事从主人公汉平躺在医院,脑海中残留的梦幻般的记忆开始,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直接进入角色,跨越时空,娓娓道来。这个原本是一名“上过高教,飞过歼五歼六”的优秀飞行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饱尝风霜血泪,最终抵不住命运的捉弄成为了地面航校的一名普通参谋,从此再与广袤的天空无缘。在那个黄沙漫天、四面环山的风沙口,除了土还是土,除了风,便是沙,正应了它的名字——叫土城子的地方安身立命。于是,这里的生活变得黯淡无光,汉平日渐精神萎靡,他的蓝天梦也随着百无聊赖的生活消泯和葬身于此。小说的场景描摹颇具画质感,细节丰满,以浓郁的现实生活、本真趣味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宏大而又细致的质感描摹,输入红心热血的情感交融,行文朴实接地,抓眼抓心。引领读者和主人公融为一体,为主人公命运的坎坷磨难,风雨同舟;为普通一兵不死的梦想,遨游蓝天;为世间的人情冷暖,同喜同悲;为放不下的家国情怀,同生共死。蓝色的军装、白色的战斗机、黄色的训练场,几种单调的色彩构成了军人生活的特定场景。绵密的精血灌输与强大的心灵剖白,让人物情感丰满,栩栩如生,更带领读者体验了一次共赴生死、搏击蓝天的英雄主义的梦想。

小说的选材比较特立独行,军营生活与地方生活并轨而行,展开丰富的想象,串联起生活的酸甜苦辣,诠释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以及时代变迁中风云变幻的潮起潮落。看似云淡风轻,却暗潮汹涌,主人公汉平的悲喜人生给人一种心酸莫名的痛楚感,而这种时代的悲悯作者却用了许多诙谐有趣的笔墨,冲淡生活的痛点,构筑命运的苍茫,更具诘问时代的意味。比如,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汉平在地面航校的适应期,梦想破灭的残忍并不是接到上级命令的那一刻,而是在无数个夜晚默默哭泣去接受现实,可壮志未酬的不甘,不死的英雄梦想,煎熬着汉平的心灵。在无奈之中,支撑汉平的是毛主席教育党员教育人民子弟兵的话:“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一个兵的朴实承诺,也是军人的坚定信念。这个身份的独特荣耀来自于这个身份肩负的独特使命。也许,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汉平内心里是很懊悔自己鲁莽的一拳出击的,他的命运遭际就在他出拳一击的时刻定格了。这就奠定了这个把尊严看得高于一切的普通一兵必定要在人生的洪流中遭遇属于他的时代冬季,于是,这个心理开始失衡的飞行员渐渐浑身长刺。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让他的性格多面杂糅,甚至暴露出人格缺陷,但军人的信条和作风最终让他无论在部队还是回到了地方,都恪守了人性的良知,坚持正义,抵制了大环境下的不良腐蚀。

譬如在常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融化冰雪的土城子,贫瘠的黄土地,汉平仍然没有放弃播种春天的种子,那种蓬勃的绿,生命的颜色,像一根骆驼刺别在汉平的心口上。单调的军营生活苦闷而乏味,汉平和许多军人一样试图用烈性的套马杆激活曾经燃烧过的青春,直至遇见了敏敏——一位知性、温柔、坚强、富有个性的女子,唤起了他的情感发酵,义无反顾地卷入了一段颇具周折的情感经历。这段感情的争取成功滋润了这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军人,让他焕发了生命新的活力。这里,小说为汉平的命运多舛提供了一个慰藉的窗口,敏敏的出现不仅是情节需要而进行的感情线铺设,也是对汉平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塑造。在敏敏面前,汉平的性格缺陷才能完整且直观地暴露出来。汉平和敏敏的婚姻其实完全是由汉平主导,敏敏处于被动,或者说两人在感情上并没有平等的地位,连两人的性格也有很多的对立,这些细节在他们的婚姻中埋下了隐患。小说中还有一个关键的情节,汉平因为小时候受过伤,他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文中的一句“我似乎还想要再次证明自己”点明了汉平所有行为的出发点,无论是在航校做参谋还是在转业后做民警,他都想在岗位上证明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敏敏面前也要证明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能力。汉平是个天生好强的人,过于的自尊更显出他性格上的柔弱和无助。而他的坚韧和顽强来自于对自己的肯定——因为一枚小小的骆驼刺要想在沙漠里证明自己的存在,只能狠下心去扎无辜的骆驼蹄子。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汉平的性格总能勾起与现实的矛盾,他的理想总想冲出现实的桎梏,这使得他的生活在物质上一直走下坡路,以致心理防线节节溃败。但这并不影响汉平在小说中的形象塑造,他是立体而饱满的,无论是哪个阶段哪个身份都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他平凡但不卑微,他善良又埋藏戾气。他看到身边的士兵生活艰难,家庭有困难,为解决士兵的士官待遇,继续在部队待下去养家糊口,不惜冒着顶撞政委的风险为其争取到切身利益。在部队,他坚持不受士兵的一针一线,体恤底层和草根群体。为了维护个人的尊严,他一拳击中同事参谋,遭受了处分。转业后,他重情重义,从不忘却生命中生死相依的战友和同事,他是军人中独具个性的另类,又是生活中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一员。

从小说的结构上看,《我是一个兵》虽然重在写一个士兵,但是并不限于写军旅生活,而是从士兵的角度透视整个军人群体和时代特征。主人公汉平的命运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命运相连,他骆驼刺一般的性格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用理想的英雄主义与土城子的破落现状进行着矛盾斗争。他敢于为命运抗争,但又不得不迫于現实的压力做出一些妥协,在现实的夹缝中,汉平的身心受到了多重的磨砺,日常生活的压力也渐渐磨灭了他的棱角与意志。他的善良和执拗,忠诚和质朴,有着军人优良的闪光品质,而他的性格缺陷,同时导致了他的人生坎坷与仕途失意。这在结构上形成了两种并行的人生轨迹,相互铺陈,刚柔并济,构建出人性多维的线条感,陌生感,以及故事体现的人性挖掘与复杂性。

军旅题材的小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便有了新的突破,作家在军旅英雄塑造上更加突出人物个性,甚至有“审丑”的倾向,如《亮剑》等,刻意描画了英雄的弱点和缺点,与人物的正面形象形成互补,整体上构成立体生动的人物。《我是一个兵》中作者对汉平的人性弱点和性格缺点不加掩饰,在塑造立体和个性人物的同时,为英雄梦想的毁灭埋下了伏笔,奠定了性格基础。英雄的毁灭其实是一种悲剧式书写,在社会剧烈的变动和激烈的矛盾里,汉平这样的人物面对命运的捉弄是真实而无奈的。

作者运用独特的语言从普通的军旅题材里挖掘出小说的个性色彩与精神旨趣,传统的地域性方言和惟妙惟肖的个性戏谑,使得小说的叙述变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真实可感,主人公汉平对待生活乐观豁达的心态跃然纸上。譬如,汉平在结婚的时候有着饶有趣味的心理活动:“不自觉地我就想起了徐志摩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敏敏自然不是日本女郎,我是与敏敏结为百年之好,而不是分别,但我喜欢女人在这个时候娇娇羞羞的意味,而徐志摩真是个天才,竟然在那个时候就把我现在的心境百分百地一览无余。兄弟,感谢你,感恩你!我代表老张家的祖宗们感谢你,敬你一杯酒!”这时的汉平说着粗话,同徐志摩称兄道弟,饱含真情又有些幽默与滑稽。这样的句子还有对于老家婚礼的描写:“家里的那间屁大的土砖房发挥着神奇的作用,再多的人出进也没有把它给挤塌了,硬是被整得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就差没把猪栏里的那头老母猪给揪出来戴朵大绸红花了。农村里有句俗话叫做什么来着?哦,想起来了,叫做茅屋顶上安爽钉。家里穷得叮当响,还要装阔,摆谱,炫耀祖宗十八代,真是笑死个人。”小说语言俗雅共用,夹杂着方言俚语,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又隐约有一种想要落泪的悲凉心境,随着情节的发展起伏,渲染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苍茫愁绪与欲语还休的意境之妙,给读者提供了阅读的审美乐趣。

小说具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笔法,又杂糅着粗犷的男性思维,这两者的合二为一,加上意识流的渲染,是另有一番意味的。从技法上说,作者用传统的笔墨结合现代意识流的风格,中西合璧,抵达理想中的矛盾冲突与精神皈依。尤其是人物心理的刻画,传神而质感。比如在香港回归之前,父亲的自杀,让汉平为了颜面的虚荣,不敢正视与面对,在强烈的自责与心灵拷问下,终于成为心灵痼疾和灵魂之殇。父亲出于保护儿子作出的荒唐而悲惨的选择,这种以命换命的愚昧思想,虽然让汉平苦不堪言,却是让人震撼的举动。在这里父亲的自杀,有两种可能的意图,一是为了让汉平能够请到丧假回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参加父亲臆想中的战争。二是父亲身体不好,怕拖累了儿子,担心儿子分心,不能安心地投入为祖国而战的战斗中去,故而用这种干脆决绝的方式让儿子彻底地了无牵挂。这两种可能,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伟大的家国情怀,都是对儿子的深情之爱。可父亲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是渺小还是伟大,都让汉平从此背上了灵魂之债。这种深潜于心的灵魂折磨和精神爆发最终在回到地方生活后暴露无遗,那种歇斯底里的发泄,直接给敏敏和小米带来了伤痛和灾难。导致了她们也承受着相同的精神磨难,一起寻找回家的道路。这种自我纠结的矛盾和沉浮,从另一视角,体现出人性的苦难和渴望自我救赎,正如文中说的“我突然觉得它的死很无聊也很无趣,我不能对一只苍蝇的死有什么震撼,再平常不过了,可我心里猛然流淌过一种悲哀,很真实的感觉。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灵魂卡在门的过道里,过不来,又出不去,那样的挣扎很无望,也很痛苦,可我的身体是空的,痛苦的只是灵魂”。

小说的人物磁场的开发也给读者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叙述主要体现在军旅味与泥土味的无缝对接,如白烨对《我是一个兵》的评价推介:“作者把更多的笔墨用于日常生活的素描,个人心境的抒发,这使作品充满了生活的底气与生命的元气。”诚然,小说的精神内核就是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只要贴近生活才能体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物灵魂。作者是善于发现生活,擅长捕捉细节的,正是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的细节,丰富的虚构和想象力,赋予了个体生命的鲜明特征,烘托出汉平、敏敏、陈队长、强子等人物各不相同的命运契机与宿命安排。其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对人物心理的描摹刻画,弹出了强烈的画外音,不但能够紧紧地抓住人物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而且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有着推动和暗示的作用,这样的叙述角度与小说线条的叙述方式相契合,完成了和谐美感的统一。在艺术渲染的构建上,小说语言的个性特色起到了主要作用,质朴简约,语感接地,无矫揉造作之态,用在场的逼真描摹再现历史风云,时代的变迁,展现出小说巨大的虚拟磁场的魅力。在灵肉合一的精神境界上,通过汉平的命运起落,从不愿面对到坦然接受,安排了一场灵魂的洗礼,最后认知到自己到哪里生活都应该秉承“我是一个兵”的人生态度,传承奉献的优良作风,反思生活给予的“之轻”或“之重”的命运遭际,回到自我的精神家园。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一段话,能够更好地阐述这种双重境界:我们的世界是“永恒轮回”的。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会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前者中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如果世界果真如此,我们就会像耶稣一样被钉在永恒的十字架上,无法承受的重负将会沉沉地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然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恰恰是轮回的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生命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了漂浮在半空中的快感,可是,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美丽吗?

《我是一個兵》的可贵在于独辟蹊径,一反高大上的礼赞与颂扬,而用人性的微光照亮前进的道路,用艰难的方式记住历史,用悲情的力量抒写人生,震撼人心,直抵灵魂。小说结尾具有诗性的张力,留白恰到好处,引人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抛弃者,谁也不能跑到时间的前面去,在这条时间的河流里,无数的生命成为过江之鲫,无数的经历成为记忆风景,一切的过去都在预演未来。唯有用曾经的经验给更多的命运思考,自我反省,寄予未来——“我就这样从眼缝里面偷偷地看着她。她的样子青葱挺拔,春笋一样。她的丹凤眼里噙着泪花,眼角还有泪痕。我想给她擦擦,但我动不了身。我只能这样静静地看着她,看着她悲戚的脸,裸露的额头上冒出几粒傲人的青春痘,散发出逼人的朝气与叛逆。这多像青春年少的自己呀!熟悉而又陌生,一个翻版出来的。我合上眼皮,禁不住泪流满面。”

责任编辑:易清华

猜你喜欢
命运小说生活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倾斜(小说)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生活感悟
文学小说
无厘头生活
不在小说中陷落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