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面,或笔记

2021-07-28 23:19潘玉渠
散文诗 2021年6期
关键词:扬子江金鸡柿子树

潘玉渠,1988年生于山东滕州。作品散见于《散文诗》《星星》《扬子江》《诗潮》《诗林》《草堂》等刊物,参加第18届全国散文诗笔会,获扬子江·2016年度青年散文诗人奖。现居四川金堂。

天体论

能嗅到的不是花香,是星云——鼻子如此敏锐。

你蛰身其间,冥想,旋转,在脚步尚未抵达黑洞前,尽力清除视野中的埋伏。为了剥落心头的针刺,你开始学习温顺,学习在迂回中找寻方向、信念,培植坚定的韧性。

——仿佛新生的婴孩,积蓄着体量和力气。

当行进的轨道日趋稳定,从眼角撑开的枝杈,将以磅礴的光线,交出浩大的身影。你使劲敲打宇宙的拱门,哪怕它正一寸寸地裂变。你无数次矫正内心的渴念,像对待险境那样规范自身。

虽然,一些突袭而至的天外来客,屡屡试图篡改你的周遭,但是,你总能坚守住阵脚,坚守住内心那份独立的孤寂。

不妥协,不放弃——如同,春天坚守峥嵘的绿意。

一棵柿子树

一棵柿子树,孤零零地站在路旁,仿佛患有孤独症。

几枚熟透的果实,明晃晃的,悬垂如灯;而异常纤弱的枝干,撑开晦暗的天色,像一位坚强的母亲。

即便如此,亦未激發我们的怜悯,善待于她——

每人踹了一脚,以期震落几枚果实。

她晃了又晃,尽力平复战栗的身体,保全所有的孩子。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突然隐隐作痛,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蔓延开来。我想到,类似的恶行,是否也曾从别人的肢体里生出?

如果有,在我们到来之前,她是如何躲过那些摧残和惊险的,又是如何守护好孩子们的……

我们继续前行,层峦向脚下倾斜,内心逐渐收紧。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她孤苦的样子,好像某种尖锐的教诲,被一点点加深。

重 游

二十天后,仍是晴日朗照,轻云低徊。

当我们再次来到集凤镇,回到这片山水的深处,若有若无的风从身边掠过,宛如一种低缓的密语——串联着自然的谱系。

我们再次路过金鸡寺、中药加工厂、邮政局和杂货铺,接着聊起上次的话题,用嬉皮笑脸的打趣,整饬精神上的散漫。

对于我们来讲,卸下心头的负累,在阳光下悠然地走一走,要远胜过一次祷告、一剂中药和一场被柴米油盐浸泡得变形的爱情。

我们说过的那些话,并不暗含任何企图,却能水过溪涧似的将眼前的世界,勾勒出锃亮的弧度。

或许,人间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现实斑驳,理想悬空而立,不排斥轰轰烈烈的荣光,也希求浅唱低吟,能够抚平那些意料之外的坎壈与悲辛。

郊 游

在山中漫步,便可忘掉层层垒叠的氐惆,让机械的日子长出骨朵。

剔除风水之说和造物主的设定,我们还可凭空想象,在春天的稿纸上豢养明媚的琴音,让寥廓的视野窑变出温润的冰裂。

我喜欢将大把大把的时间铺展在群山深处——喧嚣人间的外围,隐者一样轻轻绽放,打捞废旧的梦呓。

我知道,山道下埋有土石断折的骨头、草木凋落的老灵魂,以及古战场上倒下的凛凛奔马……它们盘踞成团,注解着黑暗。

我亦知道,随手捡起的那枚白色石子,是另一个来历不明的自己,在遥远时代留下的标记——

指引我逆着岁月的流向,探寻被忽略不计的卑微物什。

纵然体力渐渐不支,脚步似铅,我也喜欢以这种修行式的郊游,复述理想的贫瘠和内心的静默。

金鸡寺帖

寺门前的石狮子,以蹲踞的姿势,敞开一己的肃穆。

自从被斧凿驯服后,它们就开始守护方圆二十里的香客,引导尘世间的诸般不顺,求得对症之药。

但不知从何时起,一种失控的颓败之象,开始侵入基座:青苔如毯、刻线浑浊,门楣上的浮尘,连同旧楹联令人警醒的禅意,一同显示出某种无以为继。

……或许,是观念变了。

这些唯心论的载体——朴素的古物,被一再视作风景的赘余,乃至民俗学的注脚,被一笔带过。

眼前,荒草蔓生,香火冷寂。

不可复原的热闹停留在了历史深处。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另一种截面:时代与人心的演进,稀释了信仰的虔诚,空余下几许恍惚,几许冷漠——

漫无边际地游荡、徘徊。

猜你喜欢
扬子江金鸡柿子树
长了一百年的柿子树
本刊启事
柿子树
扬子江药业
金鸡迎春
2017 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
金鸡长鸣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柿子树下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