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化学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2021-07-28 23:19曾庆栓
教育界·A 2021年2期
关键词: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曾庆栓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与实践相脱离是我国现有教育最根本的弊端,与社会相隔绝,它的最大危害性是扼杀个性,抑制创造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优势,加强研究,采用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不是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而是要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充满创造的生机。下面仅就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社会,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兴趣,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学以致用,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需要不断创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更新自己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这一问题时,可联系生活中给冷水加热时,在沸腾以前,水中就出现了许多气泡;夏天,储存有自来水的瓶子内壁挂满一层气泡;天气闷热时,水中的鱼会“浮头”等现象,说明水中有氧气,氧气的多少影响水中动植物的生存,进一步啟发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用冷开水和自来水、自然界中的水做养鱼的对比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讲“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因为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而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将其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能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呢?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还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处理:①可以将尾气导管口放在给氧化铜加热的酒精灯火焰处,这样既除去了一氧化碳,又可以利用多余的一氧化碳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给氧化铜加热,做到了一举两得;②可以在导管末端系一个气球,将多余的一氧化碳收集起来,再次利用;③还可利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的性质,采用排水法收集多余的一氧化碳供再次利用。教师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改进行多角度探讨,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变以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设疑式等教学方法,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因为求异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跳出教师提供的思路,采用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时,讲了一种配平方法后,要求学生再用另外的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例如,配平工业上高温煅烧过硫化亚铁的化学方程式,给学生讲了可以用奇偶数法配平的方法后,让学生再用其他方法将其配平。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还可以用万能配平法——设“1”法进行配平。设FeS2的化学计量数为“1”,即得FeS2+11/2O2=2SO2+1/2Fe2O3,然后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将分数化为整数即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创新

活动课是化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途径。活动课中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学生的许多知识和技能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实践,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动自身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为了解决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要选择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把学过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识到科学方法是需要创新而且是能够创新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使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等相互联系,变封闭的化学课堂为开放的化学课堂。教师设计探索性实验,当作科学研究的“模拟”,让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环境中,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获得新知识,使学生成为探索者、研究者。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化学活动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特别是提出一些综合性或者带有研究性的实验题目。比如,怎样从废旧电池中回收二氧化锰和锌皮,并用制得的二氧化锰和锌皮进行学生实验;考查学校附近水源被化工厂污染的情况,并要求提出治理污染的方案;联系本地实际,测量土壤的pH值;怎样合理施用化肥等。通过活动达到模拟科研的情境,即“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分析、处理和研究资料和事实(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应用”,并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测量、实验条件控制、记录、模型化等科学方法的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创新的目的。

四、注重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让学生依据课本上描述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来熟记实验,学生并没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可想而知。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学生更是两眼一抹黑无处下手,造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差,独立实验操作的能力更差。实际上,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每一个实验,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条件,特别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动手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与生活、生产等结合十分紧密,具有器材、药品简易易得、操作简单等特点。让学生独立进行家庭小实验,部分弥补了实验教学的不足,既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态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家庭小实验用生石灰、胆矾配制波尔多液,可对学生进行称量、量取、溶解等基本操作的训练,要求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正确描述波尔多液的性状,并搞清楚波尔多液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感觉到科学在身边,同时能全面培养、增强求知欲、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展示化学实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化学实验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集于一体,做到视听一体化。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体验难以亲自实验的化学反应,比如橡胶的老化、氢气的爆炸等,还可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结构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在教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如果仅按照书本内容直接讲解,将使学生很难想到氯化钠的結构情形。但做一个NaCl形成的课件,就可以把微观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对原子怎样形成离子以及离子怎样相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有了直观认识,降低了难度,提升了教学效果。

再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如将生活中关于“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隔越大”等基本性质通过漫画性质的图片、flash动画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得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

六、坚持激励性和成功性原则,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期望成功是人的一种天性,初中生的表现欲望十分强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重视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只有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练习的作业、实验的基本操作等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始终保持努力探求新知识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践,仔细观察,积极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必将得到很好发展,逐渐形成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自然科学,化学知识有很多直接和间接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独立个体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需要将上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穿插在每一节的授课当中,设置多层次的讨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大胆去设计,自我解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梁帆帆.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48.

刘选鹏.浅析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19.

猜你喜欢
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