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区国有森工企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
——以云南某国有森工企业现状为例

2021-07-29 09:13张以棚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森工天保林地

张以棚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国有森工企业通常也叫国有森工林场(局),是指在国有林区从事木材采运、加工、林产化工、林机修造、运输、供销的工业企业,其产业一般包含木材生产、林产加工、营林和多种经营四大支柱产业[1]。1998年以来,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2]。天保工程为我国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具大贡献,同时也给区域内的国有森工企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国有森工企业经营活动由原来的木材采运、林产加工等转变为以现在的造林、护林为主,职工也由“砍树人”变为了“护林人”。

2 企业经营现状

2.1 资源现状

企业成立于1953年,其经营范围内林地面积0.97万 hm2,活立木蓄积量27.9万m3,乔木林地(不含乔木经济林)单位面积蓄积46.22 m3/hm2,森林覆盖率为45.43%。从林地类别看,林地中生态公益林占比71%、商品林占比29%;从森林起源看,天然林占比90%、人工林占比10%,天然林中原始林较少,尤以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次生林居多,二者占比之和达到了88%;从林种结构看,防护林占比76.52%、用材林占比13.47%、能源林占比9.58%、经济林占比0.43%[3]。

2.2 人员情况

企业实有职工53人。其中在职职工17人,离退休人员38人。在职人员中,按学历分:大专1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6人;14名技术人员按专业技术职称分: 助理工程师1人,高级工7人,中级工5人,初级工1人;按年龄分31~40岁有2人,41~50岁有10人,51~55岁有5人。

2.3 收入、支出情况

实施天保工程前,企业除木材生产外,还形成了集木材加工、副食经营、车辆运输等多为一体的经营格局,企业职工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活动[4],但随着木材资源的日渐枯竭,企业收入越来越低。实施天保工程后,企业收入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几乎完全依赖于天保资金,收入主要来源于森林管护费,以及森林抚育、公益林建设、森林培育等的补助,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收入、木材生产及加工、种养殖业收入等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支出主要为生产性支出、职工工资社保支出、企业管理运行支出。2015~2019年企业收入、支出情况统计详见表1、表2。

表1 企业收入情况统计 万元

表2 企业支出情况统计 万元

3 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困境

3.1 生态公益林多,可开展集约经营的林地面积有限

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范围内的林地主要为天然公益林地,可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及商业性采伐利用的人工商品林地、经济林地所占比重有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2 非木质林产品开发程度较低,且产品以原料输出为主

企业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孕育了丰富的非木质资源。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林业经营模式、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非木质林产品开发程度较低,且产品以原料输出为主,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

3.3 人才及技术力量薄弱,观念陈旧

企业在职的17名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为1人,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技术人员多为技术工人,技术力量薄弱;在职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比超过了88%,人员组成偏向老龄化,年轻人储备严重不足,且受工资收入、工作环境等因素制约,企业很难进到新人,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多数职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再教育和专业培训,林业知识欠缺。人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人才及技术力量亟待补充完善。

现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仍然是企业主要的经济体制模式。因企业地理位置较偏,接触新鲜事物少,受环境、教育培训、集中开火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部分职工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的“大锅饭”“国营”的观念中[5]。

3.4 经营水平不高,且基础设施建设陈旧

企业是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国有森工企业,因资金投入有限,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林业产业发展艰难。林业项目多为生态公益性项目,其生态、防护、社会效益难以以货币形式体现,导致林场的直接经济收入很少。尚需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

企业大部分林区的基础设施是20世纪70、80年代建设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十分简陋。因资金问题,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制约着企业森林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的办公、生活条件及管护站点、林区道路、通讯、生活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都亟待解决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森林经营管理的实施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3.5 林农交错、林权纠纷突出

企业林区周边村寨数量多、经济不发达、人为活动频繁,林农交错,周边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大,存在对林场森林资源的潜在威胁和破坏,给林场管护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且由于历史遗留、无原则纠纷等原因,林权纠纷日益突出,林权纠纷彼此起伏。特别是无原则的纠纷越演愈烈,由于资源分散,且很多林地被耕地、牧地和集体林等包围,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在经营、施工等环节人为制造问题,造成林权纠纷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森林经营秩序。

3.6 严重依赖天保资金,林产业发展滞后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5~2019年度企业收入来源均为天保工程拨款,经营收入基本为零,可以说目前企业林业产业基本为空白。而受限于国有森林企业的体制结构,以及可用于林业生产的木质资源、生产技术和专业人员的配置等,致使林场林产业发展遇到了较大的障碍。

4 发展对策建议

4.1 完善国有森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加强对企业森林经营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实现企业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企业管理机构建设,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国有森工企业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6]。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企业管理新体制。

4.2 落实责任制度、监管制度

上级林草机关应加强对企业森林经营活动的组织领导,对企业领导实行森林资源管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潜能,进得来、留得下、出成绩。对企业领导实行森林经营管理离任审计,对其任期内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职工收入情况,以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天然林保有量、林地保有量、森林采伐、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有害生物危害面积等各方面进行考核监督。

4.3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并落实森林经营方案

科学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多功能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7]。通过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可规范森工企业的森林经营活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生产技术,着力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培育,优化树种、林龄结构,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结构,发展林下种植产业和森林旅游业,提高林地的生产力(产出率)和稳定性,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可实现企业及其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特别是加强政策、资金等支持。企业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保障森林经营活动按方案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只有全企业上下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才能做到编制的经营方案能真正成为今后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4.4 重视教育与培训,创建人才工程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企业通过教育与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应下大力气优化人才配置、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现人才队伍梯队化、年轻化。力所能及的做好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聘请专家到企业进行集中授课,并外派人员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还应通过资金、政策等吸引,培养和引进高学历人才,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4.5 发展林业产业,彻底打破靠天保资金的格局

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林业产业,从根本上打破靠天保工程拨款发展的经济格局,以政策扶持替代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发展林业产业,营造森工企业的造血功能[4]。充分利用全国正在开展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和天保工程区国有森工林场的公益林、天然林等资源优势,支持将森工企业部分生态价值比较高的公益林地或天然林区域划入自然保护地,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促进国有林区的旅游业发展。

应把国有森工企业发展林业产业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将企业项目纳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加以扶持;在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地经济和林下种养殖等方面,给予国家或地方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涉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或专项贷款,以解决现阶段林业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发展林业产业。

4.6 坚持科技兴林,多措并举培育林业科技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牢固树立科技兴林的观念,加强对林业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科技人员创新立业,建立常态化机制,对有贡献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应充分发挥林业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林地承包、技术转让、合作经营等形式创办经济实体。同时,应加强与科研单位和兄弟森工企业的技术合作,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5 结语

当前,国有森工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必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只有深化改革,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新体制,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8];只有深挖发展潜力,多措并举发展林业产业,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才能充分利用企业森林资源,培育优质健康的森林产品;只有加强企业发展规划与宏观政策对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才能真正盘活企业资源,走出一条符合企业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森工天保林地
Summer Is Coming
吉林森工受大股东拖累业绩巨亏联营公司恐成业绩“拖油瓶”
向日葵的故事(下)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炭灵记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