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电视传承的榜样与典范
——评电视戏曲栏目《传承中国》

2021-07-29 10:39
戏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学戏栏目组班主

王 鑫

《传承中国》是北京卫视推出的原创戏曲真人秀,是“传承者”系列栏目的第三季。栏目中各路演艺明星褪去往日光环,回归学徒身份,用三天时间向京剧名家学习一出经典剧目,最终完成一场戏曲公演。该栏目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明星沉浸式体验、以流派为载体原汁原味的京剧展示以及双栖社长的连接催化。栏目组邀请刘晓庆、杨钰莹、余少群、任贤齐、徐帆等各界演艺明星,通过拜师、学艺、响排、公演等环节,完成一出京剧的全流程的制作过程。将明星深入学习京剧的过程作为表现内容,以期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双赢,激发广大观众对国粹京剧乃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自豪感,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实现戏曲的泛化传播。

一、“老板”引明星跟:勇踏戏曲传承艰路

电视戏曲是电视文艺中最具民族风格的一类,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电视戏曲栏目也逐渐多起来,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以“明星、票友竞技类”“戏曲知识问答类”“明星、票友体验类”三种模式较常见。

《传承中国》整体上属于“明星体验类”,但不同于以往同类电视戏曲栏目中浅尝辄止的表演体验,该栏目沿用了名角挑班制度,也就是传统戏曲的班主制。这种制度兴起于京剧鼎盛时期,班主类似于现在的明星,一个人唱戏养活一个戏班,这也就决定了选手不单是戏曲表演的参与者,而且是剧目生产的掌门人。而招募班主的传承社老板就必须是既熟悉京剧本体、拥有众多京剧资源,同时又熟悉现代传播的多面手。

《传承中国》节目中传承社的两位老板王佩瑜和谭正岩正符合这个要求。王佩瑜是著名京剧坤生,有“小孟皇”之称,极具京剧天赋,也有年轻人的时尚气质。谭正岩是京剧著名门派谭门第七代传人,外表俊俏人气旺。于是二人在栏目中起到很重要的桥梁和催化剂作用,同时联系演艺明星和京剧界名家,把自己熟识的演艺明星引荐到京剧名家门下学艺,进而实现京剧的泛化传承。二位老板在栏目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帮明星选行当、签约、救场,盘活了整个栏目。他们时而作为京剧教师为观众普及京剧知识,时而又化身为金牌调解人化解演艺明星和京剧名家在磨合过程的小摩擦,时而又作为明星传承人的生活顾问,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二位老板之敬业,让明星学员与观众齐动容。

完整还原京剧的生产制作流程是本栏目最突出的特色。就像传统戏曲演员要入科坐科一样,每位明星艺人来到传承社,都得先走几步必需之路才能踏上学习戏曲的艰辛之路。第一步就是在传承社老板的帮助下,依照自身形象、气质与性格等特质选择行当,进而挑选一出本行当的折子戏。例如著名演员瞿颖的银幕形象常是刚中带柔,于是她挑选了《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一角,这是个刀马旦但又颇具大青衣风格的角色;再如相貌憨厚的白凯南留给大众的一直是调皮搞怪的印象,他三进传承社,分别饰演了《锁麟囊》中调皮可爱的丫鬟梅香、《大闹天宫》中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以及《望江亭》中滑稽可笑的杨衙内,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如外形靓丽、风情万种的歌手杨钰莹就担纲演出了美绝天下、倾倒众生的杨贵妃一角。

学戏明星进入传承社的第二步是签约,这也是京剧科班的老传统了,是一种契约精神的体现,是立志践行承诺的表示,是担当责任的印证。栏目把它专门安排成一个重要环节来展现。签约的明星作为班主要依照契约在规定时间内学会一折戏,并且保证今后的生涯要尽己所能传播京剧艺术。签约之后,明星班主就要按照传承社老板的要求完成所选剧目折子戏的生产过程。

这样的安排让栏目更具古典精神,同时不乏时尚气质,在传承社老板的带领下,明星学员勇踏戏曲传承艰路,就此拉开一堂精彩绝伦的电视戏曲公开课的大幕。

二、名家教明星习:同扬戏曲传承风帆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明星学员进入班社的第三步就是学戏,这是栏目组设计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具看点的环节。这一环节中,明星学员要学习的不光是京剧技艺,更要入乎其内,学习京剧大师为艺献身的高贵品质,所以,艺德并重正体现了栏目组要传达给观众的学戏理念:德艺双馨才应是明星学艺的本质追求和理想归宿。

在学艺环节,栏目组可谓煞费苦心,例如每期栏目开场观众即可看到一个极具戏曲特色的短片,在清脆铿锵的戏曲锣鼓声的伴奏下,一句句梨园行话依次呈现于观众眼前,在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起到了京剧课堂的课前预习效果,明星与观众一道对京剧基本常识的学习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明星学员正式开始学戏生涯的标志,同时也是观众了解京剧的窗口。明星学戏刚入门时,栏目组往往别出心裁,先安排围绕梨园行话进行趣味性解读,例如影视歌三栖明星任贤齐初学时,京剧大师谭孝曾就形象解释了梨园行的家法“两面焦”,解说严肃之余又不失幽默,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易于明星与观众的理解与接受。开场先在戏曲行话上下功夫做文章,能迅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活跃栏目气氛,并且对戏曲课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之后的学戏阶段是栏目的中心部分,也是京剧艺术之精巧技艺与京剧大师的传世美德在栏目中集中呈现的阶段。大部分明星班主没有戏曲功底,梨园行有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在短短三天之内完成一折戏的公演实在不易,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需要师父精心细致、孜孜不倦的口传心授,这期间明星班主与京剧名家需要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这些表演才华过人的演艺明星,学戏还真不一定能得心应手。例如相声演员曹云金演绎《珠帘寨》中的皇帝李克用,一贯嘴上功夫了得的他竟在唱念方面颇费周折、不太适应。明星班主们学戏过程都充满了酸甜苦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刻苦学习,有些甚至克服伤病,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练习。曹云金腰椎间盘突出依然绑着腰带坚持练习,刘晓庆疯魔般地在分饰的两角间游走。这些传承者的专注与韧劲让观众为之动容。学生如此,作为教师的京剧老艺术家更是楷模与典范。他们都是70岁以上高龄,为了自己热爱的戏曲艺术,毅然前来传承社,借助电视载体的广泛传播,传京剧之精髓,道京剧之真谛,扬京剧之宝贵,叹京剧之沧桑,为戏曲传承添砖加瓦不遗余力。梅兰芳先生曾道“学艺先学做人”,名家对明星艺德并传、严格要求,既严把技艺关口,也点化从艺德行,使明星技艺与品质共成长,真正接得起戏曲文化传承的大棒。也许是为了舒缓学戏的紧张与压力,栏目组往往还穿插安排些有趣的活动来突出主题、调剂气氛,比如瞿颖跟一堆孩子一起其乐融融地学戏,竟然不如孩子们学得快学得溜学得好,陈浩民和白凯南相互“戏谑拆台”、比拼技艺争演“美猴王”等等。总之,学戏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戏道路之艰难不易,戏曲传承确实需学戏人和传授人都付出相当多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学戏人自身有相当的禀赋和悟性。戏曲名家与明星学员在你教我学的密切配合与互动中为观众献上精彩的戏曲公开课,为戏曲的泛化传承提供了新鲜生动的范例。这一环节无疑是观众跟随明星班主一起了解戏曲、学习戏曲的最佳环节。

迈出学戏这艰辛的一步后,第四步就是响排阶段。本环节最大看点就是专业京剧演员、文武场与明星班主的搭档配合。给明星班主配戏的均是一线京剧演员。他们与明星班主之间既有切磋摩擦,也有温馨和谐。例如相声明星曹云金与京剧青衣名角常秋月在人物台词的取舍上产生了矛盾分歧,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经过老板的协调,二人才达成一致。这也是颇具看点的环节,能让观众体验到真人秀栏目特有的真实感与紧张感。

栏目组对响排剧目的安排也是精挑细选。10期分别选择了梅派的《凤还巢》《贵妃醉酒》《白蛇传》、尚派的《昭君出塞》、程派的《锁麟囊》、荀派的《红娘》、张派的《望江亭》、李派的《大闹天宫》、谭派的《定军山》及谭派和余派一脉的《珠帘寨》这十个剧目。这几大流派自成风格,教学自然也各具一格。例如王瑶卿先生曾用一字概括四大名旦各流派特点:梅派的样、尚派的棒、程派的唱、荀派的浪。在具体传授过程中,名家要求明星尽力朝着流派的高标杆迈进。先教唱法,再记台词,又教身段,最后教合音。如此安排,合情合理,不仅让栏目观赏性强,极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传播京剧,还使观众对京剧的前世今生、发展演变、传统精华更加了然于心。

三、名伶演明星绎:同续戏曲传承新篇

响排之后明星班主要走的第五步就是公演。这是检验明星班主学戏成果的环节,也是栏目最具视听冲击力的环节。栏目组践行“传承中国,戏比天大”的精神,将这一环节设计得颇具仪式感,将演员上台前、演出中、下场每个时刻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充分还原梨园行戏曲演出的全过程。

“凡角色上场之前的面部化妆及扎扮,俗称扮戏。生则勒水纱抹彩,旦则涂脂傅粉贴片子,净则勾脸衬胖袄,皆须上场前准备”。①演员上场如变身,戏曲演员的装扮是极其重要的,戏曲行话有“宁穿破,勿穿错”,也就是说,每个人物有自己固定的穿着打扮和面部化妆,不能乱用。这是戏曲美学的独特要求。摄制组将明星班主上场前化妆打扮采用了慢镜头和特写镜头的处理方式,让观众能够“近距离”“细品味”演员登台前画俊目、点红唇、施粉黛、戴头饰、穿戏服这一套戏曲专有流程,亲眼目睹现代时尚的大众明星逐渐有了古风戏曲人物的架子和面貌。

候场,戏曲行又叫“鬼门道”②,在现代剧场,是从化妆间到舞台上场口的一段路程,戏曲演员在入场表演前,要在这短暂的几十米完成心态调整和心理构建,因为一旦走入上场口,就需完全“进入”到所演绎角色身处的时空和社会。这段路程虽短,却充满了连接两个世界的迷人和神秘色彩,栏目组通过慢镜头巧妙地捕捉到了各位明星学员上场前的这个短暂的瞬间,让观众加深对戏曲演出的完整认知。

公演环节是栏目的高潮,该环节往往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明星班主在青年京剧名伶配合下完成自己所选剧目的折子戏公演,后一部分是由京剧名家挑选该剧目其他折子戏亲自挑大梁演出。两部分其实就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从观众的角度看,功底深厚的京剧名家无疑比初出茅庐的明星班主演绎得更精彩更传神。前半部分让观众领略到功夫稚嫩的明星班主在一番苦心修炼和名师调教后的“华丽转身”,展现了外行学戏的无限可能,倍加鼓舞人心。后半部分让观众在欣赏名家绝活之时深深体味“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深深认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铁律。

四、名伶呼明星唤:共燃戏曲传承烽火

戏曲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的结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戏曲的振兴发展离不开精心的传承与有效的传播。传承是戏曲发展的坚固基石,传播为戏曲发展插上翅膀。然而,由于新兴文化和艺术的冲击,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流行与蔓延,近年来,戏曲传承与传播危机成为梨园行最棘手的两大问题。如何实现戏曲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又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传统戏曲的新时代传承与传播,就成为当下戏曲行业亟待攻克的两大课题。《传承中国》就立足行业新起点,响应行业新需求,在新时代的戏曲传承与传播方面做了合理而有效的尝试。《传承中国》中的传承与传播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并贯穿于整个栏目中。

从传承角度来讲,《传承中国》立足京剧这一国之大戏,邀请了当今京剧界众多老中青演员汇聚一堂,或指点迷津,在传授中布道授业,或挥洒豪情,在展示中切磋技艺,或崭露头角,在学习中稳步成长。之前少有机会接触的门派伶人相互之间学习交流,技艺增进不少,戏曲造诣加深。老板谭正岩就坦言,他在这个栏目的制作过程中学到各家精华,受益良多。尤其是栏目中,众流派国宝级的京剧老艺术家齐聚一堂,倾囊献艺,在让专业戏迷过足了戏瘾的同时,也为普通观众普及了戏曲各流派精华知识,对观众实现了高级别的戏曲启蒙,让戏曲传承的价值与意义极大凸显。

从传播角度来说,每个来参加《传承中国》栏目的明星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具备较为强大的粉丝群体的公众人物,而且他们各自的粉丝集群也呈现多元化分布。例如刘晓庆等是许多50后、60后中老年人的女神,任贤齐、杨钰莹等是众多70后、80后年轻群体的珍爱,白凯南、余少群等是相当90后、00后新生代的偶像,栏目组对于多元明星的考量和安排,让戏曲实现了在不同层次和年龄段人群中的可观而有效的泛化传播。

从明星班主签约之时起,戏曲传承作为栏目的核心思想就时刻在栏目中显现。京剧老艺术家与明星学员对于戏曲传承的呼吁也是从班主进社到学戏再到公演一以贯之的,直到演出结束,名家与明星你一言我一语,关于戏曲传承动情感人的千呼万唤,使这种呼吁达到了高潮,完成了一个大收煞,主题尽显,也在此时将观众情感实现了最高调度。正所谓,伶人呼明星唤,为戏曲传承点燃烽火,为戏曲传播添砖加瓦。

金无足赤,再好的栏目也难掩瑕疵。我认为《传承中国》栏目三天到一周的明星学戏周期较短,即便能学戏曲其形,也难把握戏曲其神。该栏目如能顺应戏曲学习规律,适当延长明星学戏周期,使明星真正从较低层次的模仿上升到领悟参透戏曲精髓,栏目的真人秀效果会更加凸显,戏曲展现会更加生动细致,记录性质会明显增强,现实意义会更加深刻。就算存在上述瑕疵,总体而言,《传承中国》不失为中国电视界横空出世的精彩戏曲课堂,是中华传统文化电视传承的典范力作,用电视新手法创新展现了戏曲传承的筚路蓝缕,是新时代中国电视业振兴中华精品文化的标杆和榜样,必同其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文化栏目一道,掀起中国电视助力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新浪潮。

注释:

①周贻白:《中国剧场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49页。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91页。

猜你喜欢
学戏栏目组班主
事在人为,是世上最好的道理
拯救大山里的水蜜桃
“戏苑”萌娃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眼睛
看谁胆子大
反串
记录生活经历 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