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2021-07-29 02:34郑剑胡晓阳孙妲男
中医药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香附胃脘疏肝

郑剑,胡晓阳,孙妲男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胃脘痛属于中医病名,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种,该病发生率高,不易根治,患者常表现为上腹胃脘部疼痛、食欲不振、泛酸等情况[1]。胃脘痛可分为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脾胃虚寒等证型,其中肝胃不和证较为常见[2]。目前,临床尚无治疗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统一方法,针对该病多主张药物治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虽然符合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治疗期间的基础需求,但多是抑酸、调整胃肠道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常有治疗不彻底、易于复发等问题发生。柴胡疏肝散包含柴胡、陈皮、甘草等药材,具有疏肝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有研究表明,在胃肠疾病患者中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3]。香苏散包含香附、紫苏、枳壳等药物,具有通降胃气,疏肝和胃的作用,报道指出在胃消化不良患者中采用香苏散进行治疗可显著增强效果[4]。为进一步提升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本研究特尝试针对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并通过分组对照试验探讨其应用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175例,以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柴胡组、香苏组、联合组,各组临床资料详见表1,各组间临床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胃肠病诊断标准者[5];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中关于胃脘痛的诊断标准,且辨证为“肝胃不和”,主症为脘胁胀满、胀痛,嗳气呃逆,吞酸,脉弦,次症为胃脘嘈杂,善呔息,情志抑郁,纳呆食少,舌尖边淡红,苔白或微黄者[6];③既往身体健康者;④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③合并其它胃部疾病者;④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者;⑤有精神性疾病者;⑥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⑦药物过敏者;⑧沟通障碍或因其它原因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的疾病者;⑨依从性差者;⑩失访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戒酒,饮食清淡,保证充足休息时间。

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患者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2317,规格:10 mg×7粒),温水口服胶囊,1粒/次,2次/d,持续用药8周。

柴胡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患者口服柴胡疏肝散药剂,该处方包括:柴胡20 g,枳壳20 g,白芍15 g,香附20 g,川芎15 g,陈皮15 g,甘草15 g,延胡索15 g,上述药物煎熬至400 mL药汁,1剂/d,400 mL/剂,早晚各口服200 mL,持续用药8周。

香苏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香苏散治疗:患者口服柴胡疏肝散药剂,该处方包括:香附20 g,苏梗20 g,枳实15 g,厚朴15 g,延胡索15 g,肉桂15 g,鸡内金15 g,上述药物煎熬至400 mL药汁,1剂/d,400 mL/剂,早晚各口服200 mL,持续用药8周。

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患者口服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药剂,煎服方式与柴胡组、香苏组一致,持续用药8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积分:中医总积分包括主症积分与次症积分,主症积分包括脘腹胀痛、胁肋胀痛、嗳气呃逆、吞酸4个项目,每个项目0~6分,次症积分包括胃脘嘈杂,善呔息,情志抑郁,纳呆食少4个项目,每个项目0~3分,中医总积分满分为3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7]。

(2)临床疗效: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积分减少≥95%计为临床控制;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积分减少≥70%且<95%记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积分减少≥30%且<70%计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者病情加重,中医积分减少<30%计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对比4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在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度抽取静脉血液,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胃肠激素水平,包括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试剂盒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提供。

(4)对比4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常规西医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 柴胡疏肝散、香苏散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积分变化情况

4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降低(P<0.05),其中联合组积分均明显低于香苏组、柴胡组、常规组(P<0.05),香苏组、柴胡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香苏组、柴胡组治疗后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例数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积分变化结果分)

2.2 临床疗效比较

4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其余每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4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例(%)]

2.3 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变化情况

4组治疗后MTL、SS均提高(P<0.05),其中联合组MTL、SS明显高于香苏组、柴胡组、常规组(P<0.05),香苏组、柴胡组MTL、SS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4组治疗后GAS均降低(P<0.05),其中联合组GAS明显低于香苏组、柴胡组、常规组(P<0.05),香苏组、柴胡组GAS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香苏组、柴胡组治疗后MTL、SS、G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4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变化结果

2.4 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4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发生率结果[例(%)]

3 讨论

胃病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工作压力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8]。该病发作时可涉及机体多个脏腑,对人体营养吸收产生一定影响,严重干扰了患者的饮食起居,给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针对该病临床首选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对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常规药物治疗没有辨证施治,治标不治本,导致治疗结果不理想。目前临床尚无治疗该病的统一、有效方法,故应当进一步寻找并解决常规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在常见胃肠疾病患者中常用,属于胃痛、泛酸等症状患者常规的治疗药物,故而本研究将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的患者作为常规对照,符合临床实际。本次研究发现,4组治疗后脘腹胀痛、胁肋胀痛、嗳气呃逆、吞酸、胃脘嘈杂、善太息、情志抑郁、纳呆食少、中医积分均降低,其中联合组积分均明显低于香苏组、柴胡组、常规组,香苏组、柴胡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表明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可显著减轻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的病情。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柴胡组、香苏组、常规组,说明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中医学认为[9],肝胃不和型胃脘痛多因外邪入侵,胃腑功能失调,气郁伤肝,血行受阻,胃失和降,气机逆上,致使机体反酸嘈杂,肝气郁结,久而化热,灼伤胃阴致使大便不调,且与肝脾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关系密切,故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病机是以肝胃不和为主,肝郁气滞、血行瘀滞、气郁血滞为患,因此中医主张以肝胃和调、疏肝解郁、活血理气、泻火止痛为主要治疗方法。柴胡疏肝散由柴胡、枳壳、香附、白芍、川芎、陈皮等精制而成,重用柴胡,以其为君药,是疏肝理气、解郁的妙药;以枳壳、香附、陈皮、白芍、川芎、甘草、延胡索为臣药,枳壳、香附、陈皮理气调中,白芍则柔肝止痛,川芎起到促使胃络淤血消散之职,延胡索理气止痛,甘草酸甘化阴且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延胡索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功能[10],白芍具有改善免疫力、增强胃动力的作用[11]。香苏散由香附、苏梗、枳实等精制而成,重用香附、苏梗,以其为君药,香附解郁理气、通调气机,苏梗和胃顺气、除脘腹胀痛,以枳实、丹参、延胡索、肉桂、鸡内金为臣药,丹参、枳实理气活血、调畅气机,延胡索理气止痛,肉桂暖脾胃、补中益气,鸡内金醒脾和胃、增进食欲、消食化积、助药力运行,诸药合用,共起理气解郁、和胃畅中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苏梗含有精氨酸、枯酸等成分,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12]。故柴胡疏肝散、香苏散二者在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中合用,相辅相成、合二为一,增强临床疏肝解郁、和胃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本研究中柴胡舒肝散合香苏散可显著降低患者中医积分,因此,柴胡舒肝散合香苏散对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外,本次研究还发现,4组治疗后MTL、SS均提高,其中联合组MTL、SS明显高于香苏组、柴胡组、常规组,香苏组、柴胡组MTL、SS明显高于常规组;4组治疗后GAS均降低,其中联合组GAS明显低于香苏组、柴胡组、常规组,香苏组、柴胡组GAS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可显著改善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胃肠激素水平。MTL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主要由十二指肠旁边的空肠黏膜隐窝与小肠上的细胞分泌,可促进机体胃部收缩与小肠的运动,对胃排空、清扫胃肠道内容物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表明[13],MTL水平过低可导致胃蠕动减少,胃动力降低。GAS是调节胃酸分泌的一种激素,由胃窦、十二指肠黏膜中的G细胞分泌,起到促进胃酸分泌、胃肠道运动、胃肠黏膜营养的作用。SS主要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对胃肠道的系统分泌有抑制作用,可起到抑制人体餐后胃酸分泌过度的作用,也可抑制胆囊收缩,发挥抗胆汁分泌的效果。因此MTL、SS、GAS对维持人体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发现[14],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存在血清MTL、SS水平过低,GAS水平偏高现象。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柴胡舒肝散合香苏散中的陈皮所含的挥发油可促进消化,排出肠内积气[15];香附具有镇痛、改善情绪的作用[16];川芎提取物具有解痉挛、止疼痛的作用[17]。本研究中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可显著提高患者MTL、SS水平,降低GAS水平,因此,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对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期间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表明该方案安全可靠。综上,对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患者实施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病情,增强疗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香附胃脘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Cang Fu Dao Tan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治胃寒痛
治胃寒痛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行气止痛的良药——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