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21-07-29 02:18蒋衍森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愁文本情感

蒋衍森

教师普遍认为“文本阅读”就是语文课堂终极的体验,事实并非如此。文本内容是丰富的,作者通常会凭借文字对读者发出体验文本情感的邀请。而所谓体验,正如于丹所说:“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的浸润。”对于文本的学习而言,体验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浸润到作品中,获得普通阅读无法获得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教师应将体验式教学的思路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中,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在课堂上建立情感体验的平台,实现情感对认知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以走进生活发现生活的方式验证文本,以文本的内容指导生活。当然,有些文本具有独特性,是学生无法凭借情感体验平台的建立以及生活体验的验证来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进行情境创设,以实现对学生认知的启迪。

一、在课堂建立情感体验平台,实现学生与作者情感的沟通

魯迅认为,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惠子在和庄子辩论时也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因遭遇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也不同,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最大原因。所以,我们并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解读他人的情感,感同身受不过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手段以及彼此间保持友好的谎言。对于阅读也是如此。文本语言再亲切,也会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制造隔阂,它并不能像一个拥抱那样,弥合人与人的距离,因此阅读理解通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在阅读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的情感,甚至还会对作者细腻的情感表示不解。所以,为了实现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有效沟通,教师可以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课堂建立情感体验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接近作者,感受作者情感的陶冶,实现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

以《乡愁》为例,这是一首表达乡愁的诗歌作品,具有细腻柔绵的质地。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乡愁》的那段历史,整个搜集的过程是学生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作者而进行的一次体验活动。然后教师再于课堂上建立情感体验平台,让学生综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对这首诗的情感进行讨论。例如有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对余光中这首诗进行评价:“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大陆退回台湾,余光中也是这时候去了台湾,当时他才21岁,直到诗人64岁时才有机会还乡。时隔43年之久的怀乡之情,激发余光中写下那么多以乡愁为主题的作品。”还有学生引用作者回忆创作《乡愁》时说的话:“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用20分钟写下了20年的思乡之情。”经过学生富有情感的讨论,余光中这首《乡愁》的韵味厚重起来,学生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情感与人生际遇合二为一的真诚律动。这定会为接下来学生理解诗中“邮票”“母亲”“船票”“新娘”“坟墓”“海峡”“大陆”奠定情感的基础,接受作者在物换星移的变化中对乡愁的不同理解。

二、在课堂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文本对生活的映射

某些作品是作者以生活作为素材进行创作的,面对这些文学作品读者的内心总会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熟悉是因为现实生活的的确确会接触,陌生是因为作者用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赋予这熟悉的生活以不同的滋味。所以针对这样的文本,读者也会把它与生活联系起来,无意识地用生活对文本进行验证,甚至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反过来指导生活。但无论是哪种,实际上都是深刻理解文本的一种手段,对于文本的阅读都是有利无害的。教师要发挥这些作品的特点,在课堂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实现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

以《枣儿》为例,这篇作品是当代剧作家孙鸿所写的话剧小品。全剧有四个人物,分别是到场的老人和男孩,未到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到场的老人和小男孩围绕枣儿展开对话,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儿子的思念,男孩对自己父亲的思念。可以说,这篇话剧小品表现了老一代和新生一代的生存境况,也影射现实生活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存问题。具有现实性,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因此,教师可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老人与男孩谈话时回忆的事情着手来理解老人的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老人的心理延伸,分析农村空巢老人的普遍心理。例如,有学生通过阅读老人对“枣儿”小时候的回忆,以及对自己小时候的回忆,就能理解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深情以及一种难以掩饰的失落。学生由此延伸谈到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现状,有些学生也对男孩的形象进行分析。男孩纯真可爱,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而父亲已经定居城里,抛弃旧家另成新家,这又透露出年轻人的变化,以及男孩所烙印的鲜明时代特征。有学生也就此联系到生活中一些留守儿童的现状,一般都是父母离异,抚养孩子的一方出外打拼,孩子留给老人照看,这是时代的普遍特征。在这里,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文本向生活延伸的体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篇话剧小品的现实意义。

三、在课堂建立独特的情境,实现对学生认知的启迪

夸美纽斯说:“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培养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知识的溪涧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来一样。”阅读也是如此,并不是要对词句进行死记硬背,我们要掌握活的知识,使自己形成了解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针对囊括很多知识的文本,教师可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独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以及驾驭知识的方法。

以《谈创造性思维》为例,这篇文章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单纯的阅读并不能让学生获得关于创造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启发,即便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文章某一词句的暗示,如果不付诸实践也无法将创造力呈现出来。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把有用的词句强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以建立独特的情境作为手段,培养学生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其能够灵活看待事物,探索事物的内涵。例如,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人的影子从身体分离,影子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学生都发挥奇想说出自己创造性的想法。但创造有高下之分,不难看出阅读量大的同学更有想法,有探求新事物态度和意识的学生,想法更为独特。当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体验结果,使其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体验,让学生了解提升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体验是读者通往丰富文本的捷径,也是阅读的一种手段,较之传统的阅读更能抵达文本的深层,更能使读者感受到文本的立体性,也更能加固阅读者的认识层。因此,教师可将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积极构建情感沟通平台,勾连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建立独特的情境,让学生以体验的形式遨游在文本的世界。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馆驿镇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乡愁文本情感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九月的乡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回头一望是乡愁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