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究

2021-07-29 12:00吴雷鸣
传媒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时代有效性

吴雷鸣

摘要: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分析融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双重影响,将融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全过程,打造传播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强化监督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信息传播格局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这既是时代赋予的命题,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思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有效性、感染力。

一、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融媒体”不是单一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使传统媒体形态与新兴媒体形态之间实现内容资源兼容、宣传效果互融、传播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形态。不难看出,融媒体是一种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渗透、多种媒介形态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模式和方法。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呈现效果、实现价值等均得到全面提升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信息容量无限,传播速度即时高效

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生产发布、接收传播突破时空与环境的限制,大量信息资源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通过各类新闻客户端以及当下盛行的微平台、短视频、自媒体等各类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即时高效,使得人们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在第一时间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时掌握各类信息,并能根据需求快速便捷地查找所需信息。

(二)信息传播交互性强,信息表达个性化足

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的边界在融媒体时代变得不再分明,二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得以实现,即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受众。同时,融媒体时代,与信息传播交互性、网络空间隐匿性等特征相关联,大众在信息表达方面更具个性化、更积极活跃,高校青年学生们更乐于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关注当下时事、分享日常生活、表达个人看法。

(三)信息传播效果强,信息交流虚拟性高

融媒体可以实现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资源的深度融合,使得信息资源具有更强的观赏性、更为广泛的影响力。但是,由于信息交流的虚拟性,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一些青年学生倚靠融媒体空间的隐蔽性在网络平台匿名发表消极错误的言论、释放社会负能量,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妨碍社会安全。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机遇与挑战

融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原有内容,拓宽了未来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冲击了教育的传统模式,弱化了教育者的权威性地位、主导性作用。科学分析融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双重影响,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探究融媒体时代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融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机遇

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存在形式、传播方式呈现出新特点,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理念、新内容、新空间。

1.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拓宽教育覆盖范围。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不同媒介的融合使内容的效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各种优质的内容资源能够涵盖高校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丰富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扩展了教育覆盖范围,能够全方位满足青年学生的内容需求。

2.提升教学内容质量和实际效果。融媒体强调传统媒体形态与新兴媒体形态由简单“叠加”发展到真正“互融”,从而形成新的传播矩阵。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等高校融媒体更加聚焦传播价值和舆论引导成效。融媒体技术的充分运用,使得信息资源实现了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单一媒介资源的深度融合,信息资源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更具生动灵活性、丰富感染力,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3.对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与传统媒体一般采取单向传播方式,内容资源由信息传播者主动传播、接收者被动接受不同,融媒体时代信息双方的交互性更强。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融媒体平台能够实现观点互通、实时反馈,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极大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空间。

(二)融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融媒体时代,教师相对于高校学生不一定拥有更多的知识内容,其在教育工作过程中的支配、主导作用被逐步弱化,教育者权威性、话语权受到很大挑战。

1.信息开放与共享弱化了教育者的权威性。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生产、获取变得轻而易举,信息资源人人共享、透明开放,教师、课堂、高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2.学生需求方式的变化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融合从表面上看是媒体技术与传播平台的革新,实则是用户需求方式的深刻变化。融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融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时关注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善于发现运用融媒体资源,有效地对知识、信息、技术、工具、平台等各方面加以整合并合理运用,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3.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的信息资源加剧了教育环境的复杂程度。融媒体时代,信息的“质”与“量”难以平衡。海量信息中必然充斥着大量无效、负面甚至导向错误的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冲击高校学生的价值认同,影响并改变着教育对象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影响了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融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融媒体的发展带来信息传播的革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抓住机遇,主动求变,发挥好融媒体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一)坚持“导向为魂”,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型主流媒体

面对融媒体的不断发展,给高校思政教育舆论环境、媒介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高校思政工作要把握大势、顺势而为,着力打造影响力强、公信力高的新型主流传播媒体,形成线上线下合力,更加强劲地弘扬正能量,更加高昂地传播主旋律。

1.加强政治引领,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型平台。融媒体时代,虚假歪曲的信息不及时辟谣常常会被恶意利用搞乱人心,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不及时制止往往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政治引领,强化价值引导,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新型媒体平台,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工作,引导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努力实现主流平台全方位覆盖、多领域延伸,牢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2.运用移动传媒,牢牢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现在,移动互联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这便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移动网络媒体的管理使用,建设一批主流媒体的移动传播平台,创作一批形式多样、制作精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融媒体产品,借助便捷高效的移动媒介(“行走课堂”)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从而让主流舆论牢牢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赢得更多的主动权、话语权。

(二)坚持“内容为本”,发挥思政教育主流媒体内容优势

面对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复杂形势、困难挑战,作为思政教育根本要素的内容必须因时而异、不断优化,在内容设计方面追求专业权威、与时俱进,在内容选择方面注重分众化、互动性,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有温度、更具实效。

1.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实现传统性和时代性有机融合。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海量多样、参差不齐,教育对象的思想活动、行为选择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育主体在教育内容结构设计上实现传统性和时代性的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设计既要发挥传统教育内容的优势作用,保持内容体系的全面完整性;又要树立“互联网观念”,坚持内容策划引领,提升内容生产能力,生产设计导向正确、内容相宜、传播便捷的融媒体文化产品,借助融媒体技术、移动化的传播载体、通俗化的表达方式,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

2.思政教育内容选择要突出层次性和针对性有机统一。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交互性增强、交流方式个性化突出,高校学生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等特点,这便要求教育者既要关注不同个体的发展差异,有目的性地选择需求相宜的教育内容;又要把握同一个體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对同一教育内容不同媒介呈现形式的偏好度。通过选择差异化、分众化的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高校学生教育需求,并根据其媒介喜好采用不同的信息形式、推送介质、传播渠道,使教育内容更全面、更立体、更鲜活。

(三)坚持“创新为要”,实现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创新发展

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传播技术日新月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主动适应融媒体时代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变化,转变固有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把新媒体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1.创新教育模式,引导高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融媒体时代教育者主体地位不断弱化,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模式受到挑战,教育者要适时转变观念,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管理、提高自身修养,主动接收正确的思想观念,强化自我教育。当然,引导高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并不是说高校思政教育者放弃教育责任,而是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更加充分地发挥指导地位,一方面要学会激发高校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动机,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要善于围绕思政内容、学生需求搭建优质高效的融媒体传播平台,如建设一批高校思政公众号,借助大众化的移动媒体、生活化的话语表达、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2.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思政课堂互动性参与度。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终端普遍应用,电脑、手机等各类数字产品十分普及,科技的进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载体形式、更加便捷的实施条件。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注重学习新的媒体技术、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融媒体载体的教学优势。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师生共建共享,提高理论学习的现时效果;课堂下利用移动设备开展探讨式、分享式教学,师生实时反馈,巩固理论学习的实际成果。通过线下教学与慕课直播相融合、现实课堂理论教学与媒体平台互动教学相结合等新型教学形式的探索,使“思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成果得到巩固。

(四)坚持“媒介互融”,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全媒体传播格局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势必依托一定的活动形式才能得以实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并运用融媒体、新技术催生的多样化的传播媒介,实现“思政内容+媒体技术”互融共通,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构建起高校思政教育媒体融合传播格局。

1.充分发挥大众传播载体的教育功能。融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载体形式十分多样、内容异常丰富,同时具有辐射范围广、传播迅速、影响力强等显著特点。丰富多样的大众传播媒介既能满足高校学生社会化、个性化需求,促进其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发展,又能调剂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其精神品质。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有效发挥融媒体时代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自媒体终端等大众媒介的独特优势,如采用建立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号、设立专门的抖音短视频账号等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宣传工作。

2.注重实现不同载体形式的优势互补。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载体类型多样、不断更新,载体表现形式的不同,其信息呈现的效果不同,最终结果有所差异。这便要求教育者要树立“整体媒介观”,能够把握“报、网、微、端”等不同类型媒介载体的特点优势,善于根据教育内容、高校学生的媒介喜好来综合选择或交替运用多种载体形式,实现不同载体形式的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发展态势。

3.努力避免不良载体产生的负面影响。融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存在虚拟性,信息交流更加隐匿,一些网络平台传递一些虚假性的、片面化的、流于表象的信息,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因此,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備过硬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一方面要强化网络空间监督管理,净化思政教育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学生日常引导以提高其信息辨别能力。同时还要求教育者在网络信息筛选判断、解读使用过程中讲究科学方法、避免错误信息。

(五)加强监督管理,为高校思政教育营造良好媒介环境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改革相关机制,落实配套措施,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思政教育与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要加强对各类移动应用、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平台、信息资源的监督管理,规范信息资源利用,防范信息化、网络化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各类风险,使思政教育网络环境更加清朗。

同时,思政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管理。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形势复杂、问题突出,急需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同时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技能的专职教师队伍去研究攻克。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管理,通过加强专业教育、岗前培训、实践锻炼等措施,提升其融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一支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融媒体素养的专职思政教师队伍。

作者系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刘秉亚.“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4]章晨茜.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0(21).

[5]欧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青年与社会,2020(28).

[6]谢强,刘家喜,郑重,等.习近平网络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7(06).

[7]刘勇,黄昌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探究[J].记者观察,2020(30).

[8]胡洪春.融媒体时代的传媒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时代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