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党史教育

2021-07-30 06:49王丽敏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党史革命中国共产党

王丽敏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风云变幻中,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

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广大学子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打牢“地基”的关键课程,其课堂理所当然要成为少年儿童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党史教育有机融合,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学科教学与实践中,发挥党史育人的作用,是思政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为什么学:充分认识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

党史学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少年儿童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推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

(一)有助于少年儿童知党爱党

百年党史是党的奋斗史,也是党的发展壮大史,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能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只有深入了解党史,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能引导少年儿童“童心向党”。

(二)有助于了解党的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革命传统教育所贯穿的正是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条主线。因此,党史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可以引导少年儿童更了解中华民族奋斗的革命史,让他们深刻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能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統的理解。

(三)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少年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继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是给学生播下正确“三观”种子的最佳时期。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

在少年儿童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全面了解党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使其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激发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刻苦读书、健康成长的精神动力,使他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什么:党史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内容选择

在小学生中开展的党史教育,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方面重点内容:一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二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懂得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四是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传统。

党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内容选择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融入党史教育,切记牵强附会,一定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而展开,这个方向不能偏离;其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党史教育,不是指在原有课程内容上增添新内容,而是要对已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呈现了丰富的党史内容。党史内容主要集中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12课,即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呈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教材中关于党史内容的其他呈现则相对零散。如二年级上册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中呈现了国旗、国徽等标志,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儿童了解国庆节的历史意义,感悟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三、怎么学: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党史教育的建议

(一)注重价值引导,把握德育目标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进行党史教育是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和价值观教育,要突出育人功能,挖掘育人价值,找准德育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党史教育时,要找到每一课的价值引导落脚点,通过史实把握背后凝聚的精神内涵,用精神感染学生,这是上好党史课的前提。

如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心和使命、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及意义,知道革命先辈们为了探索革命道路付出的艰辛努力,感悟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本课凸显的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的悲痛记忆和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帮助学生认识到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本课凸显的是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教师只有牢牢把握住每一节课的核心价值,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

(二)关注年段学情,厘清不同年级要求

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段,教师在将党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时有必要依据每个年龄段儿童特点和不同需要,厘清不同阶段的党史育人要求,不但要知道“什么内容适合教什么”,还要了解“什么阶段适合教什么”。

在小学低年级,可以结合认识国旗、国徽、队旗,学唱国歌、队歌,讲述模范人物、英雄人物、革命领袖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家标识、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的崇敬之情。

在小学中年级,可以通过讲述革命领袖、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的由来;通过学习革命人物的名言名句,使学生初步形成国家概念,激发其对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敬仰之情。

在小学高年级,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学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感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形成国家认同。

(三)挖掘史料内涵,准确使用历史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党史教育,需要教师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理清历史脉络,准确解读内涵,给予学生更具体的指导。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涉及大量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就包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等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如果在教学时对这些历史事件一知半解,对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意义理解不透,教学就只能是走形式,更何谈教育学生。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书中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内在含义,了解并熟悉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经过、事件中涉及的人物及他们的思想和追求,同时,筛选甄别恰当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相关史料,丰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如一位教师在介绍“西安事变”时,通过出示《西北文化日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抗战遇到了怎样的难题,并通过出示《1931-1936年中国局势图》《国民党五次围剿红军示意图》等相关资料,引发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摒弃前嫌,主张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抉择,在抗战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是由于教师对于西安事变背后重大意义的把握,由此选择了恰当的史料,才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作用。

(四)优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

如何将红色基因植根学生心田,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需要教师把宏大的历史叙事主题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感知、能够共鸣、能够践行的教学活动。因此,党史教育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其生活经验,采用适宜得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在情境中感受,既深入浅出地讲清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又入情入理地讲好故事,让学生喜闻乐见。

以故事教学法为例,这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极富趣味性,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接受能力相符合。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可以让党的历史可亲可学,有理、有趣、有情的故事更能帮助学生产生信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故事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以情感激发为切入点,正面引导,深化理解,厚植爱党爱国情感。

如通过邱少云、杨根思等英雄人物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中国军人热爱祖国、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决心,从而引导学生懂得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体会为了捍卫和平、保家卫国,中国军人无惧困难、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了解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地区人民对革命的支持,从侧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心系百姓,感悟“沂蒙精神”;通过“游击战”的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下,发挥智慧,组织游击战,有力打击敌人的中流砥柱作用。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体验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描述、图片、视频等方式再现历史情景,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表演、课件展示等方式再现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当时的历史现实和人们的内心感受。

如关于“勿忘国耻”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同学们,你能想象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怎样的生活吗?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有这样的一首歌曾回荡在满目疮痍、战火燎原的中华大地上。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

(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以“日均占領东北街道”“奴化教育”等相关内容的图片)

教师用图片、音乐创设情境,用可见可感的方式将学生带到了那个国土沦陷的中国,引导他们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感受中华民族这段屈辱的历史。

(五)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同样适用于党史教育。党史教育,最核心与关键的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培养和价值引导,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史实,很难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一是可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呈现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教师可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数一数红军长征走过了多少个省份,突破了几道敌人的封锁线,经过的主要江河、草地、雪山,想一想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会给红军长征带来哪些困难?历史地图、历史照片等真实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和发现问题。

二是创设任务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学情调查结果,创设两个问题情境:“红军长征有多难”“红军为什么不怕远征难”,并通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探究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困难、为什么红军战士冒死也要选择坚持,从而深入思考红军战士具有的坚定的革命信念,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根本原因。

此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比如,课前可以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自己的探究结论。由于历史资料较多且杂,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源包,课上组员共享、共思。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教师为学生准备博物馆展品资源包,资源包内含有博物馆展品照片及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当年初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艰辛,感受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攻难关、坚定执着追理想的革命精神。

(六)融合相关学科,拓展教学时空

一是要有效挖掘,灵活利用各种党史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革命场馆,组织学生瞻仰参观,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访身边的共产党员、观看红色电影等,引导学生学习英烈事迹,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如利用红色记忆网上展馆、“网上重走长征路”、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引导学生读懂历史,不断汲取思想养分,播种理想信念种子,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作用。

二是可以将党史教育与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形成合力,提高教学实效。如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并设置了专门的革命文化主题单元。其内容主要涵盖四个领域:国家认同、党政认知、英模榜样、民族精神。这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相辅相成,教师授课时要学会“借力”“用力”,把革命精神教育落在实处。

三是可以将党史教育与学校主题教育、班队会活动相结合。日前,教育部办公厅要求中小学组织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各类专题教育资源,以班级为单位精心举办好主题班会。因此,道法与法治教师可以整合学校开展的“童心向党”“学党史,跟党走”“学习雷锋”等主题活动,将其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课后延伸或前置学习活动。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进行党史教育,教师要下足功夫,基于儿童立场,关注学情、把握目标、优化方式、整合资源。同时,还要坚持生动性、感染性和有效性,让课堂生动鲜活起来,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培养他们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党史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