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寻星,慎审光环

2021-07-30 00:12方堃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个人修养执念污点

方堃

曾瞥见床脚有一块亮亮的光斑,在黑暗中无声地引诱。我这种懒人是不轻易下床的,但居然在辗转多时后仍无法入眠:是不是我之前丢失的项链?一遍遍描摹光斑的形状,竟愈发觉得相似,最终还是打开床头灯下床去——到底只是一块硬币而已。

人在黑暗中对光有病态的执念和渴望,这或许是生理趋向。但我们往往在执念中注入主观的期待,使其成为偏执。而我们是否又对这种偏执无条件地接受,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呢?

我们在平凡甚至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如夜里寻星——越是低沉消极,越要找寻支撑我们努力向上的期许。在上一个十年,综艺节目似乎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有的人看草根歌唱选秀节目,鼓励自己提高水平,也能圆儿时的音乐梦想;有人看趣味辩论节目,体悟似乎荒诞却发人深省的辩题与论据,不断塑造自己的价值观,让思想丰满,让自己热爱生活。而当今这个时代,生活本身即成为可以共享的艺术品。各式各样的vlog 成为桥梁,让不同的生活状态以虚拟的方式变得唾手可得——烹饪、旅游、运动,甚至各种小众的职业体验,似乎都为我们远离黑暗注入了更多的动力。

在夜里尋光,在低处求能量,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但小时候因趋光而忽略萤火虫的我们,尚且会纳闷而反省;如今习惯了依赖光生活,习以为常的背后又何止是忽略?缺乏锻炼而失去在黑暗中辨别光源的能力与进一步习惯、依赖光环构建成了恶性循环。或许可以安慰自己:没事,只是不认识一只虫;没事,只是没看清一个人……但是在这样的循环里,我们失去的往往是辩证分析的思维方式与理智冷静的独立人格。对个人来讲,姑且可以归于冲动与不羁;如若形成一种风气,整个社会都将易被煽动而不关注真相。不加思考的爱必定伴随着没有根据的恨,而当爱恨成为个人评判外物的唯一手段与尺度,失衡的又何止是光环与本质?因此,在黑暗中看清光环与光环背后,不仅是个人修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更是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当我们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环,也看到光环背后时,总避免不了抉择。但凡光环,其背后与我们的想象总有出入;随之而来的失望或许会掩盖发光的事实,而将原本的无辜定义成欺骗。这于光源、于自己都是一种不公平。更何况有时褪去光,背后甚至是丑陋。前不久,成为无数人“下饭伴侣”的大胃王吃播遭到央视披露,一边吃一边吐,为炒作不惜浪费粮食的行为引起了公愤;曾经大势的韩国男团——“防弹少年团”,在近日公开发表辱华言论,遭到中国网友的强烈抵制。当“发光”不再是过程,而是目的,不择手段、没有廉耻则必然成为污点。这显然与我们追求“光”的初心背道而驰。但最为可怕的正是遗忘初心——看清本质后仍义无反顾地支持,忽略了本质去追逐那圈光环,以“蒙蔽”为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仅不知悔改,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内心的肮脏。我们要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看到光环背后,更要在光明中看到阴暗,看到污点。有所取舍,有所保留地去寻星、追光,是“认识”的最终境界。

免不了有人反驳:“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贵在怦然心动吗?”退一步来说,人的宝贵之处确是主观感受,但如果我们在寻星时能拨开光环,分辨是非,活得更透彻、更清醒,在这样一种自我辩白中仍然有坚持的信仰与热爱的勇气,这份怦然心动才更有意义,更具智慧。(指导教师/ 陈洋)

【教师评点】从个人被光环蒙蔽的生活经验说起,自然引出对光的“病态”追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的期许”的结论,并揭示了当今社会被光环蒙蔽的种种表现;然后,在揭示其危害的基础上,指出“在黑暗中看清光环与光环背后,不仅是个人修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更是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再进一步分析了“看清光环背后”的价值在于“有所取舍,有所保留地去寻星、追光,是‘认识的最终境界”;最后提出应该“拨开光环,分辨是非,活得更透彻、更清醒”的结论。形象的概述与理性的分析并存,文字的朴实与思辨的深刻同在。

猜你喜欢
个人修养执念污点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基于代码重写的动态污点分析
使用Lightroom污点去除工具清理照片中的瑕疵
人体的执念——徐悲鸿艺术训练和创作中艺用解剖的重要性之思考(上)
领导力视域下中学校长担当精神的探讨
小白盒的二维码“执念”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我国“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