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欢度春节,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2021-08-01 09:43祖国张帅
祖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

《祖国》/张帅

春节来临,中国经济规模站上百万亿,这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5 年和15年的发展蓝图。2020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衰退等严峻考验,中国经济以较高的抗压应变能力,交出了一份举世瞩目的答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了让人民过好春节,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多措并举为全力保障节日市场供应做着努力,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让人民过一个平安、暖心的春节。中国公布2019 年经济“成绩单”,为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增添一抹亮色,全世界供应链加速运转为中国春节供应年货、丰富年味儿的同时,也分享着中国“春节经济”的红利。随着疫情趋于缓解,受影响地区制造业或将迅速回升,各地提倡“就地过年”也有利于企业组织生产节奏,预计春节后企业生产有望加快上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场需求也有较大上升空间,就业人数或较快回升。长期以来,随着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构建和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不断推进,经济平稳上升趋势较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号巨轮将朝着新的一年、新的五年、新的百年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年度答卷彰显制度优势

春节夜间经济火爆,网红夜市年味浓。

据新华社1 月19 日消息称,2020 年中国经济年报1月18 日正式出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 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100 万亿;人均GDP 连续第二年超过1 万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全年经济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与此同时,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不凡的成绩单镌刻下中国经济里程碑式的伟大飞跃。

回顾2020 年,极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逆势而上、破浪前行,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2020 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 月18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揭晓了2020 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翻看中国经济年报:3 月下旬,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4 月中旬,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超过了90%。二季度GDP 增长3.2%,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逐季回升、持续向好的数据,勾勒出疫情大考特殊之年,中国经济逆势而上、加快复苏的步伐。

中国经济逐季回升加速度背后,跃动着经济新动能的蓬勃力量。2020 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 个百分点;四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0%、21.2%、17.3%,分别比三季度加快16.0、7.1、5.0个百分点。

从1952 年的679 亿元到如今超百万亿元规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跃升。2016年、2017年GDP 接连越过70 万亿元、80 万亿元大关,2018 年迈上90万亿元关口,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6%。2020年,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台阶,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9 年的16.3%上升到17%左右。

“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 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宁吉喆表示。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宁吉喆介绍,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

2020 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过去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超过6000 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近10亿人。

这些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面对疫情冲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国实施了一揽子强有力的对冲政策,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形成了强大支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成为疫情阴霾下全球经济的一抹亮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这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绩,也是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创新的第一动力持续增强”“协调内生的特点日益凸显”“绿色发展的底色相当亮丽”“开放必由之路十分开阔”“共享根本目的更加鲜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坚实。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 周年。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站在新的历史关口,站上新的经济总量台阶,中国经济仍将行稳致远。

各地多措并举全力保障节日市场供应

在1 月4 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为了切实保障春节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各地正在加强货源组织,畅通保供渠道,推进产销衔接,全力保障节日市场供应。据介绍,近日,米、面、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所增加,价格逐渐企稳,有的品种出现回落态势。据商务部监测,1 月25 日至31 日,全国36 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5%。其中,面粉批发价格涨幅较前一周回落0.5 个百分点,鸡蛋、猪肉价格分别下降3.9%和1.7%,食用油、牛肉、白条鸡的价格均与前一周基本持平。30 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与前一周相同,菜花、菠菜、西兰花等17 种蔬菜价格不同程度下降。

各地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在河北石家庄、邢台,当地把疫情防控的关口前移,通过向隔离人员免费提供清肺排毒汤,利用中医药的早期介入提高诊疗效果。为确保用药安全,当地还为每个隔离点配备了中医师,每天到隔离点巡诊。目前,河北石家庄1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复工率达55%,183 家大中型商超已经开展线下营业154 家,复工率达85%。哈尔滨的火眼实验室近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后,核酸检测能力可以提高到每天2 万单管以上,检测能力可以达到20万人次。临近春节,返乡人员增加,安徽歙县采取对返乡人员上门入户、电话核查等方式,全面掌握辖区内省外返乡人员基本情况。临近春节,快递年货日渐增多,江西南昌加强源头管控,对快递物品分批、分类型有针对性地多次消杀,严把防控关口。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从加强就地过年群众生活保障、做好就地过年群众管理服务、确保群众出行方便有序和货运物流畅通、保障就地过年群众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部署,要求针对因疫情防控需要就地过年群众增加的新情况,抓紧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对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讲政治高度统筹做好春节假期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

当前,我国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经上市,各地陆续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同时也要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春运大幕开启后,人员流动、聚集不可避免会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做好疫情防控事关重大、考验艰巨。正因为这样,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市倡议市民群众在京过年;安徽淮南发布公开信,鼓励省外务工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在务工地过年;宁夏银川发出提醒,建议市民合理安排行程……全国多地发出“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的倡议,旨在引导各单位和个人合理安排春节假期,减少流动和聚集,降低疫情传播扩散风险。

中国劳动学会和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近日进行了“百企万人”的快速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53107 名农民工当中,有77.61%的人选择留企或留城就地过年。专家表示,外出农民工是城乡之间最大的流动群体,也是今年就地过年错峰返乡的最大群体。倡导农民工“就地过年”,既是阻断疫情传播有力措施,也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新尝试。

在加拿大多伦多,顾客在一家“年味”十足的华人超市购物。

为回应诉求,最近一个月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给红包、发补贴、送消费券、景区免费、公交免费等,努力让农民工群体就地过好年。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是南京市所有在建工地中人员最多的工地。为响应防疫需求,有超过1200 名工人选择“就地过年”。过年期间,这些工人可以享受到每天1000元左右的补助,还有免费理发和用餐的服务。针对一些老家在偏远地区的工友,工地还特意准备了年货邮寄到他们的家乡。

在西安市“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工地,600多名来自甘肃、四川、河南等地的外来务工者选择“就地过年”。春节期间,他们除了能享受到三倍工资外,还收到了新春礼包和防疫礼包。在西安另一处建设施工现场,项目方邀请了专业摄影师,给每位“就地过年”的务工人拍照留念,让他们寄给家人。

专家指出,外出农民工“就地过年”和企业稳岗留工直接关联,和关心劳动者、落实尊重劳动关联,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让农民工感到鼓励“就地过年”不只是阻断疫情流动性扩散的有力措施,更是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的新尝试,让他们能够平平安安过年,高高兴兴留城,快快乐乐生活。

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指出的,对于北京市以外的省份,要做到“六个不”,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好信息发布,分区分级精准施策。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借鉴以往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服务民生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心用情做好社会运转、百姓生活的保障工作,让人们过一个平安、暖心的春节。

“春节经济”成商机,世界共享中国年

春节来临,走进各大城市超市商场,冰岛鳕鱼、俄罗斯帝王蟹、智利车厘子、泰国虎虾、巴基斯坦花螺、澳大利亚雪地靴、日本美容仪……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商品堆满中国人置办年货的购物车。

几个月前,加拿大渔民就为龙虾预订了飞往中国的航空仓位,韩国最大乳制品制造厂为增产提高了开工率,各大国际品牌也围绕“中国红”竞相推出春节新品……全世界供应链加速运转为中国春节供应年货,丰富年味儿的同时,也分享着中国“春节经济”的红利。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工厂”,更是庞大的“世界市场”,包括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 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潜力,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消费“金矿”。随着消费升级不断推进,中国人对优质海外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跨境电商和物流快速发展,“洋年货”直达中国大小城镇;还有大批中国游客走出去,出境游成了“新年俗”……

“春节经济”红红火火,成为各国企业不容错过的商机,旺盛的消费市场,折射出中国经济涌动的活力。

新一轮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正在为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构建起内外市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大格局,而“春节经济”带动全球供应链快速转动,正是中国经济高度开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中国多次降低进口关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20年伊始,中国又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冻猪肉进口关税从12%降至8%,碧根果从24%降至7%……更多全球优质商品以更低价格直抵中国消费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从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串起沿线国家的发展梦想,再到推动建设自由贸易港和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愿与各国一起把全球经济的蛋糕做大,愿与各方共享发展红利,共创美好未来。

春节是中国人阖家团圆、分享一年成就的节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开放合作的努力将这份其乐融融传递全世界,让中国年成为又一个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的契机。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