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料作物产业发展现状与机械化生产对策建议

2021-08-02 10:52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3期
关键词:机具全程油菜

○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

吴传云 王 超 冯 健 陈兴和

油料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是食用植物油、蛋白饲料的重要原料。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养殖业发展,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油料生产能力增长缓慢,产需缺口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已不到 40%。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比较效益差是制约油料作物生产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油料作物生产发展,明确要求推进油料作物全程机械化,挖掘生产潜力,提高油料生产能力,保持一定的自给水平。

一、我国油料作物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大宗油料作物主要包括花生、油菜、大豆,形成了长江流域油菜、冀鲁豫花生、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等优势产区。

花生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500万亩、产量1750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近几年,花生比较效益总体较高,面积持续稳中有增,进一步向黄淮海主产区集中,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省份有14个,河南2260万亩、山东1200万亩、广东510万亩、辽宁450万亩、吉林421万亩、河北400万亩、四川395万亩、广西330万亩、湖北317万亩、江苏260万亩、江西250万亩、湖南166万亩、安徽144万亩、福建104万亩。冀鲁豫3省花生面积3860万亩、总产1118万吨,分别占全国的47%、56%。

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1亿亩左右,总产量超过140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占全世界的30%左右。油菜产区可以划分为冬油菜产区和春油菜产区,春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包括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区域;冬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长江流域冬油菜面积9905万亩、产量1302万吨,均占全国88%;西北春油菜面积927万亩、产量105万吨,均占全国8%。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大豆进口国,国内大豆市场需求85%依赖进口,每年进口8000万~9000万吨。进口大豆主要是用于榨油和提取豆粕,满足国内食用植物油和养殖蛋白饲料需求。我国大豆外贸依存度过高、产需缺口逐年加大的问题严峻。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1亿亩,产量1200万吨,主要产区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大豆产区。东北和内蒙古4省区大豆面积5100万亩、产量602万吨,均占全国50%。

长期以来,油料作物种植一直是我国各地农村的富民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当前我国油料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实现机械化生产受到了诸多制约因素。从根本上讲,有以下几点,一是用地问题,油菜、花生、大豆等大宗草本油料的粮油用地矛盾突出,油料作物多种植在旱地、丘陵山区和一般耕地,抗灾减灾能力不强;二是农艺问题,油菜茬口紧、花生自留种、国产大豆单产低出油低;三是宜机化问题,油菜适宜机收的品种选育难,花生机收烘干措施跟不上,大豆生产国产机具质量不高;四是效益问题,油料作物产量低、价格受国际贸易冲击大,比较效益低。

二、我国油料作物机械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围绕花生、油菜、大豆等主要大宗油料作物,产学研推共同发力,促进重点环节农机产品质量提高,强化适用、安全、可靠机具供给,组织专家组开展技术指导,推出了一批油料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示范典型,连续发布年度花生、油菜、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报告,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大豆免耕精量播种及高质低损机械化收获等列入了国家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花生收获机、油菜机械化收获装备大面积示范推广。近10年来,我国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24个百分点,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31个百分点,大豆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24个百分点。我国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9年,我国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其中机耕率78.7%、机播率55%、机收率50%;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其中机耕率84.3%、机播率32.8%、机收率43.3%;大豆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1%,其中机耕率86.8%、机播率85.1%、机收率79.6%。主要油料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解决,大宗油料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

但是,制约我国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问题也十分突出。从花生作物来讲,一是我国花生种植模式多样,包括平作、垄作和间套作,以及春播、夏播等,农机农艺融合难度大;二是花生荚果烘干专用设备缺乏,联合收获容易造成干燥不及时导致霉变,而捡拾收获机具的生产效率低、可靠性不高、破碎率高,制约了花生机械化收获;三是春花生覆膜播种导致机械化收获时秧膜分离难以解决,影响了花生秧蔓的饲料化利用。从油菜作物来讲,一是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缺乏,生产上常用品种植株易倒伏,角果易开裂;二是油菜种植效益较低,平均单产仅为130公斤/亩左右,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开展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从国产大豆来讲,一是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低、含油率低、生产成本高“两低一高”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国产机具作业质量与可靠性还有待提升。

三、我国油料作物机械化发展措施建议

1.加快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花生作为耐旱、耐瘠的豆科作物,种植生产投入相对比较低,出油高品质好,对于旱土比重大、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经济作物,而且花生属于常规非杂交作物,抗逆性好,良种可以留种,在保障我国食用油料安全、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关键环节机具研发攻关和技术集成,提高全程机械化质量和效益,推动花生产业不断壮大、健康发展。主要措施建议有:一是加快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中早熟大果花生品种,全面替代人工套种和平作种植模式,集中打造高质抗霉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二是在适宜地区改春花生为夏花生,大力推广夏花生免膜机播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地膜污染;三是研发生产适宜花生的烘干设备,解决花生机械化烘干的难题,助力花生联合收获的实现;四是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提升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性能,提高机械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生产率,降低损失率和破损率,减少扬尘;五是大力推广具有果秧兼收功能的花生收获机械,减少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花生秧蔓的饲料化利用,增加农民收入。

2.提升油菜多用途机械化生产能力油菜提供了约50%国产食用植物油,对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同时,油菜具有油用、花用、饲用、菜用等多种用途,发展潜力大,需要发掘油菜多功能利用,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主要措施建议有:一是积极开发冬闲耕地,扩大油菜籽种植面积,发掘油菜的菜用、饲用、肥用价值,实现油菜的“全产业链开发”,全面发展标准化与规模化油菜种植,推进生产模式的宜机化;二是加快选育抗倒伏、抗裂角、株型紧凑的宜机化油菜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油菜毯状苗机械化移栽技术, 解决稻油茬口紧的问题,在春油菜种植区域推广与油菜机收相配套的机械化精量直播技术;三是增加机具供给水平,提高油菜播种机、移栽机械对黏重土壤的作业环境适应性,提高油菜收获机械对撒播油菜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油菜联合收获机及专用割台的性能和可靠性;四是加强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集中打造“高产量、高油量、低芥酸、低硫甙”双低双高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

3.不断提升国产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绿色、无污染的优势,重点扩大东北大豆玉米轮作面积,发展黄淮海间套复种面积,加大装备研发力度,推进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努力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措施建议有:一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培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产品种,优化种植模式,集中打造高油高蛋白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提升大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二是提高大豆耕整地、播种、收获大型机具研发制造水平,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国产农机具在北方大豆生产市场的份额;三是研发推广黄淮海地区专用大豆收获割台和低破损柔性脱粒技术,在一机多用前提下解决大豆收获作业损失大、破碎严重问题;四是按照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统一部署,加快大豆防缠绕免耕精量播种技术推广应用;五是大力发展适合于南方小田块、丘陵地区的大豆作业机具和菜用青毛豆采摘机具。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油料供给安全;要稳定大豆生产,多措并举发展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要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稳定大豆生产,鼓励长江流域开发利用冬闲田扩种冬油菜,在黄淮海及东北适宜地区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我们要加快突破油料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努力实现全程机械化,通过机械化引领现代化,节本降耗、提质增效,提升油料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在抓好优势产区油料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也要兼顾非优势产区农民实现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推进各个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

猜你喜欢
机具全程油菜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刍议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机具管理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