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投进学生心灵的阳光

2021-08-02 13:50张进李震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价语言学科育人教学情境

张进 李震

【摘 要】赞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尊重生命个体价值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在学生质疑探究和合作展示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赞赏,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个体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学科育人;评价语言;教学情境;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052-03

【作者简介】1.张进,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教师,高级教师;2.李震,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当下,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虽已呈现多元的积极探索,但仍是以分数为主导。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更多地被无差别或弱差别对待,这些都让学生产生个人价值定位困难、自我价值弱化的深层次心理问题。批评教育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的效果,但难免会拉开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笔者认为,在当下的教育生态下,赞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赞赏,基于对个体存在的肯定与注目,创造的是宽容、接纳的人际氛围,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个人闪光点的投射,体现关注与期待,催生创造与奋进。赞赏可以让被赞赏者在成长中确认自我价值,避免其在批评和否定中产生成长的挫败感和自卑感,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生命体验。本文将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在学科教学中赞赏的合理运用。

一、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赞赏

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但是诸如“很好”“非常棒”“说得不错”等赞赏性语言,评价角度单一,与教学情境分离。笔者认为,赞赏应结合语文教学情境,呈现评价具体、角度多元、内容适切等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行作用。这里的语文教学情境,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贯穿学习过程的大情境。《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经典小说作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活动参与性,笔者设计了“策划课本剧表演”的活动。活动由“为宣传海报设计别里科夫的形象并说明理由”“为海报加副标题”“讨论结尾可否改变结局”三个活动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具体表现,从不同维度进行肯定,既能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又能更好地助推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为宣传海报设计别里科夫的形象并说明理由”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描写人物的细腻笔法,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学生依据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写,为主人公设计了穿着大衣、雨鞋,手持雨伞,头戴帽子,耳中塞着耳塞的形象。笔者赞赏他:“你读文章非常仔细,能忠于原文进行设计,掌握了把握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而且你能由文字想象画面,有优秀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样的赞赏语言立足学生的回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服务于该活动环节的培养目标。接着,有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设计进行了如下表述:“画面主体是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别里科夫装在袋子中,只露出戴着帽子、眼镜和塞着耳塞的半颗头,并且他还从袋子里伸出手来,试图收紧袋子的封口。”笔者赞赏他:“你的回答依托文本,同时由表及里,侧重对人物内在形象特点的提炼概括,非常深刻;而且你描述的画面生动贴切,富有创造力,体现了你优秀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可以看出,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受到了笔者对第一个学生赞赏的启发。可见,基于活动情境的赞赏,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从学生的表现看,他们从教师赞赏中获得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产生了表达的渴望和期待,这些都是生命个体获得认可后被激发出来的活力。

二、在质疑探究过程中赞赏

质疑是针对已知或未知世界提出自己的疑问,需要立足理性,需要“有勇气,对真理有尊重敬畏”[1],是高阶思维品质的体现。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仍以灌输为主,学生质疑探究的机会和勇气都呈现出不足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有质量的质疑探究,是无比宝贵的,教师可通过赞赏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讨论结尾可否改变结局”的课堂活动设置的意图便是希望学生在对文本的综合分析中,从多角度对作品情节的设置意图进行探究。问题呈现后,学生们在“能改”还是“不能改”的陈述中,思维产生碰撞,互相质疑辩论,自我研判。一个持“能改”观点的学生从课本剧表演的时间、场景、氛围、观众心理等角度进行了论述。笔者关注到他分析问题的策略,这样赞赏他:“你从课本剧表演的外部环境入手,对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你说的‘任何表演都不是演员群体的独唱,凝练精辟,概括出了表演的规律。你思维的发散性和聚合性非常好,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未来评论家的影子!”在笔者看来,一个具有思辨性和综合性的“真实的情境”问题需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勇于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关键能力以及有逻辑地表达的能力。课堂上的“标准答案”,就生活的真实情境来说,有时可能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否定,如果它成为课堂的唯一评判,那教学便容易滑入“唯知识论”的泥淖。

少年涉世不深,他们是最有勇气的群体,也是最容易走向极端的群体,所以教师在质疑探究活动中的赞赏要更加理智,不可在方向上模糊,也不可在形式上盲目、数量上泛滥。对于能充分体现赞赏评价在培养、训练解決问题的思维品质的价值的地方,教师要多用力、巧用力。

三、在合作学习展示中赞赏

当下,中小学合作性学习评价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教师仍是不由自主地关注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而忽略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情感、参与程度等其他因素。[2]教师应在合作学习中运用赞赏提升学生合作性学习的效能。《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的第二个活动任务是“小组合作探究为宣传海报增加副标题”,该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创设合作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以进一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对合作意识强、参与度高的小组给予语言和动作等赞赏评价,并根据讨论的内容指出不足,让小组内成员继续深究。对各小组讨论质量的差异好坏,教师不做比较,而是努力发现各小组的闪光点,注重赞赏性评价的人性化与全面性。[3]在成果展示环节中,设置学生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点评大力赞赏,增加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下是课堂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赞赏评价的相关实录片段:

生1:我拟写的副标题是“彩色世界的黑白”。汪曾祺说过,“总有人在彩色里遭受黑白”。这里“黑白”象征别里科夫的墨守成规;“彩色”象征着这个世界是鲜活的。别里科夫是黑白的,他拒绝新事物,他的脑海里只有政府的规章和制度,甚至他周围的世界也受影响而变成黑白。

师:你的语言形象生动,而且运用了对比手法,凸显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语言简练,内涵丰富!

生2:别里科夫这个人让我想起在茧子里面已經死去的毛毛虫,因此我拟的副标题是“坏死在茧子里的思想”。首先,茧子可以象征他对外在世界的排斥;其次,他保守的思想就像毛毛虫作茧自缚,在慢慢萎缩死去。

师: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乎我的意料,给我带来了惊喜。

生3: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来作为副标题,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形象和中国半封建社会中的很多小人物一样,他们受到社会压迫,但是又极力维护封建的旧思想,既有不幸之处,也有让人痛恨之处。

师:你读了很多书,而且有很好的积累,能灵活运用,非常好。你走进作品,同时又能从作品中跳脱出来,让阅读和生活相联系,这也正是优秀作品的解读方法。

这样的赞赏立足学生的思维闪光点,提升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能感;而由赞赏带来的受关注、被认可、被激励的生命感受,也激发了学生在合作展示过程中更广泛的参与热情。

总之,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评价语言鼓励和激发学生,给他们带来温暖和自信。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赞赏语言要注意:清晰具体,不可含糊笼统,只有赞赏者明确赞赏的方向,被赞赏者才能清晰接收,进而对其个性特质产生正向而精确的强化效果,也才能对他人产生明确的导向作用;预留空间,赞赏发生于当下,但其追求在未来,我们希望学生能从赞赏中获得发展的力量和启发,所以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应和赞赏共生;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以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海霞.“学”贵有“疑” “教”重释“疑”[J].中学语文教学,2020(7):9.

[2]杨雨彤,张秀萍,黄佳晶,等.我国中小学合作性学习优化探讨[J].科技世界,2019(3):175.

[3]牟海珍,李金梅,刘日琛.德国职业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特点[J].当代教育科学,2011(13):54-55.

猜你喜欢
评价语言学科育人教学情境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灵动的评价语言让课堂锦上添花
给评价语言套上语用“范儿”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巧用评价语言,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