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界思维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

2021-08-02 03:09姜侠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

摘要: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小学美术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等弊病。基于小学生美术学习的需求,以跨界思维的方式,打造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格局,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合理地整合多学科知识,促进师生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拓展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跨界思维;创新意识;小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B-0054-04

创新意识是学生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3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小学美术教学一直以来采取的是示范性教学,教师以教学大纲和课本教程为参考,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较少。这种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学科之间缺乏交融性

当今,有些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限于美术知识技能、技法的传授,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孤立起来,学科之间缺乏交融性,这违背了现代美术课程和改革的趋势,不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养。美术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在教学中应与多学科知识相链接,综合地应用各学科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评价存在局限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仅局限于绘画技能和美术知识,缺乏对美感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美术课是一门培养兴趣、发挥创造力的课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的课程,如果以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只能让学生继续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成长,无法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是一种大视野、大眼光、多视角地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在美术教学中,跨界思维是一种打破传统、寻求新锐的教学思维。教师要以开阔的视角,跨界融合,建构一种交叉式、跨越式、整合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跨界思维主要体现在跨学科之界、跨角色之界和跨时空之界。

第一,跨学科之界。美术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交融的。美术教师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寻找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应以美术学科为中心,将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跨学科之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2]。

第二,跨角色之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不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当“小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学习时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也能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于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第三,跨时空之界。教育是无边界的,美术教育应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常规课堂40分钟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如,我们可以把美术课搬进校园、公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发现与充分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3]

三、以跨界思维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

美术教师应运用跨界思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整合多学科知识,合理地转变角色,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美术素养。

(一)跨学科之界,科学整合知识

传统课程将各门学科进行分类,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学科思维定式,使学生难以跨越学科之间的壁垒。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不应该是单一的技能传授,而应充分挖掘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融会贯通。如与语文学科链接,通过故事情境、文字描述,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美术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画面思维,并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呈现艺术作品;与音乐学科相链接,教师建立音樂资源库,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声音的传递,实现通感;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链接,教师将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料和微课、共享资源包等发布在网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查阅,以此来支持学生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实现心中的构想,进行艺术创作。

如三年级美术“重复的形”一课,教师将图形的重复与多学科知识相链接,让学生在语文中寻找字词的重叠,在音乐中寻找节拍的重复,在建筑中寻找重复的构造,在自然中寻找重复的规律。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各学科领域中重复图形浓厚的文化内涵,尝试利用绘画、印制、剪贴、电脑复制粘贴等多种表现方法来探究重复图形的多种排列、组合方法。学生在感悟、创作中感受重复图形所呈现的秩序美、节奏美。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美术教学知识体系与多种学科知识体系跨界互补,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融通,形成儿童创新思维学习的资源库,通过多角度、多感官的刺激,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跨角色之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学习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在角色转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利于学生进行思维创新。

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跨界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转换师生角色,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机会成为“小老师”,让学生在教学体验中擦出灵感的火花,使教学相长。学生作为“小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整合学习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探究的热情,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当“小老师”,这种新型的授课形式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小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满了好奇,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探究,大胆创新。

如“远古的动物”一课,教师邀请班上知识渊博的“恐龙小专家”作为本课的小老师。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精心备课,收集恐龙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制作课件;课堂上,小老师结合图片和视频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解恐龙的发展历史、种类、名称以及生活习性,采用提问、竞答等不同的手段進行教学互动,激发同伴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用美术语言描述恐龙不同的造型特征,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绘制恐龙画面。在小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学会了恐龙的基本绘画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构想进行恐龙主题创作,作品异彩纷呈。

师生角色跨界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提升了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美术素养得以提升,创新思维得以激发。

2.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跨界

多元化的美术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和审美,学生逐渐掌握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家长应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跨界,让学生利用自身的本领参到家庭生活事务。如让学生当“设计师”,自主设计、美化房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房间的色彩和布局等。在家里,学生还可以学做“拼盘大师”,从果盘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等方面来指导家长制作创意水果拼盘。学生向家长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一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温习、运用、创新的过程。通过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角色跨界,学生将美术学习运用于生活,美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创新设计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心。

(三)跨时空之界,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从跨界思维出发,打破常规的在校内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社会资源、自然生活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进行整合、优化,为学生拓展多元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在社会资源中学习

为了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艺术博物馆、美术馆,观看动画片、展览等,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汲取文化艺术的精华,拓展课外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对美的知觉更加敏感,学会理解和欣赏艺术,为学生的艺术创新奠定基础。如在“玉石文化”一课,学生在博物馆了解玉石源远流长的历史,欣赏各种造型的玉石雕刻,感悟玉石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了审美能力,点燃了学习雕刻艺术的热情,为学生的雕刻艺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2.在生活中学习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1]3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它来源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如一年级美术“圆圆的世界”一课,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各种圆形的物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品之美,体会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尝试用画笔描绘圆圆的世界,用综合材料将生活中圆形的物品进行艺术加工、再创造。

再如“厨房”一课,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空间转移到家庭生活空间中来,学生在家观察厨房的结构布局和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感受厨房的生活气息,尝试用线描的形式写生厨房,用剪、折、画的形式制作立体的纸艺厨房,或者对自己家的厨房进行艺术加工,设计新型的厨房。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身边的创作素材,大胆创想,美化生活,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3.在线上学习

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美术教育线上学习是未来的一种趋势。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设计,有效地开展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空间。线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也可以通过回放教学视频,进行再学习。线上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利用多元化、共享性的网络微课和新奇、有趣的美术学习软件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美术知识和技能。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探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理解新知识,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不应该将美术教育的格局局限在单一的技能传授上,美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建立新的美术教学观念,着力创造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跨界思维探究美术教学活动,打破学科的界限,与多门学科知识相链接,能引导学生学会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事物,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玉荣.跨界课堂教学分析与思考——以“跨学科思维下的理化问题分析”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3):31.

[3]王晓兰.浅谈跨界思维下小学教育的融合创新[J].甘肃教育,2019(21):24.

责任编辑:石萍

收稿日期:2021-03-26

作者简介:姜侠,南京市力学小学(江苏南京,210024),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分析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