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

2021-08-03 07:21李莉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胃脘萎缩性胃炎

李莉

滨海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盐城224500

作为一类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及胃镜检查等,可将胃炎大致分为3种类型: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特殊性胃炎。慢性胃炎的胃黏膜为非糜烂炎性改变,而急性胃炎则为胃黏膜糜烂与出血[1]。胃镜下发现,慢性胃炎表现出黏膜皱襞异常、颗粒状增殖、色泽不匀等,根据其黏膜薄厚、黏液量、皱襞形态、黏膜色泽等,将其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为:胃黏膜表面受损,引起黏膜固有腺体发生萎缩(消失),患者以嗳气、上腹饱胀以及胃纳减退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对广大患者造成较大的身体伤害[3]。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诊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该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②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入选患者与家属均了解该研究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或心功能不全者;②严重精神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对该次使用药物过敏;⑤严重传染性疾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5.0±12.4)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1.4)年。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6.2±12.7)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1.7)年。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分别于三餐前0.5 h,第4次于睡前口服枸橼酸铋钾胶囊(国药准字H10920098),0.3 g/次,4次/d;分别于三餐前0.5 h口服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H10910003),1片/次,3次/d;2次/d口服法莫替丁片(国药准字H43020667),1片/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12 g黄芪,10 g香附、大枣、白芍、饴糖,9 g桂枝,5 g高良姜、炮姜、生姜,3 g甘草。取适量清水煎服,1剂/d,分别于早晚2次经口服用。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疗程都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积分、疗效、临床不良反应情况。①中医证候症状积分主要包括口干口苦、胃脘疼痛、胃脘灼热、胃脘痞滞、神疲乏力、纳呆食少,6大项,各项分值0~3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评分高低成正相关。②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舌苔与舌脉复常,胃腺体萎缩与异型增生明显改善,肠生化指标复常,即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胃腺体萎缩与异型增生有一定改善,肠生化指标基本复常,即为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③临床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红疹、眩晕、贫血和腹泻等[4-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口干口苦、胃脘疼痛、胃脘灼热、胃脘痞滞、神疲乏力、纳呆食少等中医证候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均比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various TCM syndrom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various TCM syndrom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比观察组的96.6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与观察组患者的16.67%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胃炎类型,其生化、萎缩与异型增生常被认为是一种胃癌前状态。慢性萎缩性胃炎若不及时给予临床对症治疗,则可能发展成胃癌,其每年的癌变率达到1%左右,如果伴有上皮内瘤变,其癌变率更高[6]。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幽门螺旋菌感染、免疫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消化液反流等,且病情容易出现反复性,以致治疗难度较大[7]。临床多以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用铋剂、抗生素及胃动力药物,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8]。

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纳入“胃脘痛”“痞满”“纳呆”等范畴,认为与情绪波动和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造成血瘀气滞、脾胃受损、肝胃不和[9]。该研究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方中的黄芪能补气养血、益气固表,香附可止痛、理气解郁,白芍敛阴、养血、止痛,桂枝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高良姜可温胃、行气、散寒,饴糖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炮姜、生姜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甘草调和诸药[10-11]。该次研究中,该院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均比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加速患者好转。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比观察组的96.67%明显更低(P<0.05),与相关学者所报道[12]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6%)接近,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单一西药治疗的疗效更佳。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与观察组的16.67%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未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的情况。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满意,不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胃脘萎缩性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