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补白一个好搭档

2021-08-03 21:25郑丽娟
中国教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补白教育戏剧语文教学

郑丽娟

【摘 要】教育戏剧常用于语文学科,不同研究都发现其能有效提升学习动机和沟通能力;留白是常用的写作手法,留白处往往是感情激荡、面临抉择或内心挣扎的处境,语文教师会利用补白手法,引导学生推敲体味隐藏的内容。戏剧补白策略就是抓住情意感悟、道德判断和价值思辨的内涵,深度发展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思辨能力,把语文教学拓展至生命教育和全人发展的高度。

【关键词】教育戏剧 补白 语文教学

香港五邑邹振猷学校副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首届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学员,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教师协会主席,香港教育大学教学顾问,香港教育大学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专业名誉顾问,香港教育大学学校协作及体验事务处学校顾问,香港教育局评估素养委员会委员,香港教育局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委员会委员,教师梦想基金评审,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作者。曾编写《古典文学与文化课程》《中华文化专题研习》《创意文学》《德育及公民教育》等多套小学教材。两度获得“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语文及课程领导),三度获得优秀教师奖(教育管理、关爱、国情教育),以及卓越教育行政人员奖、杰出教师奖及海华师铎奖等多个教师奖项。开设名师工作室,带领教学研究,提倡全人语文,钻研全人教育、生命教育及教育戏剧。已出版《童心悦读》《龙情诗语》等著作。

教育戏剧的概念起源于欧美,是一种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它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有架构的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慧和生活技能[1]9-20。英国戏剧教育家桃乐丝·希思考特(Dorothy Heathcote,1926—2011年)认为教育戏剧是一种通过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依靠行动来理解所学的教学方法。她指出戏剧的“身历其境(living through)”教学是让学生有自主性地扩宽探索空间[1]26-32。王盛暑认为教育戏剧对语文的教与学都会带来影响,包括消除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弊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2]。李小敏等提出教育戏剧除了提升兴趣之外,更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语文能力,促进个性发展[3]。因此,近年来,教育戏剧亦成为语文教学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

一、教育戏剧的特点与功能

教育戏剧并非特别针对语文教学而发展,然而,语言是戏剧的重要组成元素—观众可以从旁白、独白、对话等,推敲剧中人物的个性、处境、立场,甚至批判角色及其行为;把戏剧应用到语文科是自然而合适的[4]。不少研究亦揭示了戏剧于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多元功能、多感官学习模式和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加强语文能力的发展[1]75-78;而代入角色的设置更可以培养同理心,对他人感受有更多体会,以达至对真实生活的感悟和促进自我成长[5]。笔者自2009年开始于语文教学中运用戏剧教学法,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从学生身上见证到教育戏剧立足语文但超越语文的价值,其功用不但在于教学,更能促进全人发展,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又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戏剧的特色是扮演(role-playing),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戏剧,都离不开扮演—代入角色的身份、情境、感受,经历其处境、体会其感情、思考其生命。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有限,戏剧的代入过程可以让学生体味超越时空和年纪的种种人生悲与喜。文本是语文学习的载体,这种对感情的体会和人性的思考,正是语文教学中经常涉猎的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地会边读边想象,在心里建构出文本的情境和人物的形象。而戏剧的代入活动,更可以使学生产生移情作用,把个人的感情和经历投入文本中,从而赋予文本个性化的理解。

二、补白策略的反思与拓展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手法,常见于书画艺术,也常用于文学创作。刻意的留白可以增加蕴藉之美,令文章读来更有韵味。语文教学上善用“补白”的技巧,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唯在实际教学上,教师大多引导学生走向唯一而标准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揣摩教师的心意,交出“准确”但非发自内心的答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6]阅读本来就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不同读者基于生活经验、性格、情绪的不同,在阅读时会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对留白处的感悟,所以在阅读补白时追求单一答案,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扼杀,也同时阻碍教师透过补白了解学生个人的品性、思维和道德判断。

正如徐娅认为,“‘补白是对教材的延伸和再造,是学生通过思考后建立新的认知、体验、思想感情等,而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的过程。这种补白式的文本解读,不只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新旧认知、体验、情感的碰撞与成长过程”[7]。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补白大多是针对内容的留空,运用上文下理的推敲填补内容,教师多以“问与答”的方式进行补白,请学生从“写出来的”推敲“没写出来的”。事实上,不少语文教材都承载了品德情意及价值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补白的作用不只是内容填空,更可进行感情挖掘、道德判斷及价值思辨。不少文本的留白处都是人物处于感情激荡、欲语还休,或者是面临抉择、内心挣扎的处境,补白不但是一个填补文字空白的寻义过程,也是读者与文本的互动过程,包含读者的个性化理解、想象和体会。“补白”除了发展理解和思维能力之外,更可以拓展至生命教育的高度,对作者在空白处留下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进行探讨。但对小学生来说,要解读抽象的内心跌宕及道德情意有一定难度,因此,笔者提出“戏剧补白策略”,为补白找来一个好搭档—以戏剧的代入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情境和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感情起伏,经历人物的思想路径,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情感体悟、价值思辨和道德判断,从而了解学生对文本和人物的理解,同时了解学生个人的情意发展和价值取向,让教师可以作澄清及引导,让语文教学由侧重认知发展拓展至全人发展的方向。

三、戏剧补白策略—戏剧与补白的契合点

语文教学中的补白策略需要学生从已经写出来的线索推敲没写出来的内容。文章留白的地方往往是感情含蓄处,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故意留下空间让读者自行领会,也同时为文字添加美感和韵味;有时作者又会以神态、动作等的细节描写代替直接写出人物的内心感受,让读者读后有种会心的感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透过补白过程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亦即是学生能否把隐藏的信息解放出来。学生要补白,需要对文本有透彻的理解,这种理解既有工具性—文字解码,也有人文性—体会思想感情。前者是以文字内容的解读作为推论的基础,然而,能否准确推敲还看后者的领会。即使字字明白也不代表能体会个中感情。隐藏的内容往往包含了人物内心感情的跌宕、面对抉择的矛盾、道德两难的挣扎,这些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抽象而难以触摸的信息。如果在教学时只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补白,学生的答案容易流于表面,有时教师单凭答案未必能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获得答案的思路以及答案的内涵。例如,在教授“东施效颦”这个故事时,教师都会问:“为什么东施会模仿西施捧心皱眉呢?”预期答案是“因为她觉得西施捧心的样子很美,所以便模仿她,希望自己也会像西施一样美”,然而,东施在从见到西施捧心皱眉到她决定模仿的这个过程中,她的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思考呢?“模仿”是一个外显行为,这个行为是由怎样的内在思维去驱动的呢?庄子并没有写出来。让我们代入东施的角色,体会一下这个公认的丑女当时的内心感受:

“啊!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真美呀!每个人都称赞她,多令人羡慕呢!我从小就被人笑长得丑,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人家的称赞啊!如果我也像西施一样美就好了!西施捧心皱眉这么漂亮,虽然我不能变作她的样貌,但我可以模仿她的动作呀!那可能也会有人赞我呢!”

很多学生读《东施效颦》时,都会倾向于取笑东施盲目模仿,没有理性地分析西施之美是源于天生丽质,并不是神态动作,但从这段东施的心理独白中,可以看到她对美的渴望和内心的羡慕之情,所以才会出现盲目模仿的行为。这种心态跟很多现实中东施效颦的行为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她觉得西施捧心的样子很美,所以便模仿她,希望自己也会像西施一样美”这个预期答案,其实并没有深入挖掘东施的心态,那么这则故事就变成了一则笑话,不利于对寓意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反思。

笔者施教的时候运用“定格”和“思路拍启”的教育戏剧策略,请学生代入东施的角色,把她看到西施捧心皱眉时的表情动作凝固下来,让其他同学观察角色的状态,然后笔者拍一拍扮演者的肩膀,启动他的思路,学生便说出角色这一刻的心理独白。笔者再请其他同学评价这段话是否符合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

这里运用了笔者提出的“戏剧补白策略”—利用教育戏剧的特点,引领学生代入人物,挖掘文本留白的地方,体会人物在情境当下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人物的感受和决定。问与答的形式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评价角色,而戏剧是从第一身的角度去体会角色。前者是从外面看,读者是一个旁观者;后者是走到里面去体会,读者就是角色。角度不同,理解与感受也会不一样。从工具性看,代入活动能加深对人物感情和思路的理解,有利于對文本的解读;从人文性看,对于人物的行为,旁观者易生批评,但代入角色之后,自己就是角色,从自身的角度思考会有较多的体谅和理解,同理心就自动培养出来。这正是戏剧用于语文教学、促进全人发展的特点优势。

四、结语

当今时代,少子化的家庭结构和个人主义抬头的风气令年轻一代倾向自我中心。当自我过分膨胀时,人就容易变得自私、漠视他人和欠缺同理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科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对既有的道德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心智未成熟的年轻一代身处洪流,易生迷惑。这一代孩子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培养易位思考的同理心、慎思明辨的智慧和道德判断的能力,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世之道,才能适应现在的生活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8年提出了“教育2030”的学习架构。为了导向未来2030年的幸福社会,未来年轻人需要具备“转化型素养”(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以便能够创造价值、承担责任及调和压力与困境。这样的愿景须以三个重要的范畴为基础:①知识: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认识论知识、程序性知识;②技能:认知与元认知能力、社会与情绪能力、身体与实际能力;③态度与价值:个人的、社会的、全球的。“教育2030”的学习架构为知识、技能及态度与价值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多元的内涵,而且三者同样重要。教育若仍停留在过去的知识主导层面,就不能面向未来的发展了。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都太看重工具性目标,错过了文本可供提炼的情意及价值教育内涵,更错过了生命教育、全人发展的契机。“戏剧补白策略”正是抓住语文留白的特点,为行之已久的补白赋予新视角—以教育戏剧结合补白,把语文教学拓展至一个更符合教育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第四版)[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

[2] 王盛暑.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35):27-28.

[3] 李小敏,甘维,马磊.将教育戏剧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6):154-156.

[4] 罗嘉怡,巢伟仪,岑绍基,等.多语言、多文化环境下的中国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19:87-101.

[5] 何洵怡.课室的人生舞台:以戏剧教文学[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11:xiii.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7] 徐娅.巧用“补白”,展现阅读教学的灵性与活力[J].教育科研论坛,2010(3):22-23.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补白教育戏剧语文教学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