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向学,甘为人梯

2021-08-03 21:52曹玲玲杨明全
中国教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领航名师青年教师

曹玲玲 杨明全

一、我的求学和从教经历

我1982年进入中师读书,1985年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36年了。选择读师范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跳出农门。读中师的时候年龄小,还不到15岁。那时候学校每月会组织一场电影,我在刚入校的时候看过一次电影,之后就再也没看过。当时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里的书比较少,再加上中师生的压力比较小,所以基本上涉及教育教学的书我都读完了。

中师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回首过去,大概走过了如下历程。

1. 从语文老师到历史老师

我先是教了九年语文。后来,想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就报考了四川师范大学的历史函授本科。当时这所学校的历史专业很强,可以招研究生。而且那时候中师生如果想读函授本科的话,历史、地理这些小学科没有指标限制,其他专业有指标限制。

我工作之后表现一直都很好,全市(县级市)考核多次考第一名,所以工作没几年,在市里就小有名气了。25岁的时候,学校直接让我在镇上当教导主任。对于我要报考的事情,市里非常重视,不大同意。行政部门不盖章,就没有报考的资格。所以,最后我就没有去读。

后来,就调到了县中,继续教了一年语文。学校里两个教历史的老师调到乡下去了,学校安排我教高中历史。那时候,一个年级只有四个班,需要的历史老师虽然很少,但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我比较樂意,因为语文学科我是自考的专科,历史是自考的本科,我想回到我最强的学历上来。这样,真正开始教历史。

2. 从普通教师到国家级名师

我觉得我的教学经历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经历了前一个阶段之后,后面就很容易了。第一个阶段就是积淀阶段。我觉得一位老师在积淀阶段,就是在“冰山下”这个阶段,是最困难的。很多老师有潜质,但因为积淀得不够,爆发不出来。他感觉自己和其他老师一样,实际上他已经不一样了,只是他没有继续坚持。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前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我个人的成长,从最初准备当老师直到今天,它的“中轴线”从来没有摆动过。因为相对来说,我的志向还是比较高远的,读师范就决定是要成为名师的。那时候想法很朴素,就是要把书教好,要出成果。二是有了一定的成果以后,要“拔高”和“加厚”。这两个阶段的划分标志,我觉得是学术成果,主要是发表文章。我开始时在《教学与管理》上发过文章,但是那不是历史专业期刊,我要获得历史学科专业内的认同。我从2003年开始在历史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并且越发越多。

二、我的专业发展

1. 教育理念及落实

我的教育理念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很功利:必须要考出好的分数,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获得更多的荣誉。到树德中学教了一两年,我觉得被现实所缠绕的教师还是“技术之徒”,该提升个人的教育理念了。现在,我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有思想、有情怀、会思考”的品质。“有情怀”指人的情感,“会思考”是中间技术层面,“有思想”是学生要达到的顶部。

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两点。第一点就是从专业的角度展示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演进路径,要让学生可观、可思。例如,最近我读教育期刊,讲到当时游击战争,毛泽东说我们和日本是开“中日股份公司”的,日本出枪,我们出人,说白了就是我们搞游击战争把他们的武器给没收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在我的课堂中充斥着大量的类似案例,它很新颖、很鲜活,让学生思考历史的过程,可见、可思。第二点就是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曾有一位民办老师跟我讲:“你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切教书都会成功。”意味无穷。所以我实际上一生就干这一件事情。但这对老师来说太难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需要三条路径:一是“知识”,它本身呈现的世界让学生感觉有趣;二是“老师的人格”,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丰盈自己的教育爱;三是“老师提供的工具”,让学生不感觉迷惘和无助。

2. 发展困境与未来规划

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焦虑的,该突破的有很多。尽管我读了这么多期刊和著作,但感觉阅读量还是不够,很多问题都说不清。不要认为读了关于一个观点的两三篇文章,或者两三本、五六本书,就觉得自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最近两三年,确实感觉“岁月不饶人”。四五年前,我只要看一眼学生的主客观题多少分,就能记住80%学生的分数,再看看剩下的,基本全记住了。但是最近几年感觉记忆力明显下降。

最近两年因为入选了“名师领航工程”,所以我就集中精力研究历史思维。我不是凭经验研究,而是打算把世界上关于思维方面的书都读一下,如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维理论。

三、名师是如何“炼”成的

1. 梦想与发展

要成名师,首先,要有梦想。梦想可能是在一生中慢慢形成的,也可能是某一个事件激起的,但是如果没有梦想,要成为名师,高度不够,厚度不够,饱满度不够。其次,是阅读、思考与实践。教师要不断地阅读、思考,在课堂中真正实践。阅读,是现在整个教师队伍发展的一大苦恼。现在我到全国各地做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多,老师们听完之后都热血沸腾,让我推荐书,但我说我不能推荐。读书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就选哪类书。例如,要在理论方面寻求发展,那要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和教育发展学,还要关注教师发展;要研究如何教学,就要尽可能地读教学方面的书。二是读书要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始终想两点:这本书如何用来教学?我在这个基础上怎样发展?最后,不管读什么书,最终要回到实践中,要产生效益。这其中的关键是,在实践之后要对理论进行反思,这种情况下读书才比较有品质,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2. 外部支持性的环境和自我评价

一位教师要想成长为真正高水平的名师,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在系统应该是非常好的。我们学校几乎对每一位评高级职称、荣誉进阶时候的老师,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有位做行政的老师跟我说过:“郭老师你一定要评‘特级,你这个水平肯定可以的。”这一下给我打了剂“强心针”,如果用文学性的话来表达,就是“在关键时刻有一个人为你呐喊,来震动你的灵魂”。我们的政府和社会要多关注有潜力的教师的发展,多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可能不经意的一个电话或一句鼓励,就助推了多年后一位教育大家的产生。

我的职业成就感最主要来自一批批成长起来的学生。学生对我的评价还是挺高的,而且是发自肺腑的。我不大关注老师们对我的评价,学生是我直接面对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我的作品,我会思考我能为学生提供多少帮助。

对于获得的外在荣誉,我把它们看作“小惊喜”。我觉得处在不同阶段的老师,思维是不一样的。没有成就的时候,老是想做大事;真正相对比一般老师做的事要大一些的时候,老想做小事。不读书的人觉得读了很多书,读书的人觉得很多书还没读,就是这种心理、情怀。所以我现在还是觉得自己在路上,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学习到80岁。

四、关于“名师领航工程”

1. 在“名师领航班”的收获

我感觉在这里学员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构建不能只靠读书,还需要外部的引导。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请了很多专家为我们进行学术讲座,如宁虹老师、陈向明老师。他们对论文、著作有自己的阐述,听完他们讲解之后再阅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的理论导师叶小兵教授对我的帮助很大。在他的指导下,我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不过,像“名师领航工程”这样的平台资源是很有限的,普通老师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非常鼓励我们的老师,包括年轻教师,到四川省名师工作室去历练。

2. 对“教育家型卓越教师”的理解

“名师领航工程”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家型卓越教师”,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首先,有理想。这个理想是实实在在的,就是最近十年、最近五年想干什么,明确理想的质量标准和行动路径。我非常希望自己像很多大学教授,他们年事已高、功成名就,但还在努力耕耘。

其次,有思想。思想才会闪烁出光芒,思想才会派生出另一种思想,思想内部才会产生很多丰富的东西。名师也要区分是有思想的名师,还是只有经验和业绩的名师。一是在较大范围内区分,如川派、京派、海派、苏派等,有派别,肯定要有思想。二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教师评级时要拿出代表自己思想的作品。

最后,有毅力、有创新。这两点很重要。我们广大教师很勤奋、很爱读书,但是没创新。这既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不善于思考;也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原因,给教师们提供培训的频率、高度还是少了些,制约了教师思想的创新。

3. 对我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首先,我不太赞成年轻教师入职之后把重点放在上课、备课、听课和批改作业上。当然这是对的,但实际上,这容易把青年教师在大学里培养的学术感觉给掐断了,让青年教师觉得上课就不用重视理论了。青年教师还是要坚持实践和理论结合。

其次,我觉得国家需要组织专家和名师开发一批教材,如怎么备课、怎么上课,写得明明白白、实实在在。我以前很想写一本针对青年教师的教材,告诉他们怎么进行教育实践。青年教师是非常渴望把课上好的,关键是我们要手把手地帮他们渡过这一关。

最后,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情怀问题。现在的青年教师基本都是“90后”“00后”,他们确实有他们那一代青年人的特征,同时也传承了很多宝贵的教育精神。但是,也有很多时候,青年教师的教育情怀减弱了。例如,现在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在做青年教师的时候,上课会提前一两分钟到教室,但是现在不少青年教师是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这是不一样的情况,青年教师很可能匆匆忙忙,而老教师就是闲庭信步、非常从容。

郭子其老师自18岁中师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至今已整整36年。从选择读师范起,他理想的“中轴线”就不曾摆动过,矢志不渝地坚守在教师岗位上,立志成为一名“名师”。他善于钻研,潜心向学,不仅教学成果丰硕,而且在历史专业学术领域颇有造诣,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本教育专著。他淡泊名利,崇教爱生,将外在荣誉看得很淡,将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看得很重。

訪谈过程中,我们多次被郭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所打动,他谈起理想信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呼吁国家重视青年教师的理想情怀问题。郭老师思想深邃,视野广阔,对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对“名师领航工程”和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见解,是一位符合“名师领航工程”培养目标的国家级名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教育家型教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要求教师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经验和业绩,更要形成自身独到的思想。希望我们以郭老师为榜样,扎根教育事业,为成为“教育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型卓越教师”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领航名师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领航杯”江苏省中小学 电脑制作活动获奖作品
梦想领航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超过150头领航鲸搁浅澳大利亚海滩已有一半死亡
浅议"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