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研究综述

2021-08-03 21:54王鹏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综述大学生

王鹏飞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研究,探索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路径、策略,在回顾历史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既有研究偏重于理論探讨和定性研究,实证分析、定量研究不足,动态研究、比较研究尚有欠缺的问题,建议从三个方面深化研究:量化分析基础上的现状研究、具体可行的组合策略研究和创新手段、载体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046-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我们深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期望。

面向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担当。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教育实践的需要。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研究概况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国内学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并日益丰富,先后出现两次研究高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鉴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我国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内出现涉及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突出强调和探讨了提升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第二次发生在党的十七大之后,探讨的范围从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在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青年官兵、公务员,甚至是高校学报编辑等,重点讨论了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构成、特点、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等。

笔者注意到,第二次研究高潮中,截止到2019年11月底,在中国知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检索词可以得出71篇包含“理论素养”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题的文献。其中讨论党员干部、青年干部、乡镇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23篇,占比最多(主要集中在2007年之前),讨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12篇(主要在2007年之后,特别是2011年之后成上升趋势),讨论教师或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有10篇,此外还有3篇谈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其余谈及青年官兵、公务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文章分别2至3篇,另有一篇谈及高校学报编辑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上述资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研究方面从不同角度构建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框架,为我们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的策略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借鉴。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研究概况

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题检索,截止到发表时间2021年3月25日,可以得到74条检索结果,其中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直接相关的仅有44篇。其中2007年至2010年年均不足1篇,主要有麦培年、宋善文著《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载于《党史文苑》[J]2007年第12期2007.06)和张永平、张雨新、张东宁著《坚持“四个分请”,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于《文教资料》[J]2010年第22期2010.08)。

2011年至2016年每年最多3至4篇,主要有程天权著《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载于《高校理论战线》[J]2011年第02期2011.02);黄日干著《高校辅导员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黄少波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探讨》(载于《学术论坛》[J]2011年第05期2011.05);王芳著《论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几条路径》(载于《科技信息》[J]2013年第06期2013.02);杨坤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路径研究》(载于《当代教育科学》[J]2013年第07期2013.04);杜梅著《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理论素养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系初探》(载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第4卷第3期2013年09月);卢丽君著《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理论学习实效的提升策略探析》(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3年第12期2013.12);武国剑、王孝松著《大学生应加强对“三个自信”的理解——基于马列经典文本阅读视角》(载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4年第10期2014.10);肖宁、马莹、范小强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浅论》(载于《教师》[J]2015年第02期2015.01);田玉蓉著《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载于《产业与科技论坛》[J]2015年第19期2015.10);杨岚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路径初探》(载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J]2016年第25期2016.07)。

2017年5篇,杨坤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思路探讨》(载于《经济师》[J]2017年第02期2017.02);胡祖凤、谢嘉梁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现状述评(2009-2016)》(载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7年第01期2017.02);王薪童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载于《知音励志》[J]2017年第04期2017.02);王燕著《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化辅导员专业发展道路》(载于《教育现代化》[J]2017年第29期2017.7);胡祖凤、谢嘉梁著《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评述(1990-2017)》(载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7年第04期2017.08)。

2018年5篇,陈赛、刘福会著《浅谈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载于《课程教育研究》[J]2018年第17期2018.04);葛数金著《加强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构建的思考》(载于《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8年第03期2018.05);谢嘉梁、胡祖凤、虞琪著《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载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18年第05期2018.05);陈赛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刘翠萍、李春华著《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研究》(载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8年第04期2018.08)。

2019年8篇,曹静著《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载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9年第02期2019.04);上官楚瑜著《大学生社团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提升研究》(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王良建著《浅析新时代青年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着力点》(载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J] 2019年第07期2019.07);宁晚枚、张雪玉著《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措施研究》(载于《侨园》[J] 2019年第07期2019.07);宁晚枚著《广东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研究》(第四届国际现代管理、教育技术和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年10月出版);孟献丽、张国庆著《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策略探究》(载于《文化软实力》[J] 2019年第03期2019.09);程丹著《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效路径研究》(载于《才智》[J]2019年第30期2019.10);汪桂欣著《浅析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路径》(载于《科技视界》[J] 2019年第36期2019.12)。

2020年8篇,孙丽彬著《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路径探究》(载于《智库时代》[J]2020年第03期2020.01);荆丽敏著《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研究》(载于《花炮科技与市场》[J]2020年第01期2020.02);谢嘉梁、陈繁、胡祖凤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载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 2020年第03期2020.03);邵彩玲、王云幸、奚旭东著《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对策研究》(载于《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20年第01期2020.03);孙丽彬著《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邵彩玲、吕子月著《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育研究》(载于《法制博览》[J]2020年第20期2020.06);赵正鹏、孟瑶著《思政课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载于《科教文汇(中旬刊)》[J]2020年第09期2020.09);王中凝、杨赛赛、杨丽著《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三重路径——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思考》(载于《北京教育(德育)》[J] 2020年第11期2020.11)。

2021年目前检索到1篇,彭美贵著《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以南通地区6所高校为例》(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2021年第04期2021.03)。此外,国外学界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直接研究很少,而关于宗教信仰教育、公民道德品质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高校价值观教育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探索较为深入,成果颇丰。这些研究与探索为我们深入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问题提供了颇具价值的线索和启示。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总结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相关研究在2011年以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方式日趋成熟。但既有的研究偏重于理论探讨、定性研究,实证分析、定量研究不足,动态研究、比较研究尚有欠缺。目前,期刊论文中只有宁晚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彭美贵(《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以南通地区6所高校为例》)的研究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其中宁晚枚的分析因为样本太少,只有100份抽样样本,所以代表性不足。硕士论文中陈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通过700份问卷调研分析了河北省6所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既有研究普遍关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内涵、结构、意义、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但在提升路径研究中基本流于抽象思辨的论证,从学情、世情出发的具体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很少。例如只是一般地谈到如何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没有针对不同学情学生提出个性化培养路径;只是一般地探讨提升的手段、方法,较少结合互联网和自媒體的大环境分析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手段应用。这一点上目前只检索到刘翠萍、李春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研究》)探索MOSO(蓝墨云班课)教学模式开展思政教学,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尝试。文中作者提出以MOSO为媒介构建教学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通过在MOSO平台开设“新闻有态度”“我形我塑”“我的核心价值观践行”等板块,帮助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笔者建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研究今后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现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手段及时了解、量化分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状况、影响因素、策略偏好等,准确分析教育的困境和不足;第二,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同时更加突出路径和策略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探索组合策略,为教育教学中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供切实的指导;第三,积极探索互联网和自媒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创新手段和载体,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深度开发思政课堂、学生社团和实践活动等载体,大力探索课程思政载体,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真正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2019szjy099)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5)[2021-05-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966415

[2]谢嘉梁,胡祖凤,虞琪.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5期

[3]刘翠萍,李春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4期

[4]谢嘉梁,陈繁,胡祖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03期

[5]孙丽彬.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6]陈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研究——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猜你喜欢
综述大学生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