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育理念下托幼衔接路径探索

2021-08-04 01:51汤含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2期
关键词:幼儿园

[摘 要] 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我国新时代0~3岁的婴幼儿教育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基于亲子共育理念下托幼衔接工作现状,幼儿园在与0~3岁的婴幼儿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托幼衔接的资源缺乏家、园、社区三方的整合和共育;托幼衔接的路径缺乏针对性、渗透性、选择性;托幼衔接的策略缺乏过渡、递进性。在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资源共享——构建托幼衔接共育平台;途径共融——探索托幼衔接特色路径;叠加共赢——优化托幼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亲子共育;托幼衔接;路径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省教研课题“亲子共育理念下婴幼衔接新样态研究”(G2019104)

[作者简介] 汤含倩(1979—),女,浙江嘉兴人,学士,嘉兴教育学院高级教师,主要从事0~6岁婴幼儿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1-26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对我国新时代0~3岁的婴幼儿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人们对如何让0~3岁儿童的教养与幼儿教育相衔接的需求及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意味着托幼衔接的研究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积极而有价值的重要探索。《意见》中强调提出,“家庭为主,托育补充”“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等主要任务[1]。因此,以家庭为教育主体,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理念,强调亲子共育,是托幼衔接工作非常重要的理念和途径。目前,幼儿园开展的托幼衔接工作更多采用托班幼儿的家访,零星的入园前的亲子活动等,形式单一,流于表面,衔接效果显微。因此,基于亲子共育理念针对幼儿园托幼衔接工作的实施现状,需积极探索和构建托幼衔接教育的路径。

一、托幼衔接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托幼衔接的资源缺乏家、园、社区三方的整合和共育

进入21世纪,儿童基金会的西里尔·达莱斯:“现在必须更强调让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发展幼儿潜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通过有目的的组织,积极挖掘家庭、社会机构和幼儿园三方的特点,发挥三方的优势作用。婴幼儿出生后步入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尽最大努力帮助婴幼儿提前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学习和生活,对即将跨入的幼儿园有一定的预知。其次婴幼儿生活的社区也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机构和文化是幼儿园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庭、幼儿园、社区应搭建资源共享的互动平台,为0~3岁嬰幼儿教育与3~6岁幼儿教育衔接形成教育合力。但幼儿园和社区的协同教育在观念认识、主体关系、资源利用、活动开展方面都存在相应的问题[2]。

然而现阶段,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之间托幼衔接教育缺乏资源的整合。目前,社区工作人员会不定期开展一些针对0~3岁婴幼儿家庭“优生、优育、优教”的活动,但活动往往受到工作人员精力和专业的限制,造成社区在幼儿园互动方面主动性差,社区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整合,导致三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其次。家、园、社区间缺乏共育的理念,更缺乏共育的机制,三方的托幼衔接活动一般都设立在婴幼儿入园前1~2个月中,形式也往往局限在家长讲座、亲子活动、家长学校等为主,形式枯燥、内容单一、活动次数有限、合作的程度不深,缺乏衔接共育的机制[3]。

(二)托幼衔接的路径缺乏针对性、渗透性

围绕托幼衔接工作需要出现多种类型的教养途径,多元的可供家长选择的衔接路径才能更好地满足婴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应家长的不同需求。然而目前3岁以前的婴幼儿大多散居家中,由祖辈带养为主。在0~3岁早期教育阶段,家庭可选择的托幼衔接路径相对较少,内容乏味、家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更别说幼儿园、社区组织的有针对性、渗透性、可选择的托幼衔接活动,因此,远远满足不了0~3岁婴幼儿家庭的真正需要。

(三)托幼衔接的策略缺乏过渡性、递进性

加强对0~3岁儿童教育的研究是托幼衔接教育研究的重点。由于我国幼儿园的学制是以3岁作为教育的起始点,目前对3~6岁幼儿教育的研究相对深入和完善,而0~3岁托幼衔接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低龄婴幼儿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则更少。如在幼儿园的托班,以2~3岁孩子为主,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仍以20~30人的编班为主,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也是简单将婴幼儿班变成幼儿班的小型化、低龄化的教学策略,忽略了0~3岁婴儿独特的发展特征和需要,亲子教育和衔接的策略缺乏过渡和递进,出现了一些弊端。

二、亲子共育理念下托幼衔接的实施路径

(一)资源共享——构建“托幼衔接”共育平台

1.拓宽资源共享式“托幼衔接”理论视野。幼儿园在开展托幼衔接工作时应确立婴幼儿家、园、社区三方亲子合作共育的观点和理念。因此,在理念建构过程中,幼儿园一方面可依托线下传统模式宣传亲子共育的理念,如以家园联系栏、亲子活动、家长沙龙、育儿分享会等形式开展家园理念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可借助线上新媒体开展积极的育儿理念宣传,如以微信育儿群、QQ群、公众号托幼衔接专栏等形式完善家园合作,拓宽家长的理论视野,树立和完善家庭、幼儿园、社区共育的养育理念。

2.开拓三方共育式“托幼衔接”合作平台。以幼儿园为中心,建构家庭、社区循环共育式合作平台,多形式助力家园共育工作。幼儿园在入园前可以协助2~3岁的婴幼儿家长了解入园前孩子心理、能力和物质等方面的准备事项以及入园后可能出现的状况,给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如让家长带孩子了解幼儿园的环境、作息制度、活动、人员等内容,当环境变得熟悉亲切的时候,离开父母的焦虑就会得到适当地降低[4]。合理利用和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如挖掘社区中的图书馆、摄影店、烘焙店、街心公园、消防队等公共设施中的娱乐和教育双重功能。发挥幼儿园独特的引领作用,积极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建立家、园、社区三位一体共育的托幼衔接模式,如邀请幼儿教师组织家长带上即将入园的婴幼儿前来参加类型多样的亲子游戏;邀请医院儿保等专业养护人员到现场对婴幼儿组织健康测评以及营养喂养等指导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渠道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