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历史经验的呈现与启发*——评《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2021-08-05 05:27
大众文艺 2021年1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阶段工艺

程 熠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00)

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艺术设计之法、之技、之术、之道的教学与指导。回顾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到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息息相关,这些也成为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多元动因。自2012年起,设计学成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此为艺术设计学科发展之重要性历史变化,艺术设计教育从此将会迎来更为广阔与优化的发展前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优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即是立足于历史,只有立足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方可展望其无限的未来。可见梳理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经验是推动当下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反思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故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将有利于新的设计学学科建设,将有利于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以此打造立足于历史经验之上的一流艺术设计专业及课程。

由袁熙旸著作,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作出的梳理、回顾与总结,其不仅呈现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历史经验,还梳理了其各个阶段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著作以艺术设计教育相关的史料作为研究基础,论述了自晚清洋务运动以来到21世纪初的艺术设计教育,具体为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这几个历史阶段,完整梳理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艰难的起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孕育与萌发”,主要论述了晚清时期与民国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情况,将晚清的工艺教育称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滥觞期”,将民国时期你的图案、工艺教育与手工教育称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期”,进而对这两个时期艺术设计教育兴起的社会背景、内外动因以及发展的概况、历史特点、主要成果和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考究分析。下篇为“曲折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主要阐述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状况,一方面将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称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阶段”,一方面将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教育称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设计教育情况、主要特点、主要问题等方面问题。最后在结论中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初步设想。

全书上、下两篇的论述结构完整呈现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历程中的不同时期即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如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为“滥觞期”,即是晚清的工艺教育。晚清工艺教育可谓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兴起的初始形态,它包含图画教育、手工教育与工艺教育。作者此阶段在晚清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工艺教育兴起的内外动因,一方面是洋务运动的促成,洋务运动的开展为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是教会教育的催化,教会教育提倡的工艺教育具有近代化教育的特征,突破了传统的师徒制教育形式,故有助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孕育和萌发。继而以清末学制史料为考究文本,从“癸卯学制”颁布前的工艺教育、“癸卯学制”中有关工艺教育的相关规定及“癸卯学制”颁布后的工艺教育和手工教育三个方面梳理了工艺教育的发展概况。最后总结了晚清工艺教育发展的三个主要历史特征,一是经济因素的制约,如陈旧的经济模式、落后的生产方式、教育经费的欠缺等;二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如义利观和道器观等价值观念;三是日本化的倾向,如全面参考日本学制模式等。

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为“萌发期”,指的是民国时期的图案教育、工艺教育与手工教育。此阶段在民族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相比艺术设计教育初始形态的晚清工艺教育,民国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愈加完备。特别是,民国“壬子癸丑”学制与“新学制”的颁布极大推动了艺术设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并且各级各类学校均在实施艺术设计教育。作者在此阶段首先论述了萌发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活力,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和现代生产技术及生产方式的推广,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生产和市场条件。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如蔡元培的新式资产阶级教育方针的提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潮的兴起等等因素,为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而后作者阐述了此时期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办学类型,分别有美术院校的图案教育、师范院校的手工教育、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工艺教育。同时针对萌发期的主要成果进行了论述,一是有效地对国外有益的办学经验进行广泛借鉴,二是教育宗旨和专业设置的完善,三是课程结构的不断健全及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最后作者针对艺术设计教育萌发期进行了主要困难的分析,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及教育方面的多元问题,阐述了各方面带来的局限、制约、干扰与困难对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影响。此阶段作者从宏观至微观的视角对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全方位剖析,且呈现了较为扎实的课程文本史料。

而后进入新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即为新中国建立至“文革”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是工艺教育与图案教育之后,艺术设计教育的第三种发展形态。此一阶段,既言之“探索阶段”,其艺术设计教育就必然经历着发展的曲折,因此作者首先论述了此阶段艺术设计教育的曲折发展沿革,包括工艺美术教育的整顿与改造、发展与壮大、调整与巩固以及停顿等情况。作者接着总结了此时期工艺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分别是培养目标的调整、专业设置的分化、课程结构的改进以及学科结构探索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的调整主要论述了三次时代语境下对工艺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修改;专业设置的分化主要论述了工艺美术教育已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专业设置,并且其时文化部还将工艺美术学科分化为六个专业,即染织美术、陶瓷美术、书籍美术、商业美术、壁画及建筑装饰专业;课程结构的改进主要论述了从宏观到微观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并以大量的课程数据进行了论证;学科结构的探索主要论述了学科结构探索成果的表现,一方面是工艺美术教育宏观课程结构科学性的规划,一方面是一批专业教材的涌现及图案课程等学科结构的日趋完善和成熟。而后作者客观地论述了此时期工艺美术教育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如经济环境的影响、行政体制的限制、政治运动的干扰以及教育政策的导向等问题。并从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沿革、主要特点、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给予了观者对新中国至“文革”时期工艺美术教育一个全面的认识,亦有利于体知此阶段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作者论述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教育。此阶段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使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逐渐繁荣,与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交流也愈加密切,促使工业设计教育、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服装设计教育与平面设计教育等艺术设计教育形式迅速崛起与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在此阶段呈现繁荣态势。作者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释了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动因,并从教育改革的视角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面调整进行了论述,其一是有关艺术设计教育的几次重要会议,如1998年、1999年两度由轻工业部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举办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大会”;其二是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四次专业目录调整,艺术设计学科逐渐走向整合与完善;其三是国家对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其四是国家对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改革,探讨了诸多课程设置问题,并逐渐优化了课程设置。此外,作者还论述了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与改革,并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一方面是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经验的引进与借鉴;一方面是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一体化的尝试;一方面是学制形式与课程编制的探索;一方面是“理工类”与“艺术类”办学模式之分野。作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立足时代语境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方位的深度解读。

“现实从历史中走来”,作者最后在结论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解决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中主要问题的路径,又或者说是初步的设想,其一,面对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经验,要使外来经验中国化,应用“认识—选择—移植—改造—超越”此五个环节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经验;其二,面对本土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要进行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转换过程为“整理—筛选—融入—改造—创新”;其三,促使课程结构的充实、更新与优化。这三点初步设想是基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而提出的,也是在面对教育多样化、教育形式多样化、课程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提出的,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整体梳理与总结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呈现了其不同阶段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意义。同时,有助于高校及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借鉴此著作中呈现的艺术设计教育历史经验,启发当下艺术设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此在立足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反思当下艺术设计教育,以建设出一流的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及课程,并且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为社会建设创造美好环境。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阶段工艺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