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波动的影响

2021-08-05 09:32汪桂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格兰杰

□文/汪桂群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重庆)

[提要]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有关经济波动新特征以及经济周期期限结构变化的研究再度成为热议。本文从理论上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非对称性波动的作用机理,从经验上论述经济体制改革指标体系与非对称性波动的关联性,从实证上检验经济体制改革与非对称性波动的内在联系。

一、引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充分发挥牵引力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以及提供动力。我国的经济周期以增长型为主要特征,周期长度趋于稳定,并且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本文研究涉及的波动类型是陈乐一、张文军(2015)提到的经济周期非对称类型中的陡度型非对称性波动,此种类型的波动是宏观经济在扩张和收缩时斜率的绝对值不同。通俗来说,将一个完整的波动阶段看作一个连续的函数,那么这个函数相对于它的对称轴没有呈现出偶函数的特征。

机制研究方面,陈杰、谭天明(2011)基于萨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区分了国有制经济投资(即政府投资)和非国有制经济投资(即民间投资)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研究得出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体制转轨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均会产生冲击。结果表明: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经济活动中,如果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越小,即政府投资调整系数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也就越小;在所有制结构变动中,若国有制经济成分在全体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小,那么它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也就越小。这揭示了自从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的较量从未消失,再者除了私营经济,外商投资也被视作国有制经济的对立面,因为在大量文献研究中,外商投资也扮演着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的角色。陈乐一、石磊(2019)利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经济周期进行划分,表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的经济周期波动趋于平缓,扩张期与收缩期比率逐渐增大,并且进一步分析得出在扩张期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的是政策冲击和需求冲击,在收缩期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的是制度冲击和供给冲击。

早在2001年,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指出其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简称市场化指数)可以作为一个“制度变量”来解释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效绩改进、地区发展差异、解读改革进程的有效工具。所谓的“市场化”是指我国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改革。康继军等(2006)在樊纲等(2001)研究基础上,直接从统计库中获得数据,而非带有主观色彩的调查或普查数据,也构建了“市场化指数”,研究制度变革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作用。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经济体制改革包含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9个。详情见表1。(表1)

表1 经济体制改革指标体系一览表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统计年鉴60年》、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中经网宏观经济数据库,为1978~2019年之间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同时,采取标准化方法消除量纲之间的差异。

三、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波动影响机理分析

外国学者North(1990)较早发表了关于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在他的论文中,将经济制度描述为创造秩序和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研究经济制度与经济波动关系的文章不是很多,但大部分都认为两者之间不仅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具有间接的效应。经济制度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经济制度具有协调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处于变革当中,尤其是强调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里,交易成本的存在会加重社会资源的配置无效。通过经济制度对交易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可以削弱垄断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导生产要素从低配置效率的地方流向高配置效率的地方,加速信息和技术的流动扩散,提升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引领经济往好的势态发展。第二,经济制度具有激励作用。制度为经济提供了激励结构,通过上述优化资源的配置,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社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社会中的人员积极参与到生产活动当中,尊重效率的同时又兼顾公平,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升社会的福利水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制度都会带来帕累托改进,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经验事实,不同的经济制度营造的激励效果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有效的经济制度当然会对经济体产生积极影响,更大的挖掘和放大该经济体的效益,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三,经济制度具有规范作用。当经济人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时候,会被市场所具有的规则约束。Coase(2013)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农夫与养牛者经典案例所分析的现象是值得反思的,即社会的“交易”行为在市场的作用下是具有趋于产值最大化的特性的。它的前提是参与交易人们的无限理性,即进入交易市场是没有成本的,人们不必为了收集信息、比较、谈判博弈而付出什么。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制度是不必存在的,组织亦是如此,我们会自动地选择对社会效用最高的方式进行交换,不论我们是否对外部性负责。因此,反过来说,通过市场交易来修改权利最初的合法限定理论上是可能的,因为那对我们是有利可图的(它将使得我们的产值最大化)。但在真实环境中,它发生的前提是这种交易“使用市场”的成本要小于交易实现后所带来的收益,即启动这种交易是真正“盈利”的,人们才会这么做。而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则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自发发生,这就需要求助于法律、行政命令、组织制度来替代市场交易来完成权利的再分配。经济体制改革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短期经济的剧烈波动起到抑制作用,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平稳中增长运行,减少因经济剧烈波动带来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四、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周期波动经验分析

为了判断经济制度改革冲击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需要分离出经济增长的波动成分。在本文中采用的是CF滤波法来分离各个变量的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首先,对1952年以来GDP增长率进行了趋势与周期的分解,其中波动成分记作cf_gdp,依次对上述经济体制冲击的六个方面进行滤波分解,分别记作cf_a、cf_b、cf_c、cf_d、cf_e、cf_f。

接着与上面获得的短期经济波动序列cf_gdp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为防止伪回归的出现,先对这几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均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可知这几个变量均为平稳过程,同时根据AIC准则该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11阶。因此,可以运用格兰杰因果来检验以上各周期成分与GDP周期成分的因果关系,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表2 经济制度变迁各周期成分与短期经济波动成分因果关系一览表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来看,基本经济制度的周期成分cf_a是引起GDP增长率的周期成分cf_gdp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波动会引起宏观经济相应的波动,同时短期经济波动的周期成分cf_gdp也是基本经济制度周期成分cf_f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引起基本经济制度的波动,由此判断基本经济制度的波动与短期经济波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同理,还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波动(cf_c)与短期经济波动互为格兰杰因。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波动的周期成分cf_b是引起GDP增长率的周期波动成分cf_gdp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波动会引起宏观经济相应的波动;但是短期经济波动的周期成分cf_gdp不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波动成分cf_b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判断宏观调控体系波动与短期经济波动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同样,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的波动成分cf_e也是引起短期经济波动变化的单向原因。但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波动成分cf_d以及涉外经济贸易改革的波动成分cf_f均与短期经济波动周期成分cf_gdp之间互不成为因果关系。

五、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周期非对称性波动实证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了当VAR模型某个变量受到“外生冲击”时,模型中其他变量受到的动态影响。根据这些变量受到此冲击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作岀脉冲响应图形。(图1)

图1 脉冲响应图形

脉冲响应图形中,每一行为同种冲击对不同变量造成的影响,每一列为不同冲击对同一变量造成的影响。横坐标的刻度单位为VAR模型估计的单位时间(在本文中表示每一年)。这张图形中显示的是冲击在1963年到2019年共57年内(在原基础上滞后11期)造成的影响。纵坐标以每个变量自己的单位来衡量,由于我们估计的模型所有变量的单位均为百分比,因此纵坐标表示百分比的变化。

第一行展示了基本经济制度(cf_a)受到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冲击对VAR系统造成的影响:其中基本经济制度会全部吸收冲击,并且产生最高的百分比,此影响在第51期达到最大,也就是2014年。同时,宏观调控体系与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会在2014年左右上升10%的冲击,然后逐渐衰退。涉外经济贸易改革对短期经济波动会产生大约30%的冲击。

最后一列展示了经济体制变革的6个成分分别产生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率波动造成的影响,总的来看,均在大约55期出现最大值,其中唯独基本经济制度对短期经济波动影响最大,其次是宏观体系的调控,当然其他经济体制的成分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

六、结论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非对称性波动的作用机理,从经验上论述经济体制改革指标体系各方面与非对称性波动的关联性,从实证上检验经济体制改革与非对称性波动的内在联系。得出经济体制改革先于短期经济波动发生,而且进一步分析得出6个一级指标中基本经济制度对短期经济波动的黏性最大,作用最强。

尽管引起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中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逐步进行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原因、经济周期的表现以及政府采取应对经济周期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以及具体国情,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次原因也存在本质的区别,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济周期又呈现岀其自身的特点。

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与西方众多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国家中,中国无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久的国家,并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将经济发展落实到位,已经成功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
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格兰杰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经济周期与宏观管理
榜单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