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其实践路径探究

2021-08-05 19:52杨柳
速读·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实践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推进中国法治建设。形成了依法治国、依法建设中国的新理念、新理论、新实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改革、依法治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反腐败、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探讨,标志着习近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思想和布局,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本文通过研究习近平法制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关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

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至今召开了三次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就全面依法治国举办的工作会议。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党对法治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党对法治的领导进入新的阶段。会议的重要成果是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历史实践中形成完善的。早在2018年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就已经形成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内容有十点:一,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七,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八,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九,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1.2从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断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发展的过程。相较于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丰富。第一,在表述上去掉了之前的“第八,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第二,增加了“第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增加了“第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比如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法治与改革的关系,虽然不再单独表述,但辩证法的运用实际上已经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始终。

2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

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制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1树立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规定了性质、确定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依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

我们树立和坚定法治道路自信,实质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促进和保障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之路,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以人民为主体、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的幸福之路,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全面依法治国之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之路。

2.2树立理论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

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和引领,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我们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華,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我们树立和坚定法治理论自信,实质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必然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创新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和基础,立足中国国情和法治建设实际,借鉴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发展规律,是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治理论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自信。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和斗争,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

3.1生活指向:关注和解决生活问题。法治来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成长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法治是实践的艺术,法治不在书本上,而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导下的法治建设,呈现出了从生活细节入手,抓住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的典型事件,使人民群众能切身感受到法治进步和文明的特点。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任何论述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发现和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脚点的。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细节入手、以关注和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的一大特色。

3.2利益导向:勇于面对和触及利益问题。法治宣传和法治建设应避免空对空,必须使人们看到和享受到法治利益,通过法治保障的实际利益引导人们认同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指导下的全面改革、从严治党、法治建设都是在适应生活需要,回应生活中的利益诉求。注重利益导向,勇于面对和触及利益问题,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又一特色。

3.3本土特色: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从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问题,明确提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地阐明了党与法、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一方面强调指出,我们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都是违反宪法的,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辩证地指出,如果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那么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的要求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奋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4.1把握实践的方向。贯彻实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全国依法治国的实践方向,首先就是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首先要深刻认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理论逻辑,保持政治定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水、无水之源。其次深刻认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现实逻辑,把握政治方向。2020年以来,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疫情,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法治的轨上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有力的保障了民生,并且在抗疫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战略成果,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在疫情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够充分实现。努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后就是要健全制度保障,加快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快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4.2确定实践目标。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2023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基本建设法治国家、基本建设法治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提高标准的总体目标,应加强顶层设计,从完善宪法实施、执法、司法和技术的体制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体系等方面入手;标准化每个阶段的目标,我们应该加强整体推广,针对改善法治国家的指标体系,政府和社会法治下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提前安排和主动,提炼阶段性目标,具体措施和量化指标,把宏伟蓝图由党中央变成现实。

4.3推进实践创新。推进习近平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创新引领,深化依法治国改革,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障碍、化解重大矛盾提供有力保障。加强问题取向,找到合适的焦点,法治的建设应该准确地识别变化,科学应对变化,积极寻求变化,善于用改革的方法,充分发挥系统的优势,预防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坚持改革和法律的同步发展,并掌握好平衡。只有坚持改革与法治同步发展,才能实现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从而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一方面要推进依法治国改革,依靠依法治国,凝聚改革共识,化解改革风险,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

5结束语

简而言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治理,习近平的社会治理的法治思想不仅指导的模式“法治治理行为模式”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这是完全不同的从传统“熟人治理行为模式”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陌生人治理模式”。它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发展完善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随着社会治理范围的拓宽、治理领域的拓展和治理空间的深化,社会治理所产生的新经验、新理念、新理论将层出不穷。作为一项伟大成就的社会治理实践,系统和理论,习近平的科学理论体系的社会治理和法治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将成为一个无穷无尽的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璁,徐隽,倪光辉,等.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日报》[N].2020年11月22日第01版.

[2]张真理.从理论与实践维度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N].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8日04版.

作者简介

杨柳,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