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2021-08-05 02:28浦小松
新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历史

浦小松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作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这篇写于延安整风时期的文章,旨在推动中国共产党回顾总结党史、研究党史,以期广大党员特别是中高级干部明晰革命斗争历程,掌握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2年的21年间,年轻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取得过重大胜利,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如何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分析错误的根源,怎样看待路线斗争上的是非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系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突出地摆在了党中央面前。

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极其宽广的视野将党的历史置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乃至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中,立足中国观照世界,详尽阐述了党史研究的目的意义、目标对象、逻辑起点、主要原则、根本方法、基本思路。此番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得这篇党史研究的开山之作熠熠生辉,如灯塔般为学习研究党史指明方向。这篇文章不仅对科学地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广泛的各门类学术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文中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全局观察事物,抓住主要矛盾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地研究,不是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

毛泽东善于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中心工作。其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抓住了党史研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研究路线和政策,找准了这个着力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坚持唯物史观,剖析历史事件实质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强调:“研究党史上的错误,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就是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只看客观原因够不够呢?不够的,还必须看到领导者的作用,那是有很大作用的。”

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客观原因,强调不是少数人创造历史,人民大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如果认为任何改造世界的运动只存在于某个上帝特选的人的头脑中,是英雄史观,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史观。但同时又要看到领袖对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力戒片面的主观主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要求:“为了有系统地研究中共党史,将来需要编两种材料,一种是党内的,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种是党外的,包括帝国主义、地主、资产阶级等。两种材料都按照年月先后编排。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这就叫做‘古今中外法,也就是历史主义的方法。”

毛泽东一贯主张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其在《实践论》中指出:“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历史是人类实践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向度相互交织的辩证过程。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到的“中”“外”,不光是中国和外国,实际上是更加宽广的“己方”“彼方”的涵义,从历史发展、己方彼方互校的角度看问题,兼顾各个侧面、各个层次,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

反对本本主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提出:“我们研究中国就要拿中国做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我们有些同志有一个毛病,就是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作留声机,机械地生吞活剥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不研究中国的特点。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要站在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立场上研究党的历史,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不是照抄经典、照搬他国经验。这是一个关涉到整个党史的根本原则,彻底清算了错误路线,实际上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准确判定边界,牢牢掌握主动权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点明:“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我们党的历史,我觉得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大革命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内战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抗日时期是第三个阶段。”“说到革命的准备,一九二一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

毛泽东分析中国革命的特征,分阶段研究中共党史,厘清主要矛盾,准确把握阶段转变条件,并及时调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革命战略和斗争策略,在事物的发展发生根本变化进入新阶段时,做到心中有数,牢牢掌握主动权。

贯通大历史,跳出兴替周期率

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阐述:“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这前面的部分扯远了嫌太长,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毛泽东认为,治学应在博通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绳束古今为一贯”,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其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在宏阔的历史纵深比较中分析历史的本然,发现人类绵延不断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规律,把党的历史置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化和拓展党史研究。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全面系统地考察,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就党史论党史,不是抱着主观臆造的态度而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找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思危所以求安,自觉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浪潮,置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进行理性地深入地系统地审视,以现代化、中国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破解“兴亡周期率”难题。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奠基之作,秉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精髓具体阐释为党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在建党百年之际学习党史仍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正如毛泽东在该文中指出:“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历经79年风雨沧桑,《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依然放射出璀璨的真理光芒,其中蕴含的思想、理论、方法指引著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十四五”。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胸怀千秋伟业,恰是风华正茂。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史历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