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本 搭支架 创学法

2021-08-05 07:27赖爱娥曾水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言思维

赖爱娥 曾水清

【摘   要】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它们的融合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目标,可从“解构文本,寻思维培养点”“搭建支架,促思维可视化”“适创学法,助语思同发展”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由此实现“语思共培”。

【关键词】语言;思维;语思共培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它们的融合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在苏霍姆林斯基多方面的教育遗产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达成所谓“语思共培”题中应有之义。

一、解构文本,寻思维培养点

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一般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然而,不管是人教版教材,还是统编教材,都没有以思维为主线构建序列。为此,教师需要解构教材,发现隐含其中的思维线索,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前四个单元为例,从课文中可以发掘出一些思维培养点,并据此设计相关问题(如表1)。这一过程中,不强求构建思维序列,更注意凸显各个学段学生思维的培养重点。

解构文章、寻找思维培养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梳理文章的结构,凸显其逻辑关系,体会作者剪裁素材的用心,提升思维的严谨性;也可以梳理文章的情节,发现故事波澜起伏的变化,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心,提升思维的复杂性。

二、搭建支架,促思维可视化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搭建支架是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语言和发展思维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一)巧用批注,记录思维轨迹

旁批式图表是指边阅读边批注时用的图表。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记录下阅读时的想法。如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记录对后面情节的预测以及预测的依据,清晰地勾勒预测时的思维轨迹(如图1)。之后,根据填好的图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能及时发现预测不合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提升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时,教师结合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预测,顺势引导他们归纳多种预测方式:根据课题预测、借助故事的已知内容预测、联系生活中的经验预测、结合其他的阅读经验预测……由此,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善用比较,拓展思维空间

采用比较的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秘妙,提升思维水平。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其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围绕这一要素,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教学。

1.梳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梳理文章内容,明晰详略关系(如表2)。

2.转换图式。将表格转换成图式,能够清晰地展示文章的写作思路(如图2)。作者针对腊八、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这五天进行了详写,而对前后跨度一个多月的其他日子则一笔带过,可见这样的详略安排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3.链接课后。等明白了《北京的春节》的详略安排,也了解了当时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将其与课后“阅读链接”中的《除夕》进行比较(如图3),进一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感受作家热爱家乡、热爱家乡风俗的情感。

4.追问发现。同是过年,北京和闽南两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两地的食品等有许多不同呢?虽然大家同属于中华民族,但是生活的地方不同,气候不同,收获的农作物也不同,饮食习惯等就会不同。这就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借助追问,教师很自然地揭示了单元主题。

5.比较后文。将《腊八粥》与《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如图4),能够发现两文在详略处理上各有千秋。由于构思不同,“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也具有差异。

通过運用思维可视化策略,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体会作者写作特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思维水平。

三、适创学法,助语思同发展

要想让思维和语言共同发展,势必要做一些学法方面的创新。

(一)头脑风暴:让语言在思维中创生

针对学生创意不足的现状,“创意童话创意诗”课程在每节课都安排了一个“头脑风暴”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打开思路,学会创意表达。以某次儿童诗教学为例,教学片段如下。

(PPT出示“杯子能装什么”游戏要求)

1.两组同学轮流作答。答对的组得5分。

2.如果回答的是同一类事物,就减1分;再同类,再减1分。以此类推。

3.比一比,看看哪组得分高。

生:一杯水。

师:好,加5分。

生:一杯酒。

师:加4分。知道为什么加4分吗?

生:因为说的是同一类事物,所以减1分。可以说“一杯土”。

师:好,加5分。

生:一杯阳光。

师:非常好。说说理由。

生:把杯子放在太阳底下,就可以接满一杯阳光了。

师:真棒!请继续。

生:一杯温暖。

师:好极了,很有诗意!

……

师:现在,咱们结合生活,想好一个场景,试着把运用过的词汇组成一幅画面,分行排列。

不同的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学会表达。

(二)小组辩论:让语言和思维齐飞

辩论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校本辩论课采取“实战模拟,主题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由“宣布辩题,推选辩手→收集材料,选材组织→正式辩论,录像点拨→互动评价,交流反馈”四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一堂课。

以“竞争和合作,哪个更重要”为例,正方认为“竞争比合作更重要”,反方认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辩论片段如下。

正方:我想反驳对方三辩。你说人们克服了这么多困难是因为团结合作,但我认为更是因为我们在竞争,我们在和困难、大自然、病毒竞争。如果没有竞争精神,合作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反方: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力图压倒对方的活动。即每个人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程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目的在于达成富有吸引力的目标。你看,竞争是多么损人利己。

正方:过度的竞争和攀比确实不好,但适当的竞争非常有效。虽然竞争的本义是这样的,但是在生活中,它却能让人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反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不知道的领域,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合作来取得成功。而且你們只是取得了个人的成功,而我们是集体的成功!

正方:我方二辩曾经说过,我们为什么要合作,是因为一个人竞争无法成功,所以我们需要合作竞争取得成功。合作最后的目的是竞争。如果我们合作后不去竞争,那么合作也就没有了意义。合作的竞争才是最优的选择!

……

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主性:自主选题、自主推荐辩手、自主收集撰写材料、自主合作、自主辩论、自主评价。教师相机跟进指导即可。

(三)项目探究:蕴语言于思维之中

项目探究式学习往往涉及数学、音乐、科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互相整合,从而使语文学习的范围更广。例如,借助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一课,可展开项目探究式学习,实现多学科融合。方案如下。

学习时间:主题项目学习周

学习内容:各学科教师集中备课确定内容(如图5)

备课方式:集体备课

学习形式:采取协同教学、整合学习等多种方式

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

在学习结束后,学生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有撰写研究报告、编制主题小报、主题演讲、PPT演示等。这些报告成果既展示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又体现了综合性思维的发展状态。项目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多学科的自主研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好语言和思维同发展的目标,从“语思共培”的视角展开教学,有助于推动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星洲小学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   310012)

猜你喜欢
语言思维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