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2021-08-05 08:49魏佳丽
黑河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养成教育生活习惯

魏佳丽

[摘 要]刚入园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他们都很懵懂,拿出彩笔在上面描绘美丽的图画,白纸就会变得美丽,每一位幼儿教师就是手握彩笔的人,每一笔描绘对于幼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托班幼儿最主要的就是进行好常规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受用一生,在托班养成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后续幼儿园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在安排班级一日生活时,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关键词]常规培养;养成教育;生活习惯;自理能力

托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对新环境不熟悉,哭闹现象非常严重,出现很多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托班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尤为重要。针对托班幼儿的特点,通过在日常活动与生活中运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自理能力等方面有一定提高,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与家长达成一致,提高家园配合实效性

在常规养成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家园配合,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认为穿衣服、吃饭等能力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自然而然就能学会,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或者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家长若能积极配合,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在幼儿入园初期的家长会上,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幼儿入园前情况设计家长调查问卷,如:幼儿性格、爱好、入睡情况,有便是否能告诉成人,有无特殊称呼,有无偏食现象,有无过敏现象等,让自己尽快了解每一名幼儿,并且将自己的工作计划、需要家长配合的重点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这样,日后的常规培养工作就会有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会好。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而且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会使幼儿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晨间入园以及下午离园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一日表现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请家长给予配合,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精心设计,寓教于乐,促进幼儿习惯养成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精心设计。例如,托班幼儿刚入园,处在分离焦虑期,会出现哭闹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晨间活动环节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在班级门口热情迎接他们,与每一名幼儿问好。有的教师设计了“叮当猫的百宝箱”,用幼儿喜欢的卡通形象作为依托,里面藏着各种小惊喜,请幼儿将小手伸进“百宝箱”自行寻宝,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增加趣味性,让幼儿对每天的入园都充满期待。

幼儿刚入园,面对那么多一样的物品往往会找不到、认不清,虽然教师都会为幼儿贴上小标志,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标志都是教师准备好后给幼儿的,所以,教师应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图案或者全家福照片,然后让幼儿去水杯架、毛巾架、床、鞋柜等处寻找相应的图案。在寻找的过程中,幼儿对自己的小标志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要经常检查和询问,不断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建立了粗浅的对应概念。

在幼儿用餐环节,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自己用餐,随时帮助纠正拿勺的姿势,对不会进餐的幼儿进行帮助,还要经常提醒幼儿:“吃饭时,要坐好,不掉饭,不洒汤,这样才能长得高。”有的幼儿会有挑食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每日餐前介绍食谱以及营养价值,对挑食的幼儿采取“一点点”政策,不爱吃的只盛一点点,鼓励幼儿吃掉,并及时进行表扬,逐步杜绝挑食现象。对于用餐量少的幼儿,采取“少盛多次”的办法,每次少盛一些,再进行鼓励,再添一点点,达到幼儿正常用餐量。同时,在学吃饭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产生自己吃饭的欲望,引导幼儿独立进餐,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教师还是要坚持让幼儿自己吃,在幼儿用餐卫生方面,可以采用“一块小纸巾”的方法,餐前每名幼儿分到一块小纸巾,主要用来餐中擦手,餐后将掉的饭粒捡放到纸巾上,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针对幼儿掉饭粒的现象,可以给幼儿讲《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教导幼儿要珍惜粮食,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他们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三、以习惯养成为出发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日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生成教育。比如,当幼儿发生争抢和打闹的情况时,可以开展“没有朋友的小螃蟹”活动;在幼儿站排发生推挤等现象时,可以组织开展“小兔子分萝卜”活动;在出现挑食、厌食的情况时,可以开展“鬼鬼盯着你”活动。通过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活动,引导幼儿懂得更多的道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督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都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幸福的源泉。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如果能抓住这一特征,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动手操作,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幼儿的指导培养。比如,在科学区,教师可以把小狗身上的斑点用一些塑料瓶的上半部分制作,让幼儿拧拧盖盖,以得到锻炼;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引导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用废旧的衣物改成系扣子、穿绳子的玩具,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和生活能力的锻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以巩固和强化。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意志。

四、注重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比如,午睡前进行音乐欣赏、故事欣赏,午睡后进行健康小报告,有不舒服的情况主动报告,吃水果环节中的“小洞变大洞”等,在每日离园前,还会有“爱的抱抱”这一环节,利用为幼儿整理衣物的环节,边整理衣物边与幼儿聊天,抱一抱,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也能让幼儿乐于与教师进行交谈。

五、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养成教育能力

对于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在幼儿方面,由于不知何为对错,加之自制力差,可能在不自觉中放任自己,随心所欲,从而形成不良习惯;在教育者方面,教师对幼儿观察不细,约束不严等,这往往是主要原因。所以,教师在幼儿园发现幼儿有不良习惯时,要及时引导幼儿,从而达到纠正的目的。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教师都应静下心来,回想一天发生的事,加以反思和记录,形成文字内容,还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经验,加以借鉴,尝试在本班实施。教师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努力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用心进行教育反思。另外,要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教师和家长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和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归宿,是幼儿成人之根本,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得到教師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龚燕.浅析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3,(04).

[2]梁丽芳.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J].甘肃教育,2010,(07).

[3]彭德丽.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J].贵州教育,2015,(01).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养成教育生活习惯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