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学生干部培养

2021-08-05 21:22李晶晶江柳青
西部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创新创业教育高职

李晶晶 江柳青

摘要: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实践缺乏,质量不高;导师缺乏且综合素质不高;学生理解和认知多有偏差等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干部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他们工作质量,激发创新创业潜力。路径:(一)将创新创业理念植入学生干部培訓,制定基于创业理念的知识培训体系;(二)变革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打造激励创新的实践平台;(三)借助学生干部自身优势,打造创业标杆;(四)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创业的内生动力。具体对策:优化制度供给,提升指导教师积极性;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推动学生干部创新创业;加强活动指导,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鼓励学生干部进行基于满足学生需求的微创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学生干部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00-03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早在1989年召开的国际教育会议上,已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三张通行证[1]。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近三年自主创业率为6.2%[2],而全球创业观察(GEM)2014报告中指出美国2014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率达到20%~30%[3],说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远远不足。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选择。当前在高职学生中存在创新创业热情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带动性。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融入学生干部的培养,激发学生干部的创业热情,并以此带动更广泛的同学参与到创新创业之中值得探讨。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创新企业管理”。20世纪80年代,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将创新创业纳入教育系统,2000年后创新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趋于系统化、规模化、特色化[4]。而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清华大学于1998年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校园,举办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思维为基础,以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目标,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并将创新创业系统地融入到学生培养方案中,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开创型特质形成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是从创业教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简单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叠加,而是在两者基础上的一个完整概念范畴的生成[5]。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或者岗位,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包括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内的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并非要求人人都成为现实的创业者,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和胜任力[6]。创新创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科学,既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素养,也要求学生关注社会,以便能够更好地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多部门联合[7]。

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业实践缺乏,质量不高

在汪珊等人的调研中发现学校经常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仅为22.77%,很少开展的占比58.61%[8]。由此可见学生的创业实践比较少,创业氛围不浓厚。目前,虽然创新创业比赛已经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但是很大一部分同学还是“纸上谈兵”,缺乏真实的创业实践,收效甚微。创新创业需要复合知识,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能力。创业实践需要有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等。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加强实践教育,避免只针对部分“精英”学生的实践,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创业实践需求。

(二)创新创业导师缺乏,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王敬涛等人在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学历水平、科研水平偏低;教师创业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单一,指导学生过程中功利思想严重,重视比赛结果,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9]。在汪珊等人的调研中发现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队伍中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占比38.67%,辅导员及行政人员占比34%;学校创新创业面临困难的调研中发现44%的人认为缺少师资[8]。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教师对创新创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10]。

(三)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知还有很大偏差

在范壬秋等人做的调查中发现,34.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独立创建并经营事业”,有14.8%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创办企业”[11],这些错误的认知导致很多学生对创业有畏惧心理,不敢尝试。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干部培养的积极意义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干部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质量

学生干部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层落实者和执行者,是高校老师的得力助手,承担着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基层管理工作。当前,“零零后”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信息来源丰富,思想活跃,诉求多样,这就对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创新创业融入学生干部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干部捕捉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工作质量。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干部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干部创新创业潜力

赵顺英、赖雪芬等发现学生干部在热情、创造力、幽默、判断力、社会智力、勇敢、团队、坚持、领导力等9项积极人格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生干部经历对于培育创新创业积极人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2]。姚恩菊等研究发现学生干部的创业能力显著高于一般学生[13],学生干部经历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心理资本,担任学生干部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及具体事务性能力等方面经常得到训练,有助于提升其心理韧性[14]。在罗文海等的调查研究中表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比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创新能力强[15]。由此可见,学生干部自身具有创新创业的潜在优势,相比于普通同学,对学生干部进行积极的创新创业引导,更容易获得创业实践的成功,学生干部良好的示范功能,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干部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将创新创业理念植入学生干部培训,制定基于创业理念的知识培训体系

在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要融入领导力、学习能力、整合能力、执行力、决策力等内容,并将这些能力融入到学生干部培养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干部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进行不同能力的培训知识设定,如干事阶段、部长阶段、主席阶段等。在学生干部培训中,要多进行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比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冒尖,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质疑和批判精神的内涵;要重点做好团队建设培训,如竞争与合作关系处理,既要积极地寻求共赢的共同点,同时自身要努力拼搏,善于抓住时机。失败是创业过程中很难躲避的环节,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抗挫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韧性。

(二)变革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打造激励创新的实践平台

将管理制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在学生干部选拨、管理、评价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在学生干部选拨过程中,着力选拔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学生。创业者典型素质表现在心理、行为、知识三方面。其中,心理方面渴望成功,并且自律,内控,对新事物敏感,敢于承担风险;行为方面比较执着,勤学好问,灵活应变能力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等;知识方面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学习自觉。在学生管理方面,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将头脑风暴等创新思维融入活动过程,同时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容忍失败。评价指标的设置与创新创业能力密切结合,将领导力、学习能力、整合能力、执行力、决策力等相关能力要求进行细化,制定成可观可感的客观评价体系,融入到学生干部的评价机制中。

(三)借助学生干部自身优势,打造创业标杆

学生干部是学生代表,很容易成其他学生模仿的对象,积极打造学生干部创业团队,有利于示范效应的形成,可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在组织学生干部创业方面还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学生干部自身具备的能力更加倾向创业者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又是通过特定岗位选拨上来,学生能力呈现多元化,加之学生干部在平时已经通过活动有建立良好团队增强凝聚力的经验,因此有利于形成能力互补凝聚力强的团队。在项目选择上,可以结合学生工作需要,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工作负担,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业资源,如新媒体中心可以结合工作需要建立可盈利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以及开发其他周边产品。

(四)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创业的内生动力

刘志阳在《创业画布》一书中提到改变社会是创业者创业动机之一,很多创业者希望通过创建对社会有益的企业来改变大众、影响社会[16]。当前学生生活优渥,很多学生在家娇生惯养,巨婴现象频现,根本原因是缺乏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认知。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重要的社会实践平台,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对象多数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发展薄弱领域,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思考,鼓励学生结合所學、结合社会热点、结合前沿技术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提升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改变社会的责任心。

五、提升学生干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优化制度供给,提升指导教师积极性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加强指导教师创新创业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作用。当前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二是教师的科研压力大,精力有限,难以分摊更多精力到创新创业上来;三是学校的政策吸引力不足。因此,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干部团队配备指导教师采用“专业教师+辅导员”或“专业教师+行政教师”双指导的方式,这样可以弥补专业教师精力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弥补项目专业结合度低的问题,从而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竞争力。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进行创业实践或是进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创业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制定多元化激励性制度,满足不同层次教师需求。

(二)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推动学生干部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实质上是资源的创造性整合的过程,因此在推动学生干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校各部门应对学生干部给予更多支持。例如,划拨专门的创新创业经费,积极引入或是设置小额创业奖励基金;制定学生干部团队创业的宽松政策,给学生干部更多创业机会和优惠,可以制定学分转换政策,置换部分证书或学习困难的课程学分;为学生干部提供利于创业的工作环境,定期向学生干部进行创新创业政策解读,同时给创业的学生干部团队提供专门的创业场所、办公设备;营造浓厚创业氛围,在办公环境中张贴创业宣传标语和朋辈之中创业成功的励志典型图片;鼓励“双师型”或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干部指导教师。

(三)加强活动指导,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

学生干部在活动中锻炼的很多能力都与创新创业所需能力耦合,因此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增强。综合能力锻炼重点要做好心理素质、团队领导力、学习能力、需求洞察力等四方面的锻炼。学生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就如同第一课堂一样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可以采用读书、讲座、讨论会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认识;在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要身体力行参与学生活动,以身示范,并将创新知识、创新理念融入学生干部管理的全过程,指导过程要精细化,重视活动的总结提升,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锻炼场”。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挖掘种子项目和具有创业者素质的学生。

(四)鼓励学生干部进行基于满足学生需求的微创业

微创业就是通过洞察身边需求而进行的单项目的创业实践,创业形式既可以是传统的创业模式也可以是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技术,投入成本低、风险小。学生干部与学生接触多,对于学生的需求、社会潮流更加敏感,鼓励学生干部开展基于满足学生需求的微创业,既可以更好地服务同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干部体验创业过程,锻炼综合能力。第一,让学生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提升学生干部对学生需求的洞察力;第二,通过制定创新创业奖励性制度,提升学生干部执行力,鼓励学生干部将学生需求转化为微创业项目;第三,经常性举办微创业项目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资源,同时对一些同质、劣质项目及时进行合并、淘汰;第四,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指导,及时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项目的活力和可持续性;第五,加强对微创业典型的宣传和奖励,形成示范效应,以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之中。

参考文献:

[1] 耿兵,段玲.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3).

[2] 麦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2019-08-26].https://www.sohu.com/a/336596717_440518.

[3] 全球创业观察(GEM)2014报告[EB/OL].[2015-05-11].http://www.coinsay.com/article/coinsay_5024.html.

[4] 张琦.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32).

[5] 宋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6] 成希.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7] 王健,李海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0(6).

[8] 汪珊,邓玉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96).

[9] 王敬涛,董海.基于“双创”背景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20(4).

[10] 彭莉.高職商科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4).

[11] 范壬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分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1).

[12] 赵顺英,赖雪芬,张晓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大学生的积极人格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1).

[13] 姚恩菊.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7(13).

[14] 赵生玉.“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心理韧性的关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15] 罗文海,王颖.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2).

[16] 刘志阳.创业画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7.

作者简介:李晶晶(1987—),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单位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学生思想政治。

江柳青(1970—),女,汉族,福建宁德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创新创业。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创新创业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