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创新发展

2021-08-06 13:50孙治国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创新问题

【摘要】社会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准,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精神追求也更加重视。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国家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希望能够扩大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更好的传承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这种情况下,人们也更加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对传统文化而言,文物是其非常重要的载体,进行文物的保护及修复对传统文化发展非常有意义。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也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修复,保证文物的完整,将文物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修复;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194-03

【本文著录格式】孙治国.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194-196.

文化遗产保护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文物保护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民族自豪感的提高和民族团结的巩固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文物也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将民族历史很好的体现出来,进行文化的传承。文物是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对文化传承非常重要,这便要求我们必须对文物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根据需要做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将文物的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

一、文物的特点分析

(一)文物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和珍贵性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文物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其非常的珍贵。文物本身便是历史的遗留和见证,虽然文物的数量比较多,但是其种类也非常多,具体种类的文物总数比较有限,甚至有些文物是孤品,这也能够很好地将文物的稀缺性和珍贵性体现出来,文物的价值非常高,是无法被取代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技术来修复,保证其完整性。

(二)文物具有繁杂性

文物的繁杂性出现的原因比较多。首先,文物能够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实践和自然情况很好地体现出来,时代不同,文物的质地也存在明显的不同[1]。其次,即便是文物的时代、质地以及作用都一样,但是其经历和环境的差别也会导致种类和程度出现明显的不同。再次,文物不同,其环境和条件差异也比较大,问题延展速度差别也非常明显。文物本身的繁杂性也会导致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时候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技术选择的时候也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直接导致了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时候,技术体系比较庞大,选择技术的时候,针对性比较强,但是技术的通用性往往比较差。

二、文物保护与修复异同分析

(一)共同点

无论是进行文物保护还是文物修复,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为干预手段,本身便是干预文物,是人意识能动行为的一种。对文物而言,无论是保护文物还是修复文物都会直接给文物生命造成影响。所以,无论是进行文物保护还是修复,都要求人们负责文物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文物的保护和修复都需要在行动前根据识别原则进行,认真地识别历史,将其中的部分添加或者去除,无论是文物的保护还是修复,都应该做到最小干预原则,在干预结束后,也应该根据可再处理以及可识别的原则开展工作。

(二)不同点分析

1.实现途径不同

文物的保护能够利用直接干预或者间接干预的手段来进行,比如进行预防性保护。修复本身便是一种直接干预的手段,通过预防性保护等间接手段是无法进行文物修复的。

2.实施对象存在区别

文物保護的对象可以是完好的没有受损的文物,也可以是有残破或者损伤的文物。文物修复的前提则是文物出现了破损。

3.干预目的存在区别

文物保护指的是确保文物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希望能够保证文物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文物修复希望能够保证文物结构的完整性,确保文物的外观不会发生变化,希望能够将文物信息完整的修复。

4.遵循原则存在区别

对干预的整个过程,保护和修复存在明显的差别,修复指的是将文物结构恢复完整,在修复的时候,需要保证修复材料本身的兼容性。

若是将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看成外科手术,文物保护指的是进行病情的诊断,将导致病害出现的部位去除,是一种通过增加或者减少的手段来进行病害治疗的方式,这个手段可以是直接手段也可以是间接手段,甚至能够对所处环境进行调节来达到目的。文物修复也需要进行病情的诊断,将病害因素去除,但是需要尽量保证其完整性,尽量将文物恢复到以往的样子,甚至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兼容的,同时也需要能够进行识别。

三、文物的保护分析

(一)对文物进行抢救性维护

若是情况比较紧急,那么便需要对文物进行临时的抢救,这种行为对文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文物工作人员面对这种情况却往往比较无奈,因为临时抢救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突发性,这种情况下,文物往往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损坏,并且对文物保护人员的相关要求也比较高,能够将其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也是文物整体结构协调和应急水平作用的重要体现[2]。

(二)对文物进行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指的是尽量减少干预文物,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给文物创造一个合适的保存环境,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对文物进行预防性的维护本身便是间接干预的行为,即便是进行间接干预,也必须根据最少干预原则开展。预防性维护的这个概念是在罗马组织的艺术品维护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在11个国家的展览馆中,国际文物维护研究培训机构将预防性维护观念很好地运用了进去,在展览馆中选择预防性维护措施能够很好地保护文物。文物变劣本身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预防性维护措施的运用来减缓。对博物馆而言,文物所处的环境受到人为干预的影响比较大,地表文物环境控制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文物的现场维护

在文物保护场地进行文物保护一般是因为文物移动困难或者是无法进行移动,或者进行现场保护的时候,任务本身比较简单,比如维护古建筑、展示场所以及石窟寺等。在考古的时候进行现场的维护,需要根据考古开发的情况来进行不同文物保护手段的选择,并根据需要做好出土物品的维护和保护。展示场所文物保护一般是因为突发情况的存在需要维护文物。在古建筑以及石窟寺中,现场文物维护运用的比较多,但是我们在进行文物现场维护之前,必须做好实验室测试研究。

(四)文物的实验室维护

狭义上讲,实验室维护指的是运送文物到实验室中去保护,广义上说,在实验室中对文物进行检查、调查、研究以及制定保护计划等一系列的内容。因为保护学科存在明显的交叉性,这也导致了相关保护任务的开展需要开展实验室检测,让其变成保护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验室维护主要是找到文物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找到解决的方案。

四、文物的修复研究

文物修复本身也是干预手段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文物修复是直接进行干预,其会直接作用在文物本身。进行文物修复也是在对文物做加法或者减法,就文物而言,进行文物修复的目的是确保文物结构本身的完整。从文化信息方面来说,文物修复的目的是为了将文物本身的文化信息修复。这种情况下,修复师需要对文物进行不完整结构的再造。虽然文物修复的过程不需要进行创新,但是却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真正地做到尊重历史,保证历史的真实性。修复文物的意义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分别是修复文物实体和修复文物的文化信息。

(一)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是指修复考古出土的文物。比如陶器,对陶器进行加固、粘合和补填等一系列的修复。进行考古修复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后期考古学家进行研究提供服务[4]。比如,考古学家可以根据文物的分类、定式、型号,将考古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及时公布,修复也是进行考古信息研究的必要阶段,若是没有对文物进行修复,那么便无法进行研究。考古学家需要利用较为科学的语言和方式,准确客观地将考古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报告出来,然后对文物进行存储和展览。

(二)展览馆修复

对展览馆而言,展览馆修复是其非常重要的职能,在展览馆中,收藏和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职能,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物件的保存,传播的关键是使用相关的物件[5]。展览馆本身的作用和社会价值有着直接关系,比如保存、收集、教学、娱乐、研究等。通过分析其收藏功能可以发现,博物馆需要做好器物保存工作的落实,想要更好的保存器物便必须做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分析展览馆传播功能可以发现,展览馆想要使用相关的文物,便很难避免出现文物损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便必须做好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展览馆作用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关系,想要将展览馆的社会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需要展览馆的器物保存措施比较科学和优秀,确保能够较为有效地使用器物。想要做到这点,便必须保证展览馆具有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的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展览馆修复更好地进行奠定基础。

(三)商业修复

商业经营是商业修复的重要驱动力,进行商业修复目的是将文物修复到真假难分的状态,在进行商业修复的过程中,不根据可鉴别的原则开展工作,商业修复本身便是一种器物复制和造假的情况。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受到利益的影响,当前商业修复技术发展态势非常好,很多技术非常的先进,有些技术,考古人员也需要进行参考和学习。进行商业修复的时候,需要确保修复位置无法被看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修复价值很好地体现了出来[6]。商业修复和现代修复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别,甚至完全不一样,但是其和传统修复却存在明显的相似。商业修复作为一种修复手段,也值得相关修复人员去借鉴和思考,将其正面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四)传统修复

传统修复的目的是恢复文物本身的完整性,修复的时候,会掩盖艺术品的缺失或者进行缺失的再造,传统修复最明显的特点便是进行补全。比如,在进行中国古书画修复的时候,洗画心、刮画心、揭画心、接笔以及全色等。其中接笔和全色等步骤是允许的,并且这些步骤本身便是客观存在的,是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7]。我国文化本身便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受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我国文化还是有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传承。因为文化本身便是具有延续性和连续性的,这也给文物补全提供了条件。无论是结构还是形式和精神方面,那些技术很高的修复人员对艺术品的补全本身很好地遵循了艺术品创作者的创作初衷,但是这种重制和补全方式违背了现代修復的原则。

(五)现代修复

现代修复是根据西方的修复原则以及理念来进行文物的修复,现代修复的技术本身便是和自然科学发展有着直接关系的,现代修复遵循的原则是零干预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可再处理原则、可识别原则以及真实性原则。这些原则的存在要求修复者根据原则需要来进行文物的去除、添加以及重制,但是传统修复的那种重制和补全方式是绝对不能够存在的。人们通过文化相对论也可以发现,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独创性,在进行民族文化比较的时候,必须将我族文化中心观念抛弃,文物本身便是文化载体,文化群体不同,其审美观念、思维和认同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其对待文化载体差别也比较明显,我们应该真正的做到求同存异。

文化群体不同,其对补全的认知也存在差别,比如很多藏区的寺庙建筑、壁画以及彩画,虽然已经经历了非常长的时间,但是依然在延续和使用。恢复功能方面来说,补全修复可以说是再创造[8]。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速度加快,文化遗产申报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思考,我们需要避免出现运动化的情况。文化遗产往往是唯一的,传统修复的补全也不一定是缺点,修复原则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结语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文物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本文中认真地分析了文物的各种保护类型和修复的形式,从发展历程出发来思考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我们必须认识到文物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其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来不断地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工作进行完善,将文物的作用发挥出来,更好的传承我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唐泽华.基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问题的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102-103.

[2]谭相忍.聊城市东昌府区文物修复中心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0):106-107.

[3]周华.我国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01):24-27.

[4]梁伟.浅谈石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以西安碑林石刻文物保护修复为例[J].碑林论丛,2019(00):209-215.

[5]黄广,徐思琦,康燕,詹长法.浅谈国际视野下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S2):163-168.

[6]孙红燕.油画保护与修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探析[J].管理观察,2019(19):114-115.

[7]何义明.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研究[J].艺术品鉴,2018(24):92-93.

[8]王明明,王小蕊.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成果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3):45-49.

作者简介:孙治国(1971-),男,山东潍坊,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创新问题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