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业促进京津冀环保联治的机制研究

2021-08-06 14:18白敦生
关键词:建筑业人工智能

白敦生

【摘  要】在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治理研究中,企业仅仅作为联治对象而始终未受关注。论文首先分析了基于人工智能(AI)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建筑业智慧升级对绿色工程资产绩效的正向影响,以及后者对京津冀环保联治常态化的正向影响。其次分析了AI&BIM数据共享现状及其对绿色工程资产绩效的负面影响。最后分析了企业组织行为对AI&BIM数据共享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智慧建筑业对京津冀环保联治的促进机制和建议。

【Abstract】In the research on the joint gover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enterprises have never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s the objects of joint governance.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telligent upgra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technology on the performance of green engineering assets,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latter on the normaliz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joi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I&BIM data sharing and it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green engineering assets.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n AI&BIM data sharing, puts forward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mart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the joint govern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关键词】人工智能;BIM;建筑业;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治理

【Key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M; construction indus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joint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7-0053-02

1 引言

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始终是京津冀三地政府高度重视的协同事项。当前围绕京津冀生态环境的联治问题,最新的解困思路是在政府协同治理的有效制度框架下,政府关系外的社会网络或多元化主体[1]应参与联治常态化实施[2],但是就社会网络中的多元化主体如何参与常态化联治而言,研究尚有待深入。从工程寿命周期理论的角度看,无论是立法倒逼、监管联动,抑或补偿激励,决定京津冀环保联治终极绩效的,终究是属于联治长效机制范畴的绿色工程资产运营绩效,而企业是绿色工程的建设运营主体。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建筑业作为建筑供应链的营造节点,联结了工信业和工程业主之间的供需网络。建筑供应链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等智慧技术引领的工程项目管理智慧升级,向先进绿色建造方式转型,对有效提升绿色工程资产绩效的关键作用已得到工程建设和监管部门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应用场景中,AI&BIM的技术融合应用在纵深方向受到建筑供应链数据共享不力的阻制[3,4],远未实现智慧建造推动绿色建造的预期价值和投资回报[5]。虽然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从环境规制、源头治理到利益协调,现阶段京津冀雾霾协同治理联盟并不具有稳定性,因此对中央指导、地方响应和企业执行的理想化“合作”博弈提出解决方案,是实现京津冀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前提[6]。但迄今为止,集聚于府际合作层面的京津冀生态环境联治研究中,企业通常被视作三地政府的联治内容和补偿惩戒对象,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企业未被赋予联治主體地位;对于智慧建筑业作为社会网络或者多元化主体在联治常态化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内在问题更是缺乏关注。因此,本文探索了智慧建筑业对京津冀生态环境联治的促进作用,以及建筑供应链组织行为与AI&BIM数据共享之间的关系对促进作用的影响。

2 智慧建筑业对京津冀环保联治的促进作用

2.1 绿色工程资产绩效对京津冀环保联治常态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只有着力于尽快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科学技术为抓手,广泛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绿色建设和环保投资,京津冀地区强霾污染事件频率才有望减少,可进一步带动京津冀地区环保整体绩效水平提升[7,8]。根据工程寿命周期理论所揭示的建设工程和企业固定资产的内在关系,建设工程是产业结构转型的具体实施路径,绿色工程资产是企业绿色转型的物质成果和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绿色工程资产的绿色化效果及其资产运营的财务可持续性,是企业绿色转型成功的基础保障,也是京津冀环保联治常态化的基础保障。因此,本文认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治常态化的实施路径是由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的、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绿色化、工程化[9-11]。综上,本文认为绿色工程资产的高绩效对京津冀环保联治常态化实施有积极作用。

2.2 基于AI&BIM技术的建筑业智慧升级对绿色工程资产绩效的影响

既有研究肯定了重污染企业是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网络的重要监控节点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但是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成功取决于新增工程资产的绿色绩效、财务绩效和转型可持续性。由于建筑企业通过BIM和AI技术引领的项目管理智慧升级,正在向先进绿色建造方式转型,因此从供应链角度看,建筑业的智慧升级对有效带动包括重污染企业在内的建筑供应链成员企业绿色转型,提升转型企业绿色工程资产的绿色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例如,一直以来,受到计算模型和数据资源匹配难,测算标准制定和执行难的传统测算技术缺陷困扰,寿命周期成本测算(LCC)对绿色建筑在经济优势方面的解释力和支持力严重不足,进而阻碍了寿命周期管理在工程各阶段的全面切实推行[12]。但是,建筑信息模型(BIM)融合人工智能(AI)的智慧测算技术,为攻克LCC数据、标准和模型三者在工程场景中的匹配难题提供了可行性[13]。再例如,BIM技术的介入,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了信息传递平台,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同时BIM技术的协同设计、协同管理,对提升绿色工程资产绩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4]。综上,本文认为基于AI&BIM技术的建筑业智慧升级对绿色工程资产绩效有积极的提升作用。

2.3 AI&BIM数据共享现状及其对绿色工程资产绩效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大数据助力产业主导功能区的规划升级是实现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目标的有效手段[15]。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协同主体提升协同效果的重要基础。除了环境信息平台建设亟待加强外,高效、畅通的数据传导渠道,特别是通过环保相关信息的获取、整合、扩散及反馈的效率全方位提升,是确保充分有效使用信息的基本前提[16]。既有研究已基本勾勒出环保联治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努力方向,但是研究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一是仅仅认定了数据共享在京津冀生态环境常态化联治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对数据共享影响环保联治常态化实施的具体过程缺乏认识。

虽然我国建筑业正在通过AI&BIM等智慧技术,部分摆脱了粗放型生产方式,但遗憾的是工程建设的整体智能化水平低、对BIM技术认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数据共享效率低等问题远未解决[17,18]。此外,尽管智慧型工程企业或建筑业的智慧转型升级,对全面提升建筑供应链企业绿色工程资产绩效所起到的强大作用已经得到政府、学界和实践领域普遍的认可;但是,数据共享过程所遭遇的边界开放、利益协调和工作创新等新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数据共享困境,使得AI&BIM技术应用所需的大数据资源还远未实现和工程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合差的情况不仅表现在环保专项治理的基础设施类工程,而且表现在重污染工业技改类、房地产业和工业绿色建筑类等工程建设、运营各阶段。严重阻碍了智慧化升级在企业绿色工程资产形成中发挥应有作用,弱化了绿色转型工程的实施效果。综上,本文认为AI&BIM数据共享不利削弱了建筑业智慧升级对绿色工程资产绩效的积极提升作用。

3 企业组织行为对AI&BIM数据共享的影响机制

过往研究所提出的京津冀环保联治数据共享的影响因素较为单一,且侧重于立法与行政的高层组织壁垒,忽略了企业层组织行为对绿色工程资产数据——AI&BIM数据共享所产生的壁垒效应,而后者恰恰是反映生态环境联治成果、监控生态环境常态化联治过程的共享信息基础。相关研究已初步发现了供应链成员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利益诉求差异等企业层组织行为导致了绿色工程寿命周期中的数据生产、流通的质量很差[19,20]。而数据生产质量低劣污染了企业大数据资源[21],企业内部壁垒、工程师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则影响大数据能力[22],两者均决定了大数据共享绩效[23]。据此,本文提出构成数据共享的数据生产质量和交换(开放)质量受到领导、员工、部门、供应链等企业层内外部等个体、组织行为因素的影响。

3.1 工程项目团队的数据生产行为与数据共享关系

建筑企业在AI&BIM技术架构下的大数据生产质量狀态,取决于建筑企业员工以项目团队成员的身份开展数据生产的行为。根据资源—组织匹配的理论,在大数据生产中,建筑企业项目团队员工应对大数据生产质量挑战的工作和创新行为内在动机受到组织资源配置的影响,因此,存在着和组织资源配置相关的大数据生产合规工作特别是创新工作对数据质量提升的促进机制。

3.2 建筑供应链的数据流通行为与数据共享关系

建筑供应链在AI&BIM技术架构下的大数据流通质量状态,取决于高污染工业企业以供应商身份进行绿色建材数据、绿色建筑设备数据等的交换行为。根据供应链治理理论,建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工程数据交换可分为契约内和契约外两种情况,存在建筑供应链成员企业按照合同约定以及在合同约定之外交换工程数据的积极行为对数据质量提升的促进机制。

3.3 建筑供应链核心企业领导风格与数据共享关系

建筑供应链在AI&BIM技术架构下的大数据质量提升状态,在对建筑供应链弱稳定性加以考虑的前提下,取决于核心企业对成员企业的领导。根据领导风格理论,存在核心企业采用合理的领导风格正向影响供应链成员企业数据共享的促进机制。

4 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智慧建筑业对京津冀生态环境联治的促进机制。由AI&BIM技术主导的智慧建筑业可对企业绿色转型中形成的绿色工程资产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进而积极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向绿色化发展转型,从而促进京津冀环保联治的常态化。但是,AI&BIM数据共享不利,会削弱建筑业智慧升级对绿色工程资产绩效的积极提升作用。对此,建筑企业以项目团队成员身份,可通过大数据生产中的合规工作和创新工作,进而促进AI&BIM数据共享;建筑供应链成员企业以供应商身份,可通过大数据交换(开放)中的契约内和契约外积极行为,促进AI&BIM数据共享;建筑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可通过采用对成员企业的适用领导风格,促进AI&BIM数据共享。

集聚于府际合作层面的京津冀环保联治研究,并未给予建筑企业以联治主体地位。京津冀三地各级政府,应重视AI&BIM技术引领的建筑业智慧升级对京津冀环保联治常态化实施的重要促进作用,把企业纳入常态化联治的纵向社会网络协同体系,转换企业作为政府联治对象的治理思路,鼓励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探索企业组织行为因素对建筑供应链AI&BIM数据共享的具体促进路径,探索如何采用激励和监管相结合的手段,激活智慧建筑业对京津冀环保常态化联治的促进机制,以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联治绩效的内涵式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涛,温雪梅.动态演化视角下区域环境治理的府际合作网络研究——以京津冀大气治理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8(05):83-89.

【2】魏娜,孟庆国.大气污染跨域协同治理的机制考察与制度逻辑——基于京津冀的协同实践[J].中国软科学,2018(10):79-92.

【3】王鹏飞,王广斌,谭丹.BIM技术的扩散及应用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04):12-16.

【4】任浩楹.BIM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J].城市住宅,2018,25(07):37-40.

【5】黄文,黄盛,贾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7(36):60-61.

【6】初钊鹏,卞晨,刘昌新,等.基于演化博弈的京津冀雾霾治理环境规制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2):63-75.

【7】宋建军.破解雾霾防治困境的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17(60):42-44.

【8】李惠茹,刘永亮,杨丽慧.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协同保护长效机制[J].宏观经济管理,2017(01):60-63.

【9】张国兴,叶亚琼,管欣,等.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差异与协同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8,21(05):111-126.

【10】李健,孙康宁.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J].软科学,2018,32(11):113-119.

【11】王丽,宫宝利.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5):38-44.

【12】Richard,J. Kirkham. Notere-engineering the Whole Life Cycle Costing Process [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5(23):9-14.

【13】Larsson T. Functional Product Life-cycle Simulation Model for Cost Estimation in Conceptual Design of Jet Engine Components [J].Concurrent Engineering,2005,13(4):331-334.

【14】曹江红,纪凡荣,解本政,等.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03):108-113.

【15】臧雷振,翟晓荣.区域协同治理壁垒的类型学分析及其影响——以京津冀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5):29-37.

【16】司林波,吴振其.对雄安新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7(12):147-149.

【17】刘平,李启明.BIM在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信息流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7,46(12):130-133.

【18】周翠.BIM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概述[J].建筑技术,2018,49(S2):40-43.

【19】Xiaoling Zhang,Martin Skitmore,Yi Peng. Exploring the Challenges to Industrialized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China[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14(41):176-184.

【20】Jiang R, Wu C, Mao C, et al. Ecosystem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Prefabricated Housing Industry [J]. Procedia Engineering,2016(145):436-443.

【21】肖吉良.傳统企业数据化运营转型[J].企业管理,2016(07):97-100.

【22】苏贝,杨水利.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8):115-123.

【23】余菲菲,高霞.产业互联网下中国制造企业战略转型路径探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10):1770-1778.

猜你喜欢
建筑业人工智能
动物“跨界”建筑业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