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留下清澈的父爱

2021-08-06 04:55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投身家书书信

他是杨殷,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党的早期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他革命的一生里,还有另外一个温柔的身份:父亲。长期投身革命、四海为家,他只能以书信的方式教育儿女。历经岁月浮沉,一封封得以留存下来的家书,记录了他对儿女深沉的父爱,也将勤俭、朴实、无私奉献的家风代代相传。

是革命者,也是父亲

“你性情从来都很容易发怒,这是不好的,你须知道待人接物,万不能任自己的性情,并且你现在离开家庭而在朋友处住宿,更非每事忍耐不可,以后注意痛改为要。”这是杨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写给长女杨爱兰的信。当时,她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女。母亲去世,父亲投身革命,杨爱兰和三个弟妹在广州被托付给不同的亲戚抚养。

骨肉离散,孩子们年幼,这些从地下交通站收到的家信,诉说着一位父亲的叮咛:从饮食起居、读书学习到为人处世,哪怕是一个错别字都要及时订正。

纵是铮铮铁骨,也有款款柔情:“你们年纪正是读书时候,若过几年则非常困难进步。光阴非常可惜,古人惜分阴亦指此也。”“你年纪已长,各事都不能像从前那样,除读书外,各事不必沾染,打牌、闲游、看戲等,尤万不可做。”

父爱静默如山,作为革命者,杨殷只能将爱埋于心底。杨爱兰曾向儿女们多次讲起一个细节:广州起义前夕,父亲悄悄来到姐弟俩的住处,担心和孩子们见面会难舍难分,便躲在阁楼上,透过小花窗用镜子的反射看孩子们吃饭。直到第二天,他们才得知父亲来过。

94岁入党:和父亲最近的时刻

杨殷是中山市翠亨村人,与孙中山比邻而居。他自小习武,早年加入同盟会,担任过孙中山卫队副官兼大元帅府参军处参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洗礼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本家境殷实、衣食无忧,但投身革命后,杨殷变卖了家中房产、田产,连妻子的陪嫁首饰都卖掉了,将钱财悉数投入革命事业,直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杨殷在书信中经常教育子女要朴实、勤俭,“因为用钱手惯则钱稍少则见烦闷,不能安分守己。以致损失名誉,信用全无,不能溶于社会。”

杨爱兰一生历经坎坷,父亲在世时她就在不知情中当起了小交通员,书包里藏着重要信息往返于粤港之间。此后一生,她遵循父亲的教导,过着勤勉简朴的生活,养育了9个儿女;晚年到香港打工,一直工作到79岁,才用积蓄在广州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居住。

在90多岁时,并不富裕的杨爱兰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父亲位于翠亨村的故居捐献给国家做展览馆。“家财是身外物,只有文化科学知识,是自己永远拥有的。”她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如是说。

2007年,杨爱兰以94岁高龄宣誓入党,成为当时广东省年龄最高的入党者。她说,这是一生中最大、最快乐的事。“那一刻,仿佛离父亲最近。”

家书成为传家宝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杨殷与彭湃等同志在上海被捕。8月30日,杨殷等人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37岁。

“我的外公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有气节,像梅花一样高洁,像松树一样遇寒不凋,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杨殷的外孙女、现在已是耄耋之年的崔静薇说,“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都在努力践行这一志向。”崔静薇年轻时就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建设,一去就是37年,在最艰苦的地方奉献了青春。

杨殷的家书成了传家宝。在杨爱兰的孙女、80后的崔淑敏心里,书信中的外太公并不遥远,他的人格魅力可亲可敬。“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讲他的事,读他写的信,当时只是当故事听。年纪越大才发现,他其实是我最好的老师。”崔淑敏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路,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要把路走好,挑起肩上的担子。”

(据新华社讯)

猜你喜欢
投身家书书信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春节家书
失窃的书信
一封家书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从戎赞
家书( 连载一)
路遥
人小鬼大狄仁杰
全真模拟旅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