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政治领导力的基本内涵与提升路径

2021-08-06 21:51张建英
世纪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张建英

摘 要: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始终不放松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面回应时代问题不断生成和增强的政治领导力。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原动力,拓展协商民主渠道、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覆盖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科学力是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 D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1-075-04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宝贵经验,更是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论断和重大创新。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新时代亟须解答的重大党建课题。因此,增强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需要正确理解政治领导力的含义、特征和生成逻辑,进而结合新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针对性构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提升对策。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概念界定

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2]中国共产党若要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党,必须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在建设和改革时期逐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日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能力,实质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能力。

二、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逻辑

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逻辑,就是要正确把握党的政治领导力生成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把握和科学定位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推动党的政治领导力生成和增强的积极作用。

第一,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始终决定党的政治领导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生成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的时代背景是其他阶级阶层救国救民方案与实践皆失败,自诞生就被历史和人民赋予探索救国救民新道路、新方案的历史使命。因而,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始终践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且不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对策,是历史和人民是否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的先决条件。党的政治领导力因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而形成,又因带领人民不断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而增强,民族复兴大业既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之源,又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之力。

第二,始终不放松党的建设工作内在催生党的政治领导力。一个政党有多大的领导力,有什么样的政治影响力,关键要看政党自身的领导能力,而政党的领导能力关键要看政党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的政治领导力,即中央的权威性和全党对中央的服从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除了党中央领导核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之外,全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各项工作的整体领导能力也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重要体现。然而,保证党中央领导核心和党中央领导权威以及党的执政领导能力关键要靠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持久激发党的政治领导力。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合法性依据,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不仅决定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逻辑,更决定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维度来看,政治领导力的形成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创造的,政治领导力既要看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更要看被领导者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政治水平、政治认同、政治观念和政治追求。因而,中国共产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党的政治领导力才能生成和不断增强。

第四,不断深化政治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党领导人民构建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形成和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根本保障。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重要尺度是党有效领导人民,人民有效接受党的领导,这实质是人民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享有广泛的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一方面,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形成了覆盖广泛、高度认同的党的政治领导力。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党领导国家各项工作的体制机制,协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从制度改革和建设中形成党的政治领导力。同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权的统一性、合法性和人民性,推进党的政治领导的法治化,进而不断形成现代化的党的政治领导力。

第五,正确回应时代问题和迎接时代挑战不断生成党的政治领导力。党的政治领导力从生成到获得认同关键点是面对时代问题正确提出政治解决方案和正确解决时代问题。政治问题是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政治领导力形成意味着一个政党的政治纲领获得一个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从而回应和解答重大政治问题,获得正确的政治方案和政治道路。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不断回应解决重大政治问题,使人民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解决力,这不仅使中国共产党形成和释放应有的政治领导力,更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三、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党的政治领导力来源于和生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奠基于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巩固于党始终为人民办实事、为民族谋发展,领导人民不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党若不能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不能与时俱进增强党的战斗力,不能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则必然大大弱化和消退党的政治領导力。因此,党的政治领导力需不断增强。

第一,以党的建设为驱动,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力。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首先要提升党自身的政治领导力,不断将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领导核心。一是自觉维护领袖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着力建设凝聚力、控制力、指导力强大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因此,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是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根本战略,是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政治根基,更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根本标志。二是突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自觉将党的政治领导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导必然是全局性、普遍性、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领导,政治领导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方方面面,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理由都不能放弃和背离党的政治领导。三是培育全党科学的政治领导思维,增强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能力,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领导水平。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发挥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关键要看党的政治领导艺术和水平。党领导一切工作的核心要义是党对一切工作的政治领导,而不是事无巨细,干涉一切具体工作,这样不仅不会增强和释放党的政治领导力,反而会弱化和消解党的政治领导力。

第二,以民生问题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原动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前提条件是人民内在认同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若没有人民认同和接受,中国共产党则没有被领导者和被领导的对象,就没有所谓的政治领导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根本原则。一是通过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党的政治解决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1]二是关注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对党的情感和共鸣,提升党对人民的政治号召力和政治凝聚力。新时代,只有不断正确回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要求,人民才能不断产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政治认同,才能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党的政治领导。三是全党自觉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党的政治引导力、政治执行力和政治统领力,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中。

第三,以新闻舆论为牵引,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公信力。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构成和直接体现,关系到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否有效树立和起到实际作用。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公信力是新时代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新要求、新理念、新战略、新方向。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高党的政治领导认同度。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公信力关键要促使人民大众高度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党和人民极为稳定和广泛的价值共识,内在接受和信服的党的政治领导的价值导向,自觉扩大党的政治领导影响力和公信力。二要借助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自媒体,构建党的网络政治领导力的正确导向。可通过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新媒介、新技术主动回应网民的诉求、疏导网民的意见、解答网民的疑惑,培育网民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形成共同的政治共鸣、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进而形成党的新闻舆论的政治领导力。

第四,以民主协商为契机,拓展协商民主渠道,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覆盖力。政治领导力,既要彰显政治领导的权威性,又要体现政治领导的认同度。以自身的政治优势领导人民群众和以实际行动获得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是党的政治领导力形成的两个基本路径。协商民主契合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逻辑、拓展党实现政治领导的渠道。基于提升党的政治领导覆盖力视角的协商民主,首先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党领导下的民主协商,内在包含党自上而下的民主实现渠道和方式的拓展,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广泛覆盖。其次,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广泛动员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拓展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限度,增大民主的广泛性和覆盖面。以民主协商方式,动员人民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在党的领导和指导下,实现党和人民共同的政治目标,进而以一种更加广泛、更加灵活的方式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

第五,以民族复兴为大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科学力和牵引力。整体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不断提升和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归根到底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人民努力实现民族复兴,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生成之源和根本动力,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党的政治领导力生成的牵引力,民族复兴是实现党对人民及其伟大实践政治领导的目标驱动。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为人民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领导力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不断宣示和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使人民内心深处产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高度认同和高度自信,形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本质内核的政治领导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73.

【責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