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诊断卵巢囊腺瘤的效果观察

2021-08-07 15:06张修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性囊房性黏液

张修莉

(大庆市油田总医院B超室 黑龙江 大庆 163001)

卵巢囊腺瘤作为一类囊腺性肿瘤,来自人体卵巢表面上皮,卵巢囊腺瘤病人的早期临床表现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因为卵巢处在盆腔中,不能够直接进行窥视,导致早期诊断的难度加大。临床中应用超声诊断仪能够显著提高卵巢囊腺瘤疾病的诊断率,通过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病人肿瘤的大小、肿瘤位置、肿瘤形态、肿瘤性质和四周组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缺少临床表现症状,妇科检查或是通过腹壁超声扫查不能够清楚掌握卵巢囊腺瘤的情况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1]。良性卵巢囊腺瘤能够划分成为浆液性与黏液性两种类型,其中浆液性又可以划分成为乳头状与单纯性,单纯型囊腺瘤普遍属于单房结构,接受超声检查显示囊壁光滑并且较薄,腔内不存在回声,囊肿和子宫分解比较清楚,彩色多普勒检查的血流不丰富,不存在血流或是极少血流,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表现为乳头状团块,接受超声检查显示囊内壁实质性团状强回声,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一般不会探及血流[2]。本文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诊的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100例与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病人5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对于卵巢囊腺瘤采取超声影像进行诊断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加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总医院接诊的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100例与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病人5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所选病人的年龄在18~78岁,平均(42.5±6.3)岁,所有病人全部通过体检或是门诊检查发现附件区域包块接受超声检查,所选病人的临床资料完整。

1.2 方法

选择美国GE-E8超声诊断仪,调节腔内探头频率为5 MHz~8 MHz,调节腹部探头频率为3 MHz~5 MHz,通过腔内探头经阴道或是直肠对病人子宫双附件进行扫描,如果病人的肿瘤比较大,那么需要联合腹部超声共同进行探查;利用腹部和阴道或是直肠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病人卵巢肿瘤的大小、肿瘤部位、肿块形态、内部血供情况以及回声进行检测,对比超声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3]。

1.3 统计学计算

本文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选150例病人中属于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100例,属于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病人50例,在100例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中肿块的最大直径在13.8 cm×11 cm×10 cm,100例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中属于卵巢单房性囊肿病人20例,黏液内部显示分布不均匀点状回声,通过超声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2例,剩余8例病人全部被误诊属于浆液性囊腺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0.0%;剩余病人全部属于卵巢多房样囊肿,通过超声检查获得明确诊断80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0%,多房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房性黏液性囊腺瘤(P<0.05),见表1。

表1 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的诊断结果对比[n(%)]

所选50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病人的肿块最大直径在22.2 cm×18 cm×19 cm,50例黏液性囊腺瘤病人中接受超声检查获得明确诊断30例,剩余3例病人被误诊属于畸胎瘤,10例病人被误诊属于良性黏液性囊腺瘤,7例病人被误诊属于浆液性囊腺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0.0%。

3 讨论

卵巢肿瘤属于女性生殖器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肿瘤,大部分属于良性卵巢肿瘤,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在所有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病中占据80%,交界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在所有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据12%,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普遍出现在中年女性人群,长期存在,对于巨大肿瘤病人能够伴随压迫表现[4]。卵巢的体积相对比较小,组织结构更加的复杂,属于全身器官组织中最容易出现肿瘤的位置,卵巢囊腺瘤通常来源于卵巢上皮组织,关于此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在所有卵巢肿瘤中占据45%。卵巢囊腺瘤又包含透明细胞肿瘤、黏液性肿瘤、浆液性肿瘤以及子宫内膜样肿瘤,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为浆液性囊腺瘤以及黏液性囊腺瘤,卵巢囊腺瘤通常是因为卵巢上皮细胞以及间质组织所组成,囊壁大部分属于单层柱状,囊性病灶中存在囊壁反折构建的分隔,分隔与囊壁厚度通常低于0.3 cm,囊壁与乳头间质内部存在小钙化灶,属于卵巢囊腺瘤的典型表现特征。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作为最为多见的一类卵巢囊腺瘤,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中具有大量黏蛋白集中在柱状上皮细胞基质中,同时能够分泌出大量的黏液,黏液的黏度不同,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又可以划分成为单房性与多房性,比较多见的是多房性,囊腺瘤的生长方式不同对于超声检查结果存在比较大的干扰,单房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卵巢呈现出单房囊肿,黏液通过黏蛋白所构成,超声检查显示粗点状高回声,能够根据此鉴别浆液性囊腺瘤与囊性畸胎瘤[5]。浆液性囊腺瘤由于囊液中不存在黏蛋白,超声显示无回声,畸胎瘤内部存在脂质,超声检查呈现出点状或是短条状高回声。多房性黏液性囊腺瘤的囊壁相对比较厚,囊液更加黏稠,瘤体中存在一个房内大小差异较大的子房,房膈中显示乳头状突起,少数具有强回声钙化斑,后方回声逐渐衰减。根据本文的研究资料可见,选择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100例与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病人50例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分析总结所选病人超声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表明,在100例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中肿块的最大直径在13.8 cm×11 cm×10 cm,100例良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人中属于卵巢单房性囊肿病人20例,黏液内部显示分布不均匀点状回声,通过超声检查获得明确诊断12例,剩余8例病人全部被误诊属于浆液性囊腺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0.0%。剩余病人全部属于卵巢多房样囊肿,通过超声检查获得明确诊断80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0%。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根据病理上皮分化方向差异可以划分成为肠型与宫颈内膜样型,本文所选50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病人的肿块最大直径在22.2 cm×18 cm×19 cm,50例黏液性囊腺瘤病人中接受超声检查获得明确诊断30例,剩余3例病人被误诊属于畸胎瘤,10例病人被误诊属于良性黏液性囊腺瘤,7例病人被误诊属于浆液性囊腺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0.0%。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体积相对比较大,最大直径能够超出10 cm,大概80%属于肠型,接受超声检查显示囊液稠厚,表现为云雾状,囊内存在多房性分隔,房膈相对比较厚,房膈密集部位产生假性实性区域,囊内实性结构区域,形态不规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明实性区域内部的血流比较丰富,动脉的阻力比较低。当临床检查发现病人的肿瘤体积比较大,房膈密集并不规则,实性区域的形态不规则,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明实性区域内部的血流较为丰富,动脉的阻力相对较低,需要考虑为交界性或是恶性肿瘤。宫颈内膜型卵巢交界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检查结果和单房性黏液性囊腺瘤以及浆液性囊腺瘤的检查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卵巢囊腺瘤采取超声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多房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房性黏液性囊腺瘤,通过腹部联合腔内超声检查能够明确囊液回声分布情况和房膈声学特点,进一步提高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对于是否存在实性区域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进行观察,能够明显提升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具有推行价值。

猜你喜欢
性囊房性黏液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房性期前收缩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房性期前收缩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磁共振成像纹理特征分析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及黏液性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NQO1过表达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