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寻红色根脉 悟初心使命

2021-08-07 01:28姚颖超
宁波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宁波支部工人

文/本刊记者 姚颖超

百年征程,初心如磐。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用脚步寻访红色根脉,用红色点亮初心使命,真切感受共产党人感天动地、无穷无尽的信仰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离不开一个个支部的建设,离不开一名名党员的前赴后继,更离不开一场场革命运动。回望最初的原点,中共宁波支部、奉化松岙支部等一个个堡垒在甬城就地扎根,杨贤江、贺威圣等党员在甬城高擎党旗,农民运动、工人罢工等在甬城蓬勃开展。峥嵘岁月,四明大地,不计其数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赴汤蹈火、矢志不移。

最初的堡垒扎根在甬城

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党的力量迅速壮大。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支部将共产党人紧紧团结在一起,攻克难关。

一栋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楼坐落在海曙新街社区的小巷深处,90多年前,它被外界熟知的名字是启明女中,但事实上它是中共宁波地区最早的秘密机关——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时光倒流到20世纪20年代,宁波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925年二三月间,在中共上海地委的领导下,宁波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宁波支部成立。党支部指派杨眉山创办启明女子中学。这是一所革命的学校,也是宁波党、团组织秘密的机关驻地。作为宁波支部五位创始人之一,杨眉山的公开身份是启明女中的国文教师。

(图/杨亮)图为中共宁波地区最早的秘密机关——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

学校创办之初,任课的教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中共宁波支部5个党员中就有3人在启明女中任教,他们向学生传授进步思想,培养发展党员、团员,火种开始在这里燎原。1926年1月17日,中共宁波全地方第一次大会在启明女中召开。地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宁波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它领导了宁波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至1926年2月,中共宁波地委下辖和丰纱厂支部、启明女中支部等5个城区支部。同时,中共宁波地委还在各县农村发展党员。其中,奉化松岙支部是宁波最早建立的农村党支部。

位于奉化松岙镇后山村后宅32号的一排老房,是奉化第一位共产党员卓恺泽的故居。卓恺泽故居二楼中间的一个房间里摆放着一张红木方桌和一张年代久远的木床。1926年5月,在这张方桌前,时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的卓兰芳等几名党员开会,成立宁波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卓兰芳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以松溪小学校长之职为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带领浙东农村地区群众走上反抗压迫、寻求光明的革命道路。从此,革命的火种播种在海边的小山村,生生不息,传遍浙东大地。

(上图/黄友平)图为奉化松岙支部书记卓兰芳的故居。

(下图/杨亮)中共宁波地委旧址内,一尊尊雕塑,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翻开了厚重的历史长卷。

最初的旗帜飘扬在甬城

回望百年,当最早一批的播火者高擎起第一面鲜红党旗时,他们便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在慈溪市长河镇贤江村贤江支路146号,一座造型古朴的砖木结构小院静伫其中,这里走出了最早的宁波籍共产党员之一。杨贤江自幼勤奋好学、天赋异禀,高小毕业后便被破格留任为小学教师。1912年秋,17岁的杨贤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四年后,满怀教育理想的他任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此期间,杨贤江参加了由李大钊等同志发起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志改良社会,救国救民。

1921年初,杨贤江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担任《学生杂志》的编辑。在这里,杨贤江结识了沈雁冰、董亦湘等共产党员,在他们影响下,杨贤江多年探索的社会改革道路终于找到了答案。1922年5月,杨贤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从此,他便以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身份,奋斗在为党和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一线,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脚踏一天星斗,手摇万里江山”。

(左图/慈溪市长河镇政府供图)杨贤江在日本期间编著教育专著。

(右图/天一图话网供图)贺威圣故居位于象山县贤庠镇海墩村,是象山县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集结于这面庄严旗帜下的革命先驱,在救国图强的征程中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贺威圣,象山县贤庠镇人,最早献身革命的中共浙江地方组织领导人。贺威圣从小就富有同情心、正义感。这些美好朴素的情感,在五四运动熊熊爱国烈火的引导下,转化为革命的火花。他立志要洗刷国耻,振兴中华。1924年,贺威圣入读上海大学。在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影响下,他的思想进一步成熟,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

1926年7月,受中共江浙区委派遣,贺威圣任中共杭州地委书记。他依靠当地党组织,领导杭州工人、学生以各种方式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当时统治浙江的是直系军阀孙传芳的势力,而省长夏超与孙传芳有隙。中共杭州地委遵照中央指示,成功开展了对夏超的策反工作。但由于夏超错误分析形势,提前宣布“浙江独立”,11月1日兵败被杀。孙传芳部将宋梅村控制了杭州,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1月3日,贺威圣被捕,不久后英勇就义。

星星之火燎原于甬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寻访最初的星火,一代人的觉醒唤醒了一个民族。

1925年春,由封建劣绅开设的江东肥料公司,垄断肥源,坑害农民。中共宁波支部派竺清旦前往指导,具体帮助鄞县(现鄞州)东乡农民首领周荣平发起反劣绅斗争。6月底,竺清旦、周荣平率领鄞东6000名农民进城,到宁波警察厅请愿,但毫无结果。愤怒的农民群众奋起焚毁肥料公司办事处和贮粪所,迫使警察厅下令取消肥料公司。这是中共领导的宁波地区最早的农民运动。

一年后,宁波爆发了工运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一次罢工。1926年6月20日,和丰纱厂细纱车间一名童工因上厕所,偶然断了纱头,被监工发现,即遭到谩骂殴打并被罚款五角大洋。在共产党员方阿秀的带领下,工人姐妹纷纷指责监工的蛮横行为。监工见众怒难犯,狼狈逃离现场。女工们坚持与监工评理,方阿秀、沈阿存等代表工人向资本家提出交涉条件。但资方竟指使事务总管殴打方阿秀,并以“煽惑工友、无理取闹、违反厂规”为借口开除方阿秀等4名工人代表。随后细纱车间30余名女工闻讯立即关车罢工,以反抗资本家的压迫。厂方采取高压政策,并请来警察逮捕了方阿秀等4名女工,还宣布开除罢工的工人。

(图/杨亮翻拍)1926年6月,和丰纱厂发生反抗监工殴打女工的斗争。图为当时《时事公报》的报道。

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工委书记陈洪立即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动员细纱车间全体工人进行罢工,并要求全厂工人起来支援。为扩大影响,争取外援,和丰纱厂工会还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宁波济难会、宁波总商会、宁波公团联合会等机关团体报告罢工原因,要求声援。斗争的扩大,引起军阀政府的恐惧。会稽道尹公署企图镇压工人的斗争。6月23日,署长带领几十名警察又抓了4名工人,使罢工工人更加愤怒,200余名工人蜂拥赶去,沿途数百名学生和市民也加入了工人的队伍,通宵达旦地向政府示威抗议。6月25日,细纱车间工人派代表敲锣打鼓地迎回了被释放的工友。罢工斗争取得局部胜利。和丰“六月工潮”不仅提高了广大工人的阶级觉悟,锻炼了斗争能力,也鼓舞了其他工厂工人的斗争信心和勇气。

猜你喜欢
宁波支部工人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基层关工人的梦
喜相迎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