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记恩师梁少珍

2021-08-07 08:17张小泉江西省武宁尚美中学
未来教育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同学老师

张小泉/江西省武宁尚美中学

1988年,梁少珍老师在广州暨南大学幼儿园给小朋友上课。

如果不是当年那场上山下乡运动,远在广东的梁少珍老师和我之间也许永远不会有交集,我的人生道路也许就完全不同了。

梁老师于1935年出生在广州番禺,小时候家贫,又经历了战乱,吃过不少苦。成年后在广州福利院工作,照顾那些被抛弃的孤儿。婚后在江西大学幼儿园做老师。1968年,她和爱人跟随“五七大军”一起下放到我们横路公社(现在叫横路乡)插队落户。梁老师先是随着她爱人凌老师在上蔡、洞门、新溪等大队管理知青帐目,到1971年后调入横路中心小学教书。1979年,44岁的她才离乡返城。正是在这段时间,我有幸成为她的学生,并在她的教导下,初步树立了我的人生观。

梁老师中等个头,不胖不瘦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一头乌黑的齐肩短发被那洗得发白的蓝上衣衬得那么飘逸,显得很干练。梁老师很自律、自爱,言谈举止颇有大家风范,为人随和,从不因为自己是大城市来的而高高在上,所以很快便与本地教师打成了一片。她从不迟到、早退。因为来自大城市,很讲究卫生,她每天总是提前到校,一个人默默打扫卫生,扫好地后还把办公室的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也许是小时候吃过苦的缘故,梁老师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时身体不舒服,带病也要坚持上课,只为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学校的义务劳动,她从不缺席,哪怕到十多里以外的大山里去砍柴。身体单薄的她也同其他农村老师一样,身体力行,不甘落后。

1952年,梁少珍老师(右一)在广州福利院工作,青年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缝制衣服支援前线。

1973年7月,梁少珍老师(第二排中间)在江西省武宁县横路中心小学与同事合影。

梁老师是学校里唯一使用普通话教学的老师。为了教会我们听懂普通话并学会说,她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上课的时候,她那不加任何修饰的双手似灵动的白蝴蝶上下翻飞,她那动听的声音,生动的语言,花样翻新的趣味教学,把枯燥的数学课讲得有声有色,不知不觉地沁入我们的肺腑,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传道、授业、解惑”是做老师的三条金科玉律,梁老师身体力行,做到了极致。更难得的是,她根据当时的小学条件,农村小孩的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创教学新方法。比如,她提出了数学“三算(心算、珠算、笔算)”,很有创意,教学效果很好。我在小学一年级学数学时,梁老师叫我们到山上折茅草杆来练习数数。到了二年级再进行珠算练习,从1加到36,看谁指法正确,速度又快,那个算得又快又准的同学,往往会获得梁老师的一个糖果奖励。那时候,一个糖果对农村小孩来说太有诱惑力了,而且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都很感兴趣,行之有效。当时的学习情景,至今想起来都记忆犹新。

上课时,她是老师,总是微笑着为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下课时,她是大姐姐,还陪着我们玩“丢手绢”的游戏。看着其他班级的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我们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骄傲,心里美滋滋的。至今我的耳畔还经常回响着“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那些快乐的声音。在我的眼里,梁老师时而像大姐姐,时而又像妈妈。不过你可不要以为梁老师就只有好脾气哦!当有的同学没有完成作业,或者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她发起火来可厉害了!虽然不会动手打我们,但那副恨铁不成钢、爱恨交加的眼神,让我们都感到害怕。现在想起来,梁老师的的确确是把我们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管教的。温柔又严厉,母爱加父爱,彰显着她们那一代人民教师的风范。

那时,学校比较淡化分数,梁老师尤其如此。记得一次数学考试,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只考了七十多分,回家被我爸狠狠地揍了一顿。我的父母几乎是文盲,他们像中国很多贫苦农民一样,吃尽了没有文化知识的苦头,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所以特别看重考试的分数。梁老师看到我挨揍后,特意来到我们家进行家访。她轻声细语地对我爸妈说:“你孩子底子不差,一两次没考好很正常,你千万不能打他。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比什么都重要的啊……”她同我父母聊了很长时间,从那以后,我的父母就再也没有打过我。

梁老师教育学生以鼓励为主,善于和家长沟通,我们班李云成同学由于家庭困难,家务繁多,学习成绩也不太好。有一次他的考试成绩很差,当他拔完猪草回家,在街口看到梁老师和他妈妈站在一起聊天,他以为老师与他妈妈谈论考试的事,害怕挨打,想偷偷绕道而行。不料梁老师一眼就看到了他,并把他叫到身边,当着他妈妈的面说:“李云成,你要勤快些,空闲时尽量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活,你妈不容易,既要养猪,还要做裁缝,又要照看几个弟妹,不过学习也不能耽误。”梁老师还说,“这小孩聪明老实,如果再努力一点,以后会有出息的。”梁老师压根儿没有提他这次考试的事。回家后他不但没有挨骂、挨打,还意外得了一毛钱。妈妈说,这是因为老师表扬他所给的奖励。他心里感到很温暖,也牢牢地记住了梁老师的话。从那以后,他一边帮妈妈做家务,一边努力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长大后,他做了品牌设计师,并且当了老板,真应了老师的那句话:“有出息了!”

1974年,梁少珍老师(第一排右三)在江西省武宁县横路中心小学与同事合影。

1988年,梁少珍老师在广州暨南大学幼儿园和班上参加演出的小朋友合影留念。

梁老师刚教我们班数学时,发现班里有位叫张友红的同学穿着很破旧,于是去家访。张友红家虽有五口人,父亲却一直生病做不了事,母亲的脚又有残疾,行动不便,养活三个小孩在当时那个靠劳动力挣“工分”的年代,这样的家庭贫困程度可想而知。梁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梁老师自己家也有五口人,两个小孩也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段,正需要营养,夫妻俩工资又不高,但梁老师仍挤出自己的微薄收入为张友红买了鞋袜及书包、作业本、笔等生活、学习用品,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穿。张友红毕竟年小不懂事,有时调皮不好好学习,梁老师多次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开导他:“你家里这么困难,读书不容易,应该好好珍惜,为自己争气,为父母争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多次反复地劝导,张友红渐渐地改变,想要为父母争气,也为梁老师争光。于是,他开始认真学习,后来他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变好了。张友红的父母互相搀扶着来到学校,向梁老师表示感谢。当看到梁老师时,“扑通”一声,夫妻俩同时跪在梁老师面前:“梁老师,您真是活菩萨呀!我们的孩子变乖了,懂事了,我们真不知该怎样谢谢你!”梁老师赶紧扶起他们说:“关心学生是我应该做的,请不要这样客气!”1979年8月,梁老师调走,车子开动时,张友红跟着车子后面跑着、哭着、喊着:“梁老师,梁老师,您不要走啊……”一直跟着跑了很远很远。时至今日,张友红同学仍一直在关注梁老师的消息,梁老师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梁老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全方位的,那时候学校会经常出一些数学竞赛题在公布栏上,让有兴趣的学生去完成。得了高分的同学,梁老师就会让该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公布栏上。对这种竞赛方式,我很感兴趣,也常常得高分。有一次又得了高分,我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得特别大,贴上去后,被梁老师看见了。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慢慢地和我说名字不能写那么大的道理。我开始不理解,认为自己蛮厉害的,这些竞赛题,别人没做出来,我一下就做出来了,想表现自己,但在梁老师的轻言细语的引导下,慢慢地懂得自已的行为是多么可笑,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时至今日,我都秉承老师教导,做事尽心,做人低调。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您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出去的是功利……”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心潮澎湃。现在的我已是一位有着35年教龄的老师,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正是梁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感染了我、激励了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也正沿着老师的足迹,一路前行。每当想起四十多年前梁老师的点点滴滴,就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哪里是在写景?这分明是老师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啊!

谨以此文献给我永远怀念的梁少珍老师!

猜你喜欢
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同学
同学情
追老师
请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