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戈美拉汀改善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睡眠障碍的对照研究

2021-08-09 10:23黄河亮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抗抑郁障碍研究组

黄河亮

抑郁障碍是在精神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精神障碍,主要核心表现为情感低落且症状显著持久,多有认知障碍、行为改变、睡眠障碍等伴随表现[1]。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一般人群中的抑郁障碍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且抑郁障碍容易反复发作,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意念、行为,因此对患者及其所在家庭、社会都具有显著的不良影响[2,3]。目前在精神科临床上,抑郁障碍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系统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度洛西汀、文拉法辛以及米氮平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目前的药物治疗研究更多地注重针对患者症状的疗效观察,而对患者的伴随症状改善的关注相对较少[4~7]。阿戈美拉汀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属于褪黑素受体的激动剂和5-HT2C受体的拮抗剂,国内外研究显示,其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诸如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伴发症状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8~11]。为进一步研究阿戈美拉汀的抗抑郁作用,尤其是对抑郁障碍患者伴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设计本研究,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在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门诊就诊、进行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均为首发患者,共计140例。入组标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首次就诊,入组前未曾应用精神科药物系统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17分;性别不限;年龄18~59岁;入组患者、直系亲属或监护人,均需要签署本研究的相应知情同意;入组时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异常。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现存或既往存在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疾病者;既往有本研究中所涉及的药物过敏史者;治疗前两周曾应用过抗抑郁药者;存在与其他重性精神障碍共病者;拒绝签署书面知情同意者;因个人原因无法坚持完成全部研究者。最终137例患者完成全部研究,纳入最终的统计学分析,总完成率为97.86%。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起始入组70例,最终完成69例,完成率98.57%,男25例,女44例;年龄20~42岁,平均(28.98±10.73)岁;病程4~17个月,平均(8.56±5.42)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及高中20例,大学本科34例,研究生15例。对照组,起始入组70例,最终完成68例,完成率97.14%,男22例,女46例;年龄19~45岁,平均(29.12±11.41)岁;病程3~20个月,平均(8.76±6.07)个月;受教育程度初中及高中18例,大学本科38例,研究生12例。两组患者在上述各方面(包括完成率、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相应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研究组应用阿戈美拉汀片(规格25 毫克/片)系统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25 mg/d,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为25~50 mg/d,睡前一次,口服;对照组应用氟西汀(规格20 毫克/片)系统治疗,初始用药剂量为20 mg/d,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为20~40 mg/d,早晨一次,口服。两组患者的治疗研究时长均为8周。在此期间,两组患者均禁止合并使用其他精神科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其他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物等),均不得合并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性精神科常规护理及一般性常规随访。

1.2.2 评价指标

1.2.2.1 HAMD[12]本研究采用17项版本,主要用于评价患者的抑郁症状程度,每项0~4分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信度、效度均较为理想,并应用HAMD的减分率判断临床疗效,即分为痊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50%~74%)、好转(减分率25%~49%)、无效(减分率<25%)。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2.2.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2]主要用于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每项0~3分4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信度、效度较为理想。

1.2.2.3 夜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 采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对患者进行夜间睡眠监测,记录患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眼动图(Electrooculogram,EOG),根据测试结果对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进行观测和分析。

1.2.2.4 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13]主要用于记录和观察患者在研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1.2.3 疗效评价与观察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应用HAMD、TESS以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应用PSQI、夜间睡眠时间和觉醒次数等以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状况,并应用HAMD减分率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在治疗各阶段进行常规实验室项目检测。所有参加评定的人员均为主治医师以上级别,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能力和经验,并在研究开始前接受统一培训,一致性检验Kappa=0.92。

1.2.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数据应用SSP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痊愈8例,显著进步35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8.41%(61/69);而对照组痊愈7例,显著进步24例,好转24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80.88%(55/68)。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222)。

2.2 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睡眠状况比较 在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PSQI总分、觉醒次数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而夜间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P<0.05),且研究组PSQI总分、觉醒次数、夜间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睡眠状况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3例、头痛头晕2例、低血压1例、肝功能异常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4%(7/69);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7例、性功能障碍4例、低血压3例、腹泻1例、不安1例、肝功能异常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7/6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23,P=0.022)。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都较轻微,且能够短时间内缓解。

3 讨论

抑郁障碍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常是由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许多因素共同造成,并伴有一系列的躯体症状,治疗后容易复发[14]。目前精神科临床中所应用的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各异,疗效尚可,获得了专业上的初步认可[15,16]。阿戈美拉汀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能够激动褪黑素受体功能,拮抗5-HT2C受体,恢复生物节律的同步化,以达到对抗、改善抑郁症状的治疗目的,这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初步证实[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相当(P>0.05),但是在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戈美拉汀与氟西汀都能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但是阿戈美拉汀效果更为显著,起效更快,治疗安全性更高。这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类似[19,20]。阿戈美拉汀的治疗特征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阿戈美拉汀可与前额叶皮质、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的5-HT2C受体结合,与5-HT1A、5-HT2B受体也同样具有一定的亲和性,抑制突触间隙的5-HT再摄取,从而达到对抗抑郁症状的治疗目的,这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2)阿戈美拉汀通过阻断5-HT2C抗体,使得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浓度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多,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3)阿戈美拉汀还可以增加海马部位的神经细胞再生、增加谷氨酸的释放、增加神经突触的重塑等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对抑郁症状的改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的PSQI总分、觉醒次数、夜间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戈美拉汀在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障碍方面,具有更大的治疗优势。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21,22]。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机制可能是:(1)阿戈美拉汀对于褪黑素受体MT1、MT2均有较好的亲和力,有效抑制环腺苷酸(cAMP)的合成,抑制视交叉上核(SCN)的神经元点燃率,产生类褪黑素效应,而这种效应可进一步减少患者睡眠中的觉醒次数、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提高患者日间觉醒状况、控制体温等,从而有效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情况;(2)阿戈美拉汀可有效诱导由激酶介导的蛋白磷化级联反应,充分改善相应神经递质的有效释放,促使重要脑区内的神经可塑性出现适应改变,有效逆转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的生物节律紊乱状况,从而达到改善睡眠障碍的治疗目的;(3)阿戈美拉汀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对抑郁障碍的睡眠障碍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但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证实。

综上,阿戈美拉汀可有效、快速、安全地治疗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但是,结合本研究中存在的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用药观察时间尚短等局限,其确切治疗效果尚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临床研究验证。

猜你喜欢
抗抑郁障碍研究组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