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矫正对精神分裂症记忆损伤康复的前瞻性研究*

2021-08-09 10:23胡长波高德江刘会英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广度矫正精神分裂症

胡长波 高德江 刘会英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存在多种认知缺陷,常表现在次级记忆、执行功能以及瞬时记忆等多个方面[1]。随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不断进展,患者的康复、社区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将受到影响[2]。有研究报道指出[3],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受影响的程度远高于阴性症状以及解体症状。随着研究的深入,虽然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于机体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是其作用的强度以及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认知矫正治疗对于机体认知功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也被认为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为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之一[5]。以往的研究指出[6],在对精神分裂症进行认知功能矫正治疗中,手册式以及计算机式的认知矫正治疗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其疗效可长达2年。本研究主要针对认知矫正对精神分裂症记忆损伤康复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研究,以沈阳市安宁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诊断的精神分裂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7];(2)药物治疗均在3个月以上,且病情稳定;(3)近1个月内无更换药物准备;(4)不存在精神发育迟滞以及其他大脑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1)严重性兴奋冲动不合作;(2)严重抑郁、焦虑等;(3)视觉或听觉障碍。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18~44岁,平均(35.76±3.09)岁;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4.18±3.01)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5例,中学41例,大专及以上24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相当于氯丙嗪)平均为(335.98±11.67)mg/d。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5.70±4.17)岁;平均BMI(24.10±2.39)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中学20例,大专及以上14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相当于氯丙嗪)平均为(335.93±13.22)mg/d。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5.82±4.37)岁;平均BMI(24.26±2.22)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中学21例,大专及以上10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相当于氯丙嗪)平均为(336.03±10.03)mg/d。两组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以及药物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矫正干预。本研究采取的认知矫正干预主要以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作为研究工具。主要内容包括:认知灵活性、计划执行、工作记忆以及社会认识4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可分为3~10个认知矫正练习题,每个练习题可分为10~25个不同的难度维度,治疗中,计算机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自动进行判断,并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每周治疗4次,每次治疗45 min,治疗3个月。

1.2.2 观察指标

1.2.2.1 临床症状比较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个月末,分别对两组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定并进行比较。PANSS评分[8]主要是由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以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组成。PANSS评分越高,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越严重。

1.2.2.2 记忆功能比较 记忆功能的比较主要采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学校制定的记忆功能量表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3个月末,采用霍普金斯词汇量表(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 Revised,HVLT-R)[9]对患者的即刻词语记忆能力、词语记忆保持能力、词语记忆再生能力以及延迟后再认知能力进行评定。具体实施过程:在对患者的检测过程中,将包含有12个词语的清单提供给患者,需要患者每2 s读出一个单词,随后即刻要求患者进行回忆,回忆过程中不要求词组的顺序,连续3次;在经过20 min的延迟后,再次要求患者进行再回忆。随后给与患者包含以上12个词语的24个词语清单,要求患者回忆哪些是之前的词语,最后得到患者的即刻回忆数、延迟回忆数以及再回忆数。

1.2.2.3 空间广度比较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3个月末,将10个测试方块置于患者面前,在面对患者的一面设置1~10个数字,随后打乱顺序,要求患者以面对自己的一面上的数字以及相反数字进行敲击进行空间广度测验,比较两组患者的顺行空间广度得分、逆行空间广度得分以及总分。

1.2.2.4 认知功能比较 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3个月末对两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10]进行认知功能评价。评价中主要对量表的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持续错误数进行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1、3个月末,两组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记忆功能、空间广度、认知功能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HVLT-R中即刻回忆数、延迟回忆数、再回忆数,空间广度测验总分及顺行空间广度、逆行空间广度得分,WCST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VLT-R即刻回忆数、延迟回忆数、再回忆数,空间广度测验总分及顺行空间广度、逆行空间广度得分,WCST正确应答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持续错误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记忆功能、空间广度、认知功能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阿立哌唑、喹硫平以及奥氮平等药物,以上这些药物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但是总体效果不佳。在对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11],采取综合临床手段,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矫正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主要表现在记忆功能、执行功能以及精神运动速度等多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对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常规药物控制性治疗中,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认知干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以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下降,并且合并使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仅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常规的药物治疗,在计算机模式下的认知矫正干预治疗,每项成绩的正确率在80%以上才可被允许进入下一题[12],通过对其强化型治疗,患者的思维运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更加完整,帮助其改善临床症状。陈海萍等[13]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与本研究相互印证。

在对患者的记忆功能损伤情况的分析中,认知矫正干预治疗使患者HVLT-R即刻回忆数、延迟回忆数以及再回忆数均上升且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在对患者的认知矫正干预治疗中,患者在基于执行功能理论的治疗中,通过对其认知功能的训练,显著改善其对于信息的加工以及行为策略的能力,通过多维度的行为策略思虑,对于其符号编码、持续操作、言语记忆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均具有显著的改善。韩鹏等[14]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干预,患者的记忆功能显著改善,与本研究相互印证。

本研究中,使用计算机认知矫正干预的患者WCST正确应答数、空间广度测验总分以及顺行空间广度、逆行空间广度得分均高于仅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持续错误数均低于仅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分析认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干预,不仅提升了患者认识事物的记忆能力,同时对于事物的简单计算以及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认知矫正干预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塑具有显著的优化,使患者的行为方式与中枢神经系统不断优化,进而达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目的[15]。

基于计算机的认知矫正干预治疗手段,对于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较低,便于此项技术在临床基层开展,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较低,对于临床推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认知矫正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广度矫正精神分裂症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社区矫正期限短期化趋势探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