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心理状况、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8-09 05:38周蕾邱菁菁潘丽华
关键词:鼻窦炎鼻腔内镜

周蕾 邱菁菁 潘丽华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成年人中的发病率约8%~15%,为慢性疾病第8 位,并以每年0.3%的速度增加。患者临床表现为鼻塞、嗅觉障碍等,可能伴随面颊、眼眶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3]。鼻内镜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在清除病变组织、黏膜的同时,保留其鼻腔正常结构[4,5]。常规术后护理模式下,未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管理其疾病相关行为,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6,7]。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明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共性、个性问题后,制定的护理方案[8]。本研究讨论了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心理状况、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8 年7 月开始实施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在此理论基础上制订慢性鼻窦炎术后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方案,现从2017 年 8 月~2018 年 6 月随机选 152 例行鼻内镜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18 年7 月~2019 年5 月随机选择148 例行鼻内镜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80 例,女性72例;年龄 23~64 岁,平均(45.41±3.57)岁,鼻窦炎分期:Ⅰ期48 例,Ⅱ期69 例,Ⅲ期35 例。观察组中,男性 75 例,女性 73 例;年龄 21~68 岁,平均(45.95±3.63)岁,鼻窦炎分期:Ⅰ期 45 例,Ⅱ期 71 例,Ⅲ期3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9]中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头痛、浓涕中的1 项或多项;②经影像学检查鼻窦组织高密度、厚黏膜;③经鼻内镜检查鼻腔黏膜水肿。(2)均在本院进行鼻内镜术;排除标准:(1)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2)合并恶性肿瘤者。(3)合并肝肾功能代谢障碍者。(4)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6)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且不能有效控制者。(7)合并精神疾病,不能进行正常沟通。

3 护理方法

3.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的耳鼻喉科手术护理,如:入住常规病房,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口头健康教育管理、指导患者的饮食、用药、预防术后并发症。

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1)组成以耳鼻喉科护士长为组长,其余护士为组员的健康教育小组,讨论制定“慢性鼻窦炎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通过对住院部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统计调查结果,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调研。(2)经过统计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需求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术前宣教工作不足,体现在护士宣教策略单一,未能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慢性鼻窦炎患者对鼻内镜手术了解不足,术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②术后关注度不足,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有恢复期,期间可能出现伤口疼痛、出血的情况,容易引起患者焦虑、恐慌、担忧,对手术治疗效果抱有消极态度,不利于其术后恢复。(3)根据患者反馈最多的问题:①制定简单、直观的入院宣教策略,制作慢性鼻窦炎宣传图册、宣传视频,以便帮助患者理解鼻内镜手术相关的健康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②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增加一对一心理疏导的次数,加强病房巡护工作;保证每位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消除术前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的注意事项有一个初步了解;③手术后,利用宣传图册,讲解术后口鼻腔正常出血表现与异常出血的区别,鼓励患者积极表达术后感受,对患者手术恢复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

4 观察指标

4.1 术后症状积分比较

鼻内镜手术后3 个月,从鼻腔主观症状(通气、流涕、干燥和头痛)进行评价,每个项目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重。

4.2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10]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8 个维度(生理功能和角色、精神健康、一般健康、情感角色、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36 个问题进行评价,采用正向评价,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4.3 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

HAMD 量表[11]评价患者抑郁状态,评分≤9 分:轻度抑郁,评分 9~13 分:中度抑郁,评分≥14 分:重度抑郁;HAMA 量表[12]评估患者焦虑状态,评分≤6分:轻度焦虑,评分7~13 分:中度焦虑,评分≥14分:重度焦虑。

4.4 护理满意率

术后3 个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0 分,评分≥80 分:满意;评分 60~79 分:基本满意;评分<60 分: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焦虑抑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并发症发生率。P<0.05 为检验水准。

结果

1 两组术后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流涕、头疼、鼻腔干燥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术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症状积分比较(,分)

组别 例 鼻腔通气 流涕观察组 148 2.67±0.80 1.39±0.18鼻腔干燥2.14±0.35对照组 152 3.12±0.67 1.47±0.27 1.72±0.37 2.49±0.43 t 5.287 3.011 3.924 7.720 P 0.000 0.003 0.000 0.000头疼1.58±0.23

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 量表中生理角色等8个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SF-36 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术后3 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生理角色 生理功能 活力 一般健康护理前 术后3 个月 护理前 术后3 个月 护理前 术后3 个月 护理前 术后3 个月观察组 148 81.59±5.17* 72.11±4.39 81.43±3.16* 62.31±4.42 80.38±5.17* 62.09±4.34 83.42±4.33*62.14±4.15对照组 152 75.88±5.12* 72.12±4.38 76.75±3.18* 62.34±4.43 78.67±5.18* 62.18±4.35 78.77±5.36*t 0.042 9.611 0.020 12.784 0.059 2.861 0.179 8.253 P 0.967 0.000 0.984 0.000 0.953 0.005 0.858 0.000组别 例 社会功能 情感角色 精神健康 躯体疼痛护理前 术后3 个月 护理前 术后3 个月 护理前 术后3 个月 护理前 术后3 个月观察组 73.07±5.49 86.17±3.36* 61.94±5.12 75.45±4.08* 71.78±4.27 85.04±3.14* 62.85±5.41 86.81±2.37*对照组 73.01±5.34 80.57±3.34* 62.21±4.14 70.63±5.16* 72.04±4.22 81.35±3.20* 62.64±6.43 82.11±3.44*t 0.096 14.476 0.503 8.951 0.530 10.133 0.306 13.746 P 0.924 0.000 0.615 0.000 0.596 0.000 0.760 0.000 62.12±4.11

3 两组护理前后HAMD、HAMA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D、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HAMD、HAMA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术后3 个月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HAMA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HAM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HAMD 评分护理前 术后3 个月观察组组别 例14812.31±1.23 4.69±0.42*HAMA 评分护理前 术后3 个月17.74±3.13 5.88±0.68*对照组 152 t 12.37±1.08 5.29±0.76* 18.08±3.06 6.19±1.11*0.449 8.432 0.951 2.9108 P 0.654 0.000 0.342 0.004

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术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1.22%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讨论

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流方式,不仅可以彻底清除病灶,还能尽量保留鼻腔正常结构,有助于鼻腔、黏膜的功能恢复[13,14]。王盈盈等[15]的研究指出,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术后有无复发、治疗依从性、临床分型等因素相关。所以,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与其手术效果有一定联系。

李文君等[16]认为,常规护理方式只针对疾病本身的局限性,忽视了患者自身需求,在护理过程中不能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此研究的启发下,笔者尝试向患者的常规护理中融合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已入院患者发放问卷,总结现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全新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后,同时加强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出现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既往研究指出,采取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方案对术后恢复期较长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7,1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流涕、头疼、鼻腔干燥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3 个月的生活质量和情绪抑郁评分,观察组患者SF-36 量表各部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经过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术后生活质量提升,不良情绪也得到明显改善,这是由于护理过程中强调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状态后,有针对性地疏导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通过简单、直观的健康教育方式,加深了患者对手术的了解,消除其对手术的顾虑,极大的增强了患者对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信心。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各方面的满意度率更高,提示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鼻内镜术后恢复更快,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更高。

猜你喜欢
鼻窦炎鼻腔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为什么打喷嚏一般都连续打两个?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