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2021-08-09 09:51王俊薇管丽华邢媛彭岩周婉滢薛慧娟刘云李连喜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27期
关键词:治疗率宣传教育科普

王俊薇,管丽华,邢媛,彭岩,周婉滢,薛慧娟,刘云,李连喜*

调查研究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1]。但我国仅35.6%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降糖治疗,在接受降糖治疗的患者中,仅35.1%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2-3]。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慢性并发症,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也可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且患病率高于血糖正常人群[4-8]。

目前,87%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基层医疗机构,社区糖尿病管理在整个糖尿病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9],社区糖尿病管理应包括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管理,通过管理以达到减少糖尿病发生率、增加糖尿病治疗率及控制率、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糖尿病相关医疗支出费用的目的。但目前社区糖尿病管理对象仍以糖尿病人群为主,针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慢性并发症筛查、科普宣传等目前缺乏相应的证据与共识[10-11]。因此本研究拟对社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干预率、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及科普宣传教育率等进行比较,从而为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安亭、真如、曹杨、青村、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糖尿病前期人群101例及2型糖尿病患者1 055例。纳入标准:(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2)愿意完成调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配合完成调查研究,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人群;(2)其他类型糖尿病人群;(3)甲状腺功能亢进、胃空肠吻合术后、严重肝病等引起的高血糖人群;(4)智力、语言障碍等不配合调查的人群。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既往有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2)如以前无糖尿病病史,此次就诊按照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12],即糖尿病症状加任意点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如无糖尿病症状,则2次以上血糖达到上述标准。(3)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或抗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阳性。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1)既往明确诊断糖尿病前期,目前血糖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2)如既往未诊断,此次就诊按照1999年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确诊[12],即空腹血糖6.1~6.9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7.8~11.0 mmol/L。

本研究价值:

目前社区糖尿病的管理对象主要为2型糖尿病患者,而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管理不足。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及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药物治疗率、生活方式干预率、并发症筛查率、科普宣传教育率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示社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管理重视程度不足,亟待改进。

1.2 研究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社区人群发放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表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职业、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家族史、确诊日期;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其中饮酒史、吸烟史、BMI、腰臀比的定义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一致[13];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测定:抽取静脉血3 ml,以3 400 r/min离心8 min,离心半径18.87 cm,使用氧化酶法检测。HbA1c测定: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同时调查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慢性并发症筛查及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的例数。

生活方式干预率定义为:在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接受饮食和/或运动干预的人群所占的比例。药物治疗率定义为:在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采取药物作为治疗措施的人群所占的比例。药物治疗为使用糖尿病口服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定义为:在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已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任意一项检查的人群所占的比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定义为:在已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人群中,患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其中任意一项并发症的人群所占的比例。糖尿病科普宣传教育率定义为:至少每月一次接受医务人员的糖尿病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或活动、参加小组互助或家庭支持的人群所占的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特征 糖尿病前期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文化程度、职业、收缩压、舒张压、臀围、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前期人群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所占比例、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糖尿病前期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特征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rediabetic an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2.2 生活方式干预率和药物治疗率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率和药物治疗率高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社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率〔n(%)〕Table 2 Rates of receiving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and medication treatment in prediabetic an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2.3 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及患病情况 糖尿病前期人群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为19.8%(20/101),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为78.6%(829/1 055),糖尿病前期人群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63,P<0.001)。已行慢性并发症筛查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未发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并发症患病率为24.7%(205/829),糖尿病前期人群慢性并发症患病率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P=0.022)。

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并发症患病率最高的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6例,12.8%),其次为糖尿病神经病变(71例,8.6%)。另外,53例(6.4%)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变,33例(4.0%)患糖尿病肾病,1例(0.1%)患糖尿病足。

163例(19.7%)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1种糖尿病并发症,单独患病率高的前3种并发症依次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0例,8.4%)、糖尿病神经病变(44例,5.3%)、糖尿病心血管病变(32例,3.9%)。28例(3.4%)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2种糖尿病并发症,11例(1.3%)同时患有3种糖尿病并发症,3例(0.4%)同时患有4种糖尿病并发症。

2.4 科普宣传教育率 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率为27.7%(28/101),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率为67.2%(709/1 055),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率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77,P<0.0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率及药物治疗率均高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提示预防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干预率较低。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每年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14]。目前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率低,这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仅有13.9%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15]。有研究显示,49%的糖尿病人群接受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明显高于糖尿病前期人群[1]。因此,药物及生活方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中仍存在较大差异。

给予糖尿病前期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对延迟糖尿病发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有明显作用[16–21]。大庆研究[18]、糖尿病预防研究(DPS)[17]、糖尿病预防计划(DPP)[16]均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耐量降低(IGT)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下降43%~58%。另外,药物治疗也可使糖尿病发病风险明显下降。STOPDIABETES研究[22]、DPP研究[23]、STOP-NIDDM研究[24]发现,给予糖尿病前期人群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等药物治疗可使糖尿病前期延迟进展为糖尿病。因此,对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前期人群将来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率较低,因此社区糖尿病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增加糖尿病前期干预的管理。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慢性并发症的筛查率也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筛查率约为糖尿病前期人群慢性并发症筛查率的4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为12%~78%,而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慢性并发症筛查率尚无循证依据[25]。但多项研究指出,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高于非糖尿病人群。IGT人群中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11.2%、16%、10%,而正常血糖人群中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3.9%、4%、6.7%[8,26-28]。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发病风险也高于正常血糖人群[7]。空腹血糖每升高1 mmol/L,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近9%[29]。因此,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低,主要与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程度低有关。有研究指出,与未接受糖尿病教育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接受教育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足病和糖尿病肾病的筛查率明显提高[30]。因此,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并发症筛查应纳入社区糖尿病管理的环节中。

社区是糖尿病科普宣传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本研究发现,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科普宣传教育率明显降低。一项基层调查中指出,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不足40%[31]。国外研究指出,仅14%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糖尿病[32]。而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知识获得率为68.1%[3]。糖尿病前期人群科普宣传教育率低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前期患者对疾病重视程度不足,接受科普宣传教育的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低。一项社区研究指出,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糖尿病相关知识获得率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15]。糖尿病前期患者科普宣传教育率不足具有严重危害性。科普宣传教育的缺失,使糖尿病前期人群不能了解自我管理在预防糖尿病发生中的重要性,进而加速糖尿病转化,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医疗费用[18]。而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教育可实现健康关口前移,是最安全、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17]。因此,在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中,需加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科普宣传教育。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群,不能完全代表总体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管理现状,但社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充足,并于同一时间段连续纳入研究对象,减少了选择偏倚。

总之,虽然在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中2型糖尿病管理占主导地位,但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药物治疗率、生活方式干预率、并发症筛查率、科普宣传教育率低,需要引起重视。加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管理,是减少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贡献:李连喜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刘云、李连喜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管丽华、邢媛、彭岩、周婉滢、薛慧娟进行数据收集;王俊薇、管丽华、邢媛、彭岩、周婉滢、薛慧娟进行数据整理;王俊薇、李连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进行论文的修订。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治疗率宣传教育科普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