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行致远 携手成长

2021-08-09 02:12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云阳县伙伴课题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我希望工作室成为大家抱团取暖、携手共进,助力专业成长的一个大熔炉。我们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学习型团队。今天工作室的第一个活动内容是学习云笔记的使用,接下来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你真的会做笔记吗?”这是2018年曾月光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中主持人曾月光老师的开场白。自此,学习和成长就一直伴随着工作室的每一天。课题研讨、读书展示、专业研修、技术分享、案例解析、每周一问……工作室始终以任务驱动、陪伴学习为手段,以鼓励成长、催生蜕变为目标,逼着自己一步一步地成长。

2020年,曾月光老师要求伙伴们在中国大学Mooc网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课程。Mooc网其实是我关注已久的在线学习网站,以前我曾在上面按自己的爱好选修了21门课程。每门课程在最开始的时候我都是信心满满,但短暂的学习激情过后就是漫长的懈怠。“工作太忙了”“今天太累了”“明天一定完成作业”“其实我报名下一次的课程也可以”,我给自己找的种种借口,导致从来都没有顺利结业一门课程。

但是这一次学习有太多不同,平常学习时,在讨论区看到工作室伙伴们的留言和讨论,让我感觉缥缈的网络学习变得真实和可触摸。在懈怠松散时,伙伴在线上线下分享自己的学习进度,我不得不打起精神直面自己的惰性。遇到问题时,在工作室群里一问,总能得到满意且及时的回复。曾老师的监督和大家的分享协作也同时产生了无形的压力。网络学习被我真正放到日常的第一位,看课、作业、讨论都坚持了下来。这个过程有过挣扎,但最终我获得了学以致用的乐趣,并以98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结业证书。拿到证书的时候,我真正感受到“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陪伴学习真的是学习路上不竭的动力。

参加工作室,伙伴们都怀着闻道的虔诚,带着解惑的希望。信息技术老师如何从打杂中突围,去寻求职业的突破?曾老师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出了答案,“做一个专家型的老师”。

教学与研究是老师永恒的主题,课题研究就是最好的载体。工作室的伙伴们在曾老师的带领下,成功申报市级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实践研究”,为研修课题,我和工作室的伙伴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文献,细致地去理解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多次展开头脑风暴,探讨研究路径和成果呈现方式。教育理论从來没有这样亲切过,面对课堂我也从来没有这样诚实地去观察和体会。我真正理解到:是课堂的发展需要技术支撑,而不是技术去挟持课堂。有了这些思考和体会,就不难跳出信息技术教师“唯技术论”的困境。当然,真正领会还需要输出。工作室又再次给予平台和机会,让我和其他成员在县内外教师培训中去做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每一次的报告与分享其实又是一次知识的梳理和思考的回归。成长就这样慢慢地在发生着。

魏彬彬,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云阳教育学会艺体分会副理事长,云阳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云阳县伙伴课题
我的“好伙伴”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关于优化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旅游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重庆市云阳县塑造移民旅游城镇的对策研究
重庆市云阳县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