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红色基因 引领企业发展

2021-08-09 10:59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7期
关键词:党员企业发展

宦菁

在中利集团,党建同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水乳交融,成为不断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

走进位于江苏常熟的中利集团总部5楼的党建阵地展厅,目之所及一片“红火”:走廊两边皆是党的政策宣讲和党史资料,展厅中展示着中利集团建立党支部以来的历史资料……

中利集团“红火”的不只是环境,这里还有一支充满激情的队伍。是什么支撑着这家民营企业和这支队伍,走得这样铿锵有力?

红色是一以贯之的底色

中利集团坐落在美丽的阳澄湖畔的沙家浜镇,这里深藏着红色的记忆,谱写了不屈不挠的抗日壮歌。诞生于斯的中利集团,骨子里就流淌着革命的红色基因。作为一家老牌的非公企业,中利集团早在1994年便建立了党支部。翻开中利集团的发展史,从1988年创始人王柏兴以5000元资金创业至今,中利集团已成为下辖18家一级子公司,涉及电线电缆、光通信、光伏、高分子材料、军工电子五大产业板块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一家民营企业如何行稳致远,作为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柏兴一直在思考。尽管当时没有民营企业成立党组织的规定与要求,王柏兴还是在企业成立了党支部,让企业拥有了一支在红旗引领下的队伍。

红色始终是中利集团的底色。从1994年党支部建立开始,党建在中利集团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004年,集团建立党总支部并成立党校,2007年建立集团党委。目前下设7个基层党支部,在册党员220余名。集团董事长王柏兴担任党委书记,公司高层担任党委副书记及党支部书记,同时配备中层管理人员担任党务员。

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中利集团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兵强将。如今的中利集团,员工达9800余名,设有两个院士工作站和两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为了将个体拧成一股绳,集团将红色基因注入企业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方向、以“一带一路”走出去为新发展机遇的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将红色基因注入企业发展,这一路走来,中利集团获得了许多嘉奖:2020年获得常熟市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2019年获常熟市民营经济协会授予的“守初心、担使命”优秀非公企业党组织;2018年6月获江苏省委组织部“二十年老支书”纪念牌,2017年6月获常熟市委授予的“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2013年6月获苏州市委授予的“先锋基层党组织”荣誉,2012年8月获常熟市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党务公开示范点”荣誉,2012年6月获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的全省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四统筹一争创”示范企业荣誉……

荣誉,对于中利人来说,不是拎在手里的一盏灯笼,只用来照亮自己;而是路灯,继续照亮企业的未来之路。

“3456党建工作法”引领高效发展

民营企业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党员的作用如何发挥,中利集团一直在探索。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利集团确立以党建“软实力”引领企业发展“硬实力”的工作方向,党建同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同心、同向、同力。这其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3456党建工作法”。

“服务3品”在指导整个集团从上到下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态度上起着引领作用。它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更紧密地融合,充分发挥各个岗位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企业双发展。其内核思想“做优企业产品、员工人品、党员精品”是员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王柏兴在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时刻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即使是双休日,他也时常和客户洽谈或是处理事务。从2016年开始,王柏兴亲自带领团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书记项目”,成功研发了“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全新一代农光互补项目,突破了传统农光互补仅用于喜阴作物和养殖业的局限,创造了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的新业态。

谈起农光互补项目,中利股份集团总裁王伟峰说:“中利集团是在党的殷切关怀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助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贡献力量,让每一个人在实现小康路上都不掉队。中利集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有幸成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的参与者。”

目前,中利集团在全国40多个地区建设了“光伏农场”,其中在江苏、山东、青海、宁夏等地共建设370兆瓦农业光伏示范基地,实现了平均每亩4000多元的特色农业收益,每年为“光伏农场”增加特色农业收益5000多万元,帮助20多个贫困村1.3万多户贫困家庭脱贫。“在脱贫攻坚上,中利集团不遗余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漫漫征途上,中利人将继续奋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王伟峰说。

在“服务3品”的基础上,“着力4双”为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和中利集团未来的发展确定了最终目标:追求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实现党组织对生产基地和销售领域的双覆盖,建立科技管理创新与人才团队建设双轮驱动模式,形成党务干部与党员群体、党员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双向互动。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个火炬。在中利集团,不仅各部门都配备了党员,而且关键岗位也都由党员担任,党员队伍分布于营销、生产、技术、管理等各个条线。中利集团还特别注重在重要岗位上发展新党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一批学历高、活力强的年轻党员从中涌现,他们带领身边的同事共同为集团发展、为技术创新贡献着力量。集团子公司中联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苏桂明便是其中的一员。他不仅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还时刻发挥着技术团队主心骨的作用,带领所有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研发出多项具有较高附加值和良好市场口碑的产品。

有了内在指引和目标,必须配套合理的制度来惠及与集团发展有关的所有人,才能保持企业发展动力,“落实5共”便是使党员、群众、企业、客户各方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保障。

中利集团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奖与民主管理小组会,并制定了有效的激励制度。员工可以就日常工作、生产技术、管理创新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即可获得奖励。这一举措推行后,公司每年收到合理化建议200多条,其中由党员提出的建议占60%以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责任感也显著增强。

在此基础上,中利集团通过“融合6力”法将党委引力、干部魅力、黨员活力、员工动力、阵地聚力、企业合力有机融合在一起,切实依靠党组织的力量与党员队伍的先进模范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于是,就有了集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团委、工会、妇联、行政不定期开展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分享、创新培训、素质拓展等。

党建同企业的发展同频共振、水乳交融。在党员榜样作用的带动下,中利集团的每一名员工都信仰坚定,创造力得到了释放。

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

中利集团办公楼与生产车间,处处都是党建的红色元素,展现着一支队伍信仰的力量。为全面激活阵地政治功能,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中利集团党委扎实推进“海棠花红”党建阵地建设。如今,党建工作成为不断推动中利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总引擎”。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们集团成立33周年。33年来,中利集团在改革的春潮涌动中起步,不断崛起壮大。中利集团现已成为‘中国自主创新企业10强‘中国企业500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切要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时代、好政策,因此企业发展更要不忘初心、回报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担当。我们也要始终保有家国情怀,也正是这样的家国精神,感召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跨过一道道关、迈过一道道坎。”王伟峰说。

猜你喜欢
党员企业发展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党员标准是什么?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