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争气桥”

2021-08-09 22:19
党员生活·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造桥沉井争气

南京长江大桥  是我国在长江上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公鐵两用桥。1960年1月18日,南京长江大桥开工;1968年9月30日,大桥铁路桥通车;1968年12月29日,大桥公路桥通车。大桥上层为4车道公路,长6772米,下层铁路为双向车道,长4588米,正桥共有10孔9墩,跨度为160米。它的建成将津浦、沪宁铁路接通,可从北京直达上海,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

现年89岁的老党员孙信,回忆起自己参与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岁月,依然自豪和激动。他有些颤抖地伸出食指说:“这是一座争气桥。”

南京长江大桥,勘测始于1958年。孙信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经诸多不利因素,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第一代桥梁人,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付出巨大牺牲与努力,终于独立自主地让这座“争气桥”横跃于南京江面。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举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挟天堑以据的想法,解放南京。新中国成立后,这条天堑却成为阻碍南北交通、阻碍经济发展的拦路石。新中国急需一座连通南京南北两岸、打通经济脉络的大桥。

然而,长江南京段,却以江宽水深浪急的特点,吓退了不少国家的造桥专家。“水深流急,不宜建桥”,来到南京实地勘察后,大多数外国专家都只留下这句话。

1955年调任中铁大桥局工作的孙信也参与了前期的勘测,他说:“经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中国造桥技术有了一定储备,又有苏联帮忙,本来应该很顺利。”

然而,不久后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和资料,并拒绝提供大桥所需钢材。一时间,中国造桥人陷入了迷茫。

但党中央的决定如一盏明灯点亮了希望。孙信说:“党给我们的指示简单有力:有苏联专家在,干。苏联专家走了,也要干。”

在党中央的激励下,孙信和同事们重燃斗志。

面对各种困难,孙信和第一代造桥人没有后退 ,党员干部更是冲在一线。工地上,灯火日夜通明,带头彻夜研究方案的是党员;缺乏施工设备,要么研究“土办法”,要么党员带头肩挑背扛;三年自然灾害,党员带头勒紧裤腰带地干。

孙信说:“记得那时最开心的是晚上有时能遇到卖胡萝卜的农民,我们就会买一些,晚上写东西晚了,就在墙根生火,用脸盆煮胡萝卜,放点盐吃。”

除了困难,更要面对危险。

1964年9月,大桥工程遭遇危机:18日和28日,在秋汛洪水冲击下,5号和4号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先后崩断。自重6000多吨、七八层楼高的沉井在激流中来回摆动,最大幅度达几十米!一旦主锚崩断,不仅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桥址报废的危险,下游百姓也要遭殃。逢遇险情,党员争先,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工人连续抢险近2个月,最终采用“平衡重止摆船”的方案,使大桥转危为安。

同样在5号墩,沉井钢刃脚落到岩层时凿出了一个大漏洞,引起了翻沙。如不堵住,混凝土浇下去,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经过研讨,只有派潜水工使用钢板在60米的江水下焊接这一个方法。

这在中外潜水作业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党员潜水工胡宝玲得知消息心急如焚,抢先第一个下水。在漆黑一团的江底,胡宝玲仅凭一双手摸到了洞口,摸索着把铁板堵上。他左手摸着焊缝,右手紧握焊钳,以娴熟的技艺,一口气将一包焊条焊完,在水下工作了17分15秒。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遇到困难冲到前面是应该的。”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胡宝玲的担当与奉献。

党旗所在,即为阵地。历时10年,10万人参与建设,南京长江大桥自通车之日便向世界宣告中国造桥新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造桥沉井争气
从造桥说起
要争气不要斗气
林山造桥
贝壳帮忙来造桥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立式淬火炉和立式铸造机基础沉井施工技术探讨
圆形沉井结构设计概述
你是一只“争气鸡”等2则
浅谈沉井下沉的准备及施工方法
沉井的施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