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企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2021-08-09 05:30
现代企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体金融科技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过程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对推动技术的接入与使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作为一个微观主体,企业通过利用模式创新,产业聚集,技术扩散等行为,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宏观市场和社会经济。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技术创新的扩散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模仿行为,少数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引进,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经济效益,进而大多数企业开始模仿,产生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到区域经济的运行。武春友(1997)也提出由于技术扩散的存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在一定的规律下呈现周期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商业环境多元化危机的存在,企业更需要吸收外部技术来源,实现内部绩效的转化,通过技术创新的扩散行为,以期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效率最大化,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一些学者在探究经济增长影响要素的过程中,发现了科技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层面。King提出,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揭示了金融体系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的4种服务,即评估企业家、筹集资金、分散风险 以及评估技术创新活动的预期收益。Bronzini等通过对意大利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动的测算,指出科技研发投入显著提升了意大利的经济质量。就国内而言,任保平(2013)剖析了科技创新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驱动政策。黄志基等(2013)探讨研究科技创新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创新投入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质量。目前,国家提出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科技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变得更加显著,在强调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运用前沿技术,助力创业创新,实现科技驱动,对促进经济发展愈发重要。

一、理论分析

1.科技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金融科技一词,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是赵昌文(2009)在《科技金融》中的表达,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科技金融由政府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构成,其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为动力、金融创造为依托,在政府科技金融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的支持下,协同市场科技金融的更新与发展,带动企业内部的技术创造和产品升级。

当前,在世界金融市场存在的不稳定性以及危机爆发的潜在性的背景下,企业传统的融资手段以及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企业市场份额占有率以及自身的生命周期更多的是依靠技术创新来维持。刘园等(2018)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呈“U”型关系,中国已处于“U”型的上升阶段,即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投资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科技金融不断进入的过程中,创新技术的接入将企业的内部结构重新整合,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技术创新扩散的存在,各个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技术共享变得更加紧密,在政府科技金融+市场科技金融联动发展的政策下,技术资金等资源进入企业不再受限,综合效益产出也日渐增多。因此,科技金融不仅是提升企业创新技术的生产者,而且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运营环境,让创新在人与人、企业与企业间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

据此,提出命题一:科技金融的市场进入促进了企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有利于转变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科技产出。

2.企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个国家开始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因此,实体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对于经济的质量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支撑推动作用。一方面,经济增长不仅表现在企业产品数量的增加,更多体现在技术创新下产品种类与质量的提升。顾海(2000)提出, 技术创新是多种创新累计性的经济体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同时会导致生产要素的组合发生变化,影响供给侧结构变化。因此,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改造传统部门,淘汰落后产业,在供给端调整产业结构向高层次,高水平转变,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物质载体。另一方面,企业组织作为微观主体,其在向宏观层面的转变过程中更多依靠技术扩散来实现,通过横向与纵向的不断产业延伸,实现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在科技金融接入后,企业利用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陈出新,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在经济成果的诱导下,会相互之间模仿学习,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创新绩效的产出,实现产业的空间聚集效应,驱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此,提出命题二:企业微观主体通过技术扩散转向宏观层面,并在企业规模效应以及空间聚集效应的影响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3.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科技金融的本质是一个科技创新与金融创造不断融合的产物,在金融市场危机爆发潜在性的前提下,企业等实体经济更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减少融资成本、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来应对多元化的市场风险。在技术创新接入可及性的过程中,通过内部的循环与转化达到使用有效性,进而实现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在政府科技金融的支撑下,财政投入、科技创新、金融创造以及政策支持为市场金融科技提供了良好的资本运营、技术投入、模式改造以及营商环境。两者的协同作用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生产者,也是技术创新的维护者,在带动区域企业经营发展活力的过程中,更是一个利于外部资金进入以及内部经济产出的推动者。

科技金融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了科技与金融的融合程度,为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并在多个部门模仿学习新型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促进了产业在空间上的共同发展。技术创新将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的载体传播,实现因金融科技带来的企业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

据此,提出命题三:科技金融在不断接入企业内部运营的过程中,会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带动区域的经济提升,即科技金融可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因素推动经济发展。

二、政策建议

1.继续坚持科技金融带动企业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型发展模式。首先,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是如此。一方面,在我国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服务企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运行是现阶段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科技金融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创新工具、体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归根到底满足了企业市场日益变化的交易需求与盈利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里的新动能便是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作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造融合的产物,科技金融完美契合了现阶段这一要求,在提高生产利用效率的同时也缓解了资金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在实体经济运作得到有效的保障下,其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形成新型产业,前者将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后者则会拉动就业,吸引投资进入,最终两者在技术扩散效应的推动下,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科技金融对企业发展的投资力度,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转化机制。经济增长是依靠多个主体共同推动的,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中坚力量,在支撑经济运行的同时还具有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实体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内部汇聚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因此要将更多的科技金融投入向企业方面倾斜,发挥企业的经济发展引领作用,在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产出。科技金融的本质是为了服务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经济,成果——经济理论上应该是一个绝对转化的过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从经济制度到政策转变,从法律法规到企业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仍需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在经济制度不断优化的背景下,需要加强立法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促使企业新型技术产出的运作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平台。在经济所存在的需求脱节与滞后效应的短板下,企业方面更需要向多模式运作方向轉变,加强外部合作,在保证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创新效率发展提高的同时,尝试自行开发、技术转让、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法结合的创新型模式,实现产出成果更多地向经济增长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贡献率。

3.合理把控科技金融资源投入,实现投入效率最大化。近年来,我国政府与市场等主体不断重视科技金融的发展,在于其可以通过企业等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但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盲目将大量的科技金融资源投入企业后,很容易出现企业内部的研发技术不足以驾驭这些资源投入的现象,加之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与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管理不当,运行体系弊端等问题,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引起科技金融投入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现象。据此,各地政府与市场应该在投放科技金融资源的同时,综合考量各个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与经营结构管理,合理规划资源配置,尤其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金融投入要做到合理把控,而对其他落后地区则需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高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作用。[基金项目: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金融空间集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演进的经济效应研究”(2020KRM1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需均衡视角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及增长要素分析》(16CJL011)]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实体金融科技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科技在线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