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2021-08-09 06:49刘金玉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当堂评估目标

刘金玉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是对美国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教学设计进行的研究。此书不仅对了解美国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改革很有帮助,而且对我校的教学设计和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价值。我就本校及个人教学设计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此书中的教学设计方案,改进教学设计,以优化与提升教学设计方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读本书,我认为有三处值得研究、学习与借鉴。

1.单元教学设计。

本书中所讲单元是指学习单元,是课程中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用时通常需要几天或几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全盘考虑教学目标,通盘安排教学计划,要准确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将之有机分解到各个课时,细分到以天和周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

以往的教学设计通常以课时为单位,所谓的单元教学与该书所谓的学习模块有所区别,通常是碎片化的教学设计,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

2.逆向教学设计。

我们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正向性的,而本书的教学设计包括三个重要阶段:确定预期结果阶段,即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即证实学生预期学习是否完成的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即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包括对教学方法、内容和资源等进行预期结果的评估。本书中的教学设计是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以解决问题和完成目标为根本,更有利于教学设计,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

3.理解教学设计。

本书中的“理解”一词与中国人所讲的“理解”是有所差异的用语,是包含了中国“理解”之义更为广义的词语。本书中的“理解”是指教学设计的总目标和根本目的。本书中要达成“理解”的方式有六种,分别是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这六种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解释、阐明是第一层次,是认知与叙述的层次;应用、洞察是第二层次,是实用与深入的层次;神入、自知是第三层次,是反思与发展的层次。“理解”不仅是表层的,更是深入的,即不仅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还包括“知其所以移”。

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所推崇的观点与洋思中学所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之“洋思教学模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优越之处,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自身长短,以取长补短。

1.发挥长处,坚持最优教学设计。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和“洋思教学模式”有四点相近的理念,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该继续堅持。

第一点,两者都强调了学习目标制定的重要性。《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逆向设计的第一点就是“此设计将达到什么目标(例如:内容标准、课程或项目目标、学习结果)?”。这一要求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走向。“洋思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确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必须以“课标”为根据,以教材为依托,以学情为原则。

第二点,两者都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哪些学习体验和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结果?设计将如何?”,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设计正确的体验”。“洋思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哪一个环节,其主体都是学生,即教学的全过程都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和个体认识。

第三点,两者都强调围绕目标进行主要问题的设计。《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出“质疑意味着摊开、公开。只有质疑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好的问题是那些引起思维困惑的或是引起不一样的观点的问题”。“洋思教学模式”过去强调教师的提问,现在强调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在三个教学环节中均增加了三个子环节,问学、问教、问用,问的问题要具有质量,具备开放性、反思性和批判性。

第四点,两者都强调抓住教学时机的重要性。《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时机就是一切”——什么时候做某件事情?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不讲?什么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体验和反思?什么时候教师应该提问,什么时候应该回答?这些都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也是要求教师思考的。“洋思教学模式”三个主要环节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要求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随机应变,以变应变”。

2.取长补短,优化教学设计。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我们学习、借鉴《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充实、丰富或改进“洋思教学模式”的重要方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当堂训练”可调整为“当堂应用”。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设计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对目标达成的评估阶段。而这一阶段完全是在开展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之前。这是将评估前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将评估与学习目标统一起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评估。

“洋思教学模式”也有评估环节,是放在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堂训练”来进行的。这里的“训练”既是学习体验,也是评估。但为了完成评估的应有之义,应该调整为“当堂应用”。

第二点:“单课设计”调整为“单元设计”。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以单元设计为主,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教学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教学设计以整体进行规划与调整,机动性更强,效果更好。

“洋思教学模式”以课时为设计单元,目标更具体,但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碎片化,系统性不强。所以,“洋思教学模式”可以将单元设计的理念融入,在一个大单元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第三点:教“小问题”调整为教“大概念”。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强调大概念(核心概念)的设计与理解、运用。以大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为抓手来确定学习目标,目的就是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洋思教学模式”在确定“学习目标”之时虽然考虑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大概念”的意味,但在具体实施设计时,通常是以小题目来实现“学习目标”,完成了“小概念”的理解,而“大概念”被忽视,即“变化”“变通”“变式”“变形”不够。科学处理“小概念”与“大概念”之关系,是“洋思教学模式”下一个阶段要正确面对、科学处理的重要问题。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可学的内容很多,我们基于自身的教学设计情况,有所借鉴和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相信将会使“洋思教学模式”更富有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猜你喜欢
当堂评估目标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怕死的留下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