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华语与华语传承研究再出发

2021-08-09 01:39郭熙
语言战略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华语华文华人

近年来,语言传承研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跟当今人们对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各种新认识,以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相关语言问题有关。《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3期曾就语言传承研究开设过专题,广泛地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本期则聚焦华语与华语传承问题,以期在近年来研究的基础上,把华语和华语传承研究向前再推进一步。

华语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地华语赖于依存的华人社会形成时间不一,环境各异,华人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繁衍变化。在不少情况下,海外华语是作为一种祖语(heritage language)存在的。所谓祖语,主要指社会主体语言之外作为语言文化传承的祖辈语言(郭熙《论祖语与祖语传承》,《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3期),其重要特点是被边缘化,需要學习,有时候其象征意义大于实用的交际意义。海外华语至今还能成为各地华人社会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和身份认同的标志,中华文化至今还能在海外各地保留甚至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资源,可以说是华语在海外成功传承的明证。这一成功以及对这一成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语变体为研究语言接触、语言变异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样本资源,留下了中华文明在世界各地行走的记录。从《全球华语词典》到《全球华语大词典》,再到“全球华语语法研究”,海内外华人学者为世界范围的语言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未来的华语变体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例如,各地华语语音的变异和系统变化,区域华语直接的比较分析,方言和各地华语的关系,等等,将会给未来的研究带来新的空间。

其次,移民和语言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学术的前沿问题。海外华语传承伴随着华人移民而生,它的成功打破了学术界的一些定律,例如,费希曼关于移民社会三代之间就会转换语言的预言(王晓梅《柔佛州三代同堂家庭的语言转用》,载《敲开语言的窗口——多样性、变异性和规范性》,庄晓龄主编,马来亚大学语言暨语言学学院,2007)。这促使我们去进一步思考:海外华语传承何以能够成功,华语何以能够世代延续?在语言竞争不断加剧、语言传承成为世界性难题的当今,如何借鉴海外华人祖语保持的经验,为保持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通过对海外华语传承历史和现状的深入研究,或许可以得到一些答案。我们相信,海外华语传承研究的成果将会丰富语言传承理论,成为世界多元语言保持的重要参考。这是海外华语传承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之所在。

第三,海外华语传承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实现华语的成功传承有各种途径,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有史料可考的海外华文学校的历史已经有300多年,而目前海外更是有

两万多所华文学校。在以往的研究中,当地的语言政策,尤其是语言教育政策中,华文学校和华文教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华文教育研究并不等于华语传承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们的研究触角开始伸向家庭、华人社区以及其中的媒体、语言景观、社会文化活动等等。近年来,我们对世界各地华语传承历史做了大量的一线访谈,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使我们对海外华语传承有了不少新认识。无论是华语本身还是华语传承,都有大量的研究空间,例如文化传承、身份认同和交际工具的纠结、传承和传播孰轻孰重的争论等等;与此同时,华语传承手段的现代化、华语传承研究的田野化等,更值得我们积极地去思考,去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学者对海外华语传承的研究已经在世界语言传承研究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讨论海外华语传承,还避不开华语在海外传播的问题。有移民就有传播,就有传承。传承是群体内代际的,是纵向的;传播是区域或群体间的,是横向的。海外华语传承中一直有传播相伴。这种传播在空间上表现为华语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当地人听到了一种“像音乐一样的语言”,从好奇,到学习,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在各地的华文学校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肤色和面孔的学生,这是华语向非华人群体的横向传播。另一方面,这种传播也促进着华语在海外华人社群中的纵向传承,正是这些友族学习者的加盟,激发了那些原想放弃祖语的人重新继承和学习祖语的热情和信心。

华语社区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华语社区会跨出物理空间概念上的社区。观察和研究都表明,未来的海外华语传承遇到的问题会更加复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华语已经或将要成为“三语”教育中的一支。但与所在地主流社会语言和语言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的英语同行,它并不占优势;而代际的疏远也会导致下一代对祖语认同度的下降,有的祖语学习已经成为“二语”学习。尽管如此,仍不宜简单地把海外华侨华人子女的祖语传承教育看成第二语言教学。许多研究海外华语传承问题的学者都提到“传承语”(我们称之为“祖语”)这个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把以语言传承为目标的语言教育跟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区分开来。但不能把语言传承研究等同于“传承语研究”,它跟一些学者所说的“传承语教育”也不在一个平面上。华语传承研究应该是一门研究移民与语言的交叉学科。我们在海外华语资源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对此有了多于以往的认识。例如,影响海外华语传承的因素并不只是通常所说的华文教育,尽管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从目的到对象,华语传承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随着对海外华语传承研究田野化、实证化的深入开展,掌握更详尽的材料和信息后,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一定能把华语传承服务做得更加精准。

本期专栏围绕华语传承问题展开,通过不同的框架、不同的角度,对几个国家的华语传承展开讨论,涉及共时和历时的方方面面。“海外华语传承多人谈”则是华语传承历史的口述实录,10位受访者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希望他们的亲历、真情和期盼,能使我们对海外华语传承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让我们再出发。

猜你喜欢
华语华文华人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举行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文艺范
杭州特产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