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互联网连接词群研究

2021-08-09 09:52李颖
现代语文 2021年3期

李颖

摘  要:互联网技术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变化同样反映在词汇中。对表互联网连接词群中的“网络”“在线”“线上”“云(端)”“远程”“移动”各成员的语义、组合性特征及使用频次进行分析。同时,考察词群成员及相关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收录情况,应增收词目“云(端)”“线上”“线下”,并在“上线”“下线”词目下增设义项。

关键词:表互联网连接词群;组合特征;使用频次;词典收录

互联网技术发展影响着当下的方方面面,以前必须实地进行的学习、工作、购物、娱乐等活动,如今都能够在虚拟网络上进行。词汇反映着现实生活,表达某种行为需要连接互联网进行操作,有“网络”“在线”“线上”“云(端)”“远程”“移动”等多个修饰限定词可供选择。它们都有[+以互联网为实现工具/中介]的语义特征,我们将这些词称为“表互联网连接词群”。该词群中各词的个性特质与联系如何?在日常表达中,人们如何在该词群中进行选择?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表互联网连接词群中各成员分析

“网络”“在线”“线上”“云(端)”“空中”“远程”“移动”,由[+以互联网为实现工具/中介]的语义聚合关系形成一个同义词群。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如果(同义)词群中出现了绝对等义词,则其中之一就有被排斥的可能[1](P224)。因此,这些在中文语境中广泛并行使用的词语,其表义的角度、重点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一)网络

词群中的“网络”指向计算机网络本体,在大众认识中,其语义和“因特网”“互联网”(与计算机专业领域内的定义有所不同)相同,对应于“Internet”。“网络”“因特网”“互联网”三种表达均含有核心表义成分“网”,体现了计算机网络这一通信技术联系各个信号发送与接收点的特征,从而得到广泛认同。其中,“因特网”含有音译成分,外来词属性明显;“互联网”的表述专业性较强,行业词属性突出;而“网络”则由同义语素构成,不专指计算机网络①。由于它具有外来音译成分或专业表达,所以大众接受度更高。作为互联网连接词群中的第一代“元老”,“网络”可以根据韵律需要缩略为“网”并参与构词,组成“网红”“网课”“网店”“网购”等词语。因其历史较长,使用极其广泛,此处不再列出相关例句。

(二)在线,线上

“线上”和“在线”,都和“online”相对应。如果说“网”强调的是联系交互性,“线”凸显的则是串联起交互网络的个体。“线上”“在线”等一系列“线”族词语,也是基于计算机系统连接交错这一特征发展而来的。

1.在线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在线”释为“科学技术上指在某种系统的控制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上指在互联网上”。本文所谈的“在线”为第二个义项,用以描述连接上计算机网络这一状态。社交软件QQ设置的用户,可选网络连接状态的有“在线”“离开”“隐身”等。各类官方机构在社交媒体上的账号,也常以“在线”做尾缀。如公安部新闻中心、公安部治理管理局的官方微博账号名为“中国警方在线”,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官方微博名为“海淀在线”,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的官方微博名为“厦门天气在线”。“在线”可以独立作谓语,也可以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名词,甚至出现了“……在线等挺急的”这样的网络流行表达。例如:

(1)同时23号活动,希望大家全体在线,你哥是开场侠客行首个live,难道不值得一个前排的排面?(微博,2021-01-20)

(2)学生票、儿童票、残疾军人票等优惠票种均可以在线办理车票改签业务。(微博,2021-01-27)

(3)“就地过年”催生新消费:半成品年夜饭在线订单增近四倍。(微博,2021-02-10)

(4)我是不是被逐出家门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微博,2021-01-23)

与“在线”相呼应的还有动词性的“上线”“下线”,既可以描述用户连接/断开计算机网络的行为,也可以描述数字产品等以虚拟电子形式投入/撤出互联网的行为。例如:

(5)今天【下午两点】能上线的都上线活跃,各位秀骑们本互相转告一下。(微博,2021-02-18)

(6)下线了,做寒假作业去了。(微博,2021-02-18)

(7)在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之际,系列短视频《探月吧,少年!》上线,借助新闻热点进行科普引导,带领孩子们揭秘嫦娥五号背后的航天科技。(《人民日报》,2021-01-15)

(8)郑爽事件波及其他明星!网曝她的剧综艺全下线!(微博,2021-01-21)

除了与互联网连接相关的义项,“在线”“上線”“下线”这一组词还分别引申出“在场”“出现”“消失”的比喻义。例如:

(9)因为新歌看了剧,服化道都在线。(微博,2021-01-27)

(10)他的情商终于上线了。(微博,2021-01-27)

(11)在skyline一起放烟花,一起看满天的星星,笑到表情管理下线。(微博,2021-02-18)

作为行业词语,“在线”“上线”“下线”的语义特征具有专业性、单义性和准确性;其引申义的出现,是它们突破专业语义出现语义泛化并开始跨域使用的结果。苏卉指出,容易扩张使用的行业词语,在本领域中属于常用的最基本的词语,具有意义更为抽象、涵盖面较大、较容易普及的特点[2](P130)。梁永红指出,存在时间较为长久、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行业词语,更容易产生泛化[3]。“上线”“下线”“在线”属于互联网时代与人们日常行为联系紧密的信息技术行业,描写的是使用互联网最基本的登录、退出行为和连接状态,其构词成分也是常用语素,因此,容易产生引申义,用以描述更广范围内的行为状态。

2.线上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尚未收录“线上”。“线上”表示“(在)互联网上(的)”,可以作状语修饰限定名词和动词。例如:

(12)来做云货店主,拥?有的不是一个线上小店,而是一整个百货大楼!(微博,2021-01-20)

(13)参与演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学生们,欢迎大家到时线上观看。(微博,2021-01-20)

“线上”与“线下”相对应,两者为相补关系反义词,以行为或事件是否在互联网上进行为标准而予以划分。两词时常对举,可以说已经发展为一对新兴的属性区别词。作为联合专业名词,“线上线下”被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与360百科所收录,其释义为“线上订购、线下消费是O2O(online to offline)的主要模式,是指消费者在线上订购商品,再到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的购物模式”,可见它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除了商业领域外,如今“线上线下”也可以用于描述其他领域中互联网内外同时联动的行为,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例如:

(14)2020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日前举行,与会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結合的方式与全球伙伴分享物联网创新成果,探讨未来行业趋势。(《人民日报》,2020-11-30)

(三)云(端)

“云”“云端”直译自英文“the cloud”,《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尚未收录该词。《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将“the cloud”释为“networked computing facilities providing remote data storage and processing services via the internet(提供远程数据存储和通过因特网运行服务的网络计算设备)”。可见,它最初是指网络计算机设备实体。在现代汉语语境中,“云”“云端”常常被用作定语和状语,修饰限定名词或动词,表示以“云端”/网络为实现条件进行某种行为。例如:

(15)为提升此次比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别利亚耶娃赛前特意举办了3次“云端”讲座,细心指导参赛选手准备作品。(《人民日报》,2021-02-12)

(16)云端办公就学忙,教育医疗远程化。(《人民日报》,2020-04-20)

(17)疫情防控期间,示范区通过“云课堂”为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100余名学员进行远程培训。(《人民日报》,2020-12-04)

(18)受疫情影响,当前培训课程主要以“云教学”为主。(《人民日报》,2020-12-29)

邓煜指出,“云XX”词语的构式中的“云”与互联网紧密相关,具有“规模性”“虚拟性”“流动性”“集合性”,这与“云”原初意义中的“流动性”“集合性”“虚无缥缈性”等特征,可以产生强烈的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4]。这一论断没有关注到“云”的外来词属性,但作者对互联网和“云”各自特征的物理及心理相似性的分析,无疑是符合中文母语者的语义解读与联想能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云”只能作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定语或状语,而“云端”还可以独立作主语和宾语。例如:

(19)现场和云端洋溢着互学互鉴的热情,传递着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的真挚友谊。(《人民日报》,2020-11-26)

(20)未来将持续加大“就业地图”的开发力度,真正将就业公共服务由“线下”送到“云端”。(《人民日报》,2021-02-19)

(四)远程,移动

1.远程

“远程”表互联网连接的用法应当是外来的,英语中有“remote communication(远程通信)”“remote computer(远程计算机)”,同时,还有“distance education(远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远程学习)”。因此,汉语中“远程”的相关用法或许是从翻译中引进的。“远程”表义侧重于行为主体与联动方的空间距离,可作状语限定动词或作定语修饰名词,表示通过网络通信远距离实现某种行为。例如:

(21)第136次国际奥委会全会或将远程召开。(《人民日报》,2020-05-08)

(22)全国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人民日报》,2020-07-11)

2.移动

“移动”最初应是为与“有线”对应以突出“无线”,用来表示通过“不固定”的无线设备实现灵活通信,如手机可以叫作“移动电话(mobile phone)”。“移动”常作定语,表义着重于凸显设备的灵活性;后经语义扩展,被广泛应用于作状语表示“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均依托于互联网运行,因此,“移动”也隐含了“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含义。例如:

(23)2020年有74.0%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较2019年提高4.4个百分点,绝大多数用户认为操作简单方便是选择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人民日报》,2021-01-14)

(24)工作人员移动办公、实时监测,方便多了。(《人民日报》,2020-10-19)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厘清了互联网连接词群中各成员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以表义核心为标准,可以将这些成员分为两类:一是网络、线上、在线、云(端)——以作为虚拟介质的互联网为表义核心;二是远程、移动——以互联网通信技术可实现远距离灵活操作的特性为表义核心。由于表义核心的侧重点不同,分属不同组别的词语可以组合起来作双重修饰定语。例如:

(25)网络远程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民日报》,2020-06-23)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使用历史、构词语素与使用者认知背景等角度出发,整合分析互联网连接词群各成员的语义透明度。“网络”虽然不专指互联网,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互联网”这一义项已是大多数人认知中的“网络”的强势义项,几乎属于“网络”的基本义,毫无疑问,它的语义透明度是最高的。“线上”“在线”中的“线”,除了指向与互联网联系的虚拟“线”,还可以指向工业的“生产线”、电话行业的“电话线”、影视行业的“院线”,而且后者出现时间更早,所以其表义具有不明确性;但结合当前“线上”“在线”的使用广泛度和语义泛化因素,其语义透明度可以排在“网络”之后。“云(端)”直译自英文,在中文语境中,它的字面义与互联网的联系几乎为零,但生活中“网易云音乐”“百度云盘”等大众APP及“云办公”的说法等,可以助推“云(端)”的传播、理解与应用,其语义透明度应排在“线上”“在线”之后。最后是“远程”“移动”,它们的基础表义涵盖面广,可用来表示不限于依托互联网进行的多种远距离灵活操作行为,因此,其语义透明度最低,排名最后。综上所述,在表行为通过连接互联网进行这一表义维度,词群中各成员的语义透明度排序为:网络>线上、在线>云(端)>远程、移动。

二、组合性与使用频次分析

(一)组合性

互联网连接词群主要表示工具、方式或性状,从理论上看,它们在偏正结构中修饰名词和动词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应用中却不一定如此。为了进一步了解人们对于该词群中词语的选择与使用倾向,我们选取表示日常行为事件的“教育”(V/N)、“教学”(V/N)、“课堂”(N)、“办公”(V)、“会议”(N)、“支付”(V)、“购物”(V)、“商店”(N)为抽验词,与词群中各成员进行交叉配对,考察所有组合结果在百度指数系统中被收录为关键词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未被收录的组合方式不一定不合法(如“云购物”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是完全可以使用的),但人们在搜索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使用习惯及倾向,被百度指数搜索收录为关键词的词组,大众的认知度无疑更高。搜索結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网络”“在线”和“云”的组合适配度较高,“线上”“云端”的组合适配度则较低。

“网络”的组合适配度为100%,无论是修饰名词还是动词作修饰语,都可以解释为“通过网络进行(的)”,工具格属性明显。它作为核心初始词,具有历史沉淀优势;而且在与单音节词组合时,“网络”可以缩略为“网”,与其修饰限定的单音节词达成韵律和谐,这也为“网络”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

“在线”和“线上”意义相近,但在百度指数系统中,两者的组合适配度差异悬殊,“在线”的组合适配度为100%,而“线上”仅有25%。相对而言,“在线”体现的实时性更强,具有[+进行时]的语义特征;而“线上”作为与“线下”相对的区别词,侧重动作行为发生的场所。同时,“在线”可解释为“在线上”,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在线”意义包含面更广且能体现实时性,这或许是它组合适配度更高的原因。当然,若是需要同时表达借助和不借助网络两种情况,“线上线下+X”这样的组合方式无疑是更优选项。

“云”与“云端”是同一外来词的不同译名,实际上是等义的。但“云”的组合适配度达50%,而“云端”仅有12.5%,这首先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作用;其次,比起“云”,“云端”的实指性更强(这也是“云端”可以作主宾语的原因),故“云”更适用于作定/状语,表示性状方式。

“远程”和“移动”的组合适配度都是37.5%。两者的不同点是在于,“移动”仅和动词组合,而“远程”可以和名词组合(如“远程会议”)。这首先是因为两者词性不同,“远程”为形容词性,而“移动”的主要词性为动词,它和名词组合,很容易被视作动宾结构而引起歧义。其次,这也体现了人们在通过互联网开展行动时,更倾向关注联动距离而非设备灵活性。

(二)使用频次

接下来,我们对互联网连接词群中各成员的使用频次进行共时和历时的考察。在BCC和CCL语料库中,“在线”“线上”等的用例极少,不便于进行数据收集,因此,本文主要通过《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9—2021)和百度指数系统进行基础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共时层面

我们以词群中各成员与“教育”“教学”“课堂”“办公”“会议”“支付”“购物”“商店”各词语进行交叉组合,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9—2021)中,以“标题+正文”为筛选条件进行搜索,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从抽验词的词性来看,词群中各成员与动词性抽验词组合的频次远高于名词性抽验词。从词群成员出现的总频次来看,“远程”(2494次)居于首位,“网络”(2177次)位于第二,“移动”(1155次)、“在线”(1016次)紧随其后,而“云”(207次)、“云端”(27次)处于末尾。在使用总频次较高的三个词语中,“网络”与各抽验词的组合频次分布相对平均,而“移动”与“支付”的组合频次占总频次的80%以上,“远程”与“教育”的组合频次占总频次的75%以上。“移动支付”与“远程教育”在金融领域和教育领域属于专业名词,所以具有强势传播性,使用频次占压倒性优势。

2.历时层面

我们同样以词群中各成员与抽验词“教育”“教学”“课堂”“办公”“会议”“支付”“购物”“商店”进行交叉组合,在百度指数网页统计了各词组的百度指数关键词搜索趋势②,统计结果如图1~图8所示:

以上百度指数关键词搜索趋势显示,自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7日,各抽验词下,多有两个及以上不同的组合词组出现最高峰值:“教育”词条下有“远程”“网络”和“在线”;“教学”词条下有“网络”和“线上”;“办公”词条下有“云”“移动”和“远程”;“支付”词条下有“云”和“移动”;“课堂”词条下有“网络”。

三、词典收录情况与建议

众所周知,讨论收词情况需考虑词典的性质、定位。有学者指出,“《现代汉语词典》是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要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的面貌,因此它的收词必须系统而全面”[5]。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参照对象,对互联网连接词群中各成员的收录情况进行考察分析。

(一)收录情况

在上文进行分析时,已随文提及词群中各成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收录情况,这里主要是汇总互联网连接词群的收录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网络”的释义为“名④特指计算机网络。有的地区叫网路。”“网络教育”的释义为“通过互联网实施的教育”。“在线”的释义为“动科学技术上指在某种系统的控制过程中;计算机系统上指在互联网上”。未收录“线上”“线下”及相关词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上线”“下线”表示“连接/断开互联网”的义项。“上线”的释义为“动把问题上升到政治路线的高度。名上一级联络人(跟‘下线相对)”;“下线”的释义为“动指汽车、电器等在生产线上组装完成,可以出厂。名下一级联络人(跟‘上线相对)”。可以看出,两个词语的解释均停留在信息技术变革之前,未能反应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云(端)”,但收录了“云计算”,其释义为“动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使大量的计算机形成一个计算能力极强的系统,统一管理和调度资源,将任务分布在各个计算机上,安全可靠地进行超大规模计算,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远程”和“移动”词目下均只列出了表示距离和动程的基本义。不过,词典收录了与互联网连接相关的词组“远程教育”和“移动办公”,它们的释义分别为“指利用通信手段开展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化网络技术为依托,利用数字多媒体通信网,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开展交互式教学的教育方式”,“一种办公方式,通常指利用笔记本电脑、手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事务”。

(二)优化建议

关于词典的收词原则与标准,高翀认为,语义透明度(合成词、词组从其组成成分及组合关系推知其整体意义的程度)应当在词典收词中发挥重要作用[5];康健、刘柏君则将规范性、系统性、普遍性和生命力四条原则作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增收新词的依据[6];同时,总结性的论断也可以作为先行评判标准的参考。下面,我们就从以上角度分析互联网连接词群成员是否有收录入《现代汉语词典》的必要,这些词语主要包括此前未被收录的“线上”“线下”“上线”“下线”“云(端)”“远程”“移动”等。

从语义透明度来看,高翀指出,在对复合词进行考察时,需要将语素义、组合义、转义、专科义以及常规搭配、非常规搭配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有一项语义透明度低的复合词就有资格被收录到词典中[5]。如前所述,“线上”“线下”“上线”“下线”中的“线”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向“生产线”“电话线”“院线”或是互联网络中的虚拟“线”。可以说,构成语素的意义指向多样性使得它们的语义透明度较低。“云(端)”在日常表达中不难理解,但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云(端)”表义属于专科义,语义透明度也很低。

从规范性、系统性、普遍性和生命力四条原则来看,“线上”“线下”“上线”“下线”“云(端)”都不属于生造词,它们均是规范的意译外来词或由外来词衍生出来的,具有规范性;它们都处于同义词汇关系组中,具有系统性;在中文語境中广泛使用,具有普遍性;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生命力也很旺盛。

“远程”和“移动”则属于另一种情况。它们在词群中仍以其基本义表达依托网络进行操作的空间距离特征,语义透明度较高;同时,《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已收录相关词组“远程教育”和“移动办公”。因此,可以不再单独增录词目。

综上所述,为体现词典的时代性、完整性和提高其实用性,我们建议,今后在词典编撰时,可以增加词目“云(端)”“线上”“线下”;同时,在词目“上线”“下线”之下增设义项。

归结起来说,互联网连接词群中的“网络”“线上”“在线”“云(端)”“远程”“移动”等,或为外来词(不一定译自同一外语词),或为本族词,有异名同实的特点但又各有其表义侧重点,如今在语言表达中并行运用且使用频次很高。本文对这些词语的各自语义、组合性与使用频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词典收录的具体建议。需要说明的是,语言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仅针对现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由于BCC、CCL等专业语料库相关例句匮乏,我们无法进行更全面的使用频次、语法组合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就此而言,本文对该词群的分析尚有不足。除了更进一步的语法语义及相关数据分析,今后或许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词汇使用者进行语用习惯调研,以进一步考察民众对该词群成员的认知心理。

参考文献:

[1]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6.

[2]苏卉.行业词语的跨域使用及其泛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3]梁永红.现代汉语行业语语义泛化的内在原因探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5,(4).

[4]邓煜.“云时代”话“云XX”词语[J].语文建设, 2020,(13).

[5]高翀.语义透明度与现代汉语语文词典的收词[J].中国语文,2015,(5).

[6]康健,刘柏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的收录原则及特点[J].辞书研究,2019,(3).

A Research on the [+Connected to Internet] Word Group

Li Ying

(Institut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Text Studi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our lives, and the changes a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vocabula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emantics,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requency of use of the members of“wangluo(网络)”“zaixian(在线)”“xianshang(线上)”“yuan[duan](云[端])”“yuancheng(远程)” and “yidong(移动)”in [+based on internet] word group. At the same time, it examines the inclusion of related words 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7th)”, and suggests adding new word entries “yuan[duan](云[端])”“xianshang(线上)”and “xianxia(线下)”, and adding additional definitions under word entries “shangxian(上线)” and “xiaxian(下线)”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nnected to Internet] word group;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frequency;inclusion in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