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消费复苏:消费券VS现金补贴

2021-08-09 20:55马若兮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2期

马若兮

摘要:当经济受到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时,各国政府从需求侧入手、发放消费券或者现金补贴刺激居民释放消费需求,并以此激活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推动消费市场复苏。文章在分析消费券和现金补贴的区别、剖析其刺激消费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模拟发现,同等政策成本下,消费券的政策效果更好;同等政策目标下,消费券的政策成本更低,因此,相对于现金补贴,消费券推动消费复苏的效果更好、能力更强!

关键词:消费券;现金补贴;消费复苏

一、问题的提出

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可能会对餐饮、商品零售等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业收入为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收入为47,936亿元,同比下降17.6%(国家统计局,2020)。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对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打击,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社交活动等防范措施使得经济社会近乎处于暂时停顿状态,居民因恐惧以及收入的骤降而减少外出和消费,消费市场总需求急剧下降,如果不对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导致的消费下降加以干预,就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为应对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刺激消费回暖、拉动经济增长、帮助受损行业快速恢复,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28个省市、170多个地区已经发放总额约190亿元的消费券(商务部,2020)。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则采取向居民发放现金补贴来应对突发事件、提振消费。无论是发放消费券还是现金补贴,只有居民用这笔补贴去消费,才会起到推动消费复苏、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什么我国发放消费券,而不直接发放现金?应对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及其引致的消费萎缩,消费券和现金补贴哪个更有效?这两个问题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此进行解析,期望提高公众对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政策认知,并为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二、消费券与现金补贴的区别

消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链。消费者需要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只有当消费者支付的货币到达商家手中,商家才有钱支付上游的货款和员工的工资,上游的商家收到货款后才可以进行再生产、员工收到工资后才能购买商品、满足个人及家庭消费需求,只有这样整个经济链条才能运转起来,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阻滞,经济链条就会断裂。因此,在经济发展陷入停顿的情况下,很多政府选择的是财政政策推动消费复苏。个体的消费需求取决于价格、收入预期、消费偏好、需求的迫切程度、补贴或税收政策等多种因素,因此,应该根据各种因素对需求的影响程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消费刺激手段。消费券和现金补贴都是经济运行受到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时,政府从需求侧入手、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释放消费需求,并以此激活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推动消费市场的复苏、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

(一)消费券的由来

消费券是经济不景气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或者企业发放的一种专用券及支付凭证,它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激发消费欲望、释放消费需求,最终实现推动消费复苏的政策目标。消费券只能用于购买商品、不能兑换成现金,一般都具有明确、短暂的使用期限和一定范围的适用商家,因此,它对于特定领域的支持更为精准直接,拉动消费的撬动效应更大,短期内会带动消费增长出现新高,特别是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会出现消费快速增长的局面。在文化旅游、餐饮服务、健身等价格弹性较大、跨期替代效应不明显的行业,发放消费券可以较好地刺激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复苏。此外,消费券带有货币的标记功能,可以记录每一笔消费数据,这便于政府对政策进行快速诊断、评估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为政策灵活调整和实时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全球第一张消费券诞生于奥地利的奥尔格小镇,当时称为“沃格尔币”,193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刺激极度低迷的经济,德国政府每周向市民发放小额的消费券,用于购买食物、衣服等日用品,此举使得德国的消费市场快速恢复,消费券取得了预期效果。此后,在历次经济萧条时期,世界各国政府屡次使用消费券刺激经济复苏,比如,1999年日本政府为应对经济泡沫破灭而向每位15~65周岁的国民发放2万日元的“地域振兴券”;2009年我国台湾省给全体民众与具有长期居留资格的住民每人发放3600元新台币的“振兴经濟消费券”、泰国向登记申请并获准的低收入国民每人发放2000泰铢的“救国支票”;2003年为应对“非典”、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也曾经发放过消费券来刺激居民消费,消费券的种类包括食品券、健康券、文化券、家电券、购房券、旅游券等众多种类。此外,美国、澳洲等地也推出过类似的政策措施,各国政府发放消费券的目的也基本都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增长。尽管消费券无法改变居民对于未来收入增加的预期,其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也是暂时的、一次性的,但消费券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被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从侧面佐证了其政策效果,消费券作为短期刺激的政策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二)现金补贴

现金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向居民直接发放现金,其目的是减轻因突发事件及其防范措施冲击社会正常经济秩序而给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冲抵由此带来的收入下降,并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激发其消费需求、刺激陷入停滞的经济。

现金补贴的使用不受限制,它既可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帮助穷人购买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推动资金流转和交易发生;也可以让负债的居民能够有收入偿还债务,部分居民也可能在领取现金补贴后将其存储起来,中国居民有更强的储蓄动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各国居民平均储蓄率为21.5%、中国居民储蓄率为3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即使在收入下降的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仍然有高达50.2%的家庭通过减少消费来增加储蓄(中国家庭指数的调研报告,2020),这意味着如果在中国发放现金补贴,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现金存入银行,而非去购物中心、超市或餐厅消费;还可以用来买房或者投资炒股等虚拟经济,现金补贴流向这些政府不希望的消费领域可能会推高资产泡沫,使得消费不仅不会回暖复苏反而会继续下滑、引起通货膨胀,这些都可能会降低政策效果、偏离政府发放现金补贴刺激消费的政策初衷,因此,大水漫灌式发放现金补贴可能导致消费刺激的粗放和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