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2021-08-09 06:21杨登伟刘义兵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路径中小学

杨登伟 刘义兵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问题:改革目标任务的价值引领偏弱,解决关键难点的抓手不强,推动改革的主体参与力度不深,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其根源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育人本质认识不足,长期固化的多种现实利益未能打破,持续追求卓越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缺失,全民支持课堂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亟待完善。破解上述难题,需坚定不移地坚守育人理念,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落实,精准聚焦关键难点;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重视改革文化建设;优化评价机制,健全条件保障。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立德树人;发展路径

一、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

1.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任务在实践中发生偏移

受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方式、人才评价标准等多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现实困境,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教学被窄化为知识教学,而知识则被窄化为信息、符号、结论、标准、解题技能、考试工具,智慧和人性被知识及其教学所剥离、所排斥、所抛弃,教学过程走向形式化、浅层化、庸俗化、非人化”。1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课堂教学过度追求升学率的应试取向,扭转“目中无人”的课堂教学困境,促进教育目的的實现。然而当前绝大多数的教学改革重心滑向了技术手段或教学方式层面的碎片化改进,并未真正触及其痛点。如何深切体认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将课堂教学导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目标任务。

2.课堂教学改革关键难点泛化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既有关于课堂教学的某一要素如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或师生关系等的小范围改革,也有对课堂教学的全要素进行系统性改革;既有由政府部门发起的自上而下的较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有由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校等发起的自下而上的小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目前,诸多“改革”不断涌向中小学校,呈现出“一任校长一场改革”“一位专家一种改革”的失序状态。而且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上过度求新、求异、求变,各种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等层出不穷。这种处于失序状态的改革,缺乏整体推进的顶层设计与必要的科学论证,关键难点不够聚焦,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在“做减法”,而是“做加法”,更催生了大量的缺乏章法的“课堂教学改革”,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甚至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多方相关主体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各级政府行政官员特别是教育行政官员处于改革的核心、主导和主动的地位,具有很大的责任和权力,而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更广泛的社会利益群体从总体上处于边缘、依附和被动的位置”。1 在自上而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核心议题的选择、顶层设计的制定、改革方案的落实、改革效果的评价等基本由政府部门决定或推动,基层教育工作者则是被动参与改革,缺乏充分的话语权。尤为重要的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其主体性被遮蔽,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感、获得感、参与感被忽视。此外,课堂教学改革很少甚至没有为家长及其他相关群体参与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诚然,主要依靠行政权力推动的课堂教学改革能迅速有效地集中资源,但改革过程中易出现“文本要求多,行动落实少;表面形式多,实际成效少;自我表扬多,外部认同少;一时效应多,可持续效果少”2 等问题。

4.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

其一,就评价主体而言,对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评价主要由教育督导机构负责,而“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绝大部分附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数评价活动都是政府进行或委托直属事业单位开展。这样,政府既是办学的主体,又是管理的主体,还是评价的主体,决策、执行、监督一体化”3 ,使得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易遭到公众的质疑。而本应作为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的重要参与主体的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区代表人士,却在评价过程中缺席或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其二,就评价标准而言,虽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有基本的规范或标准,但对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的评价却缺乏明确的标准或规范,以至评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其三,就评价指标而言,课堂教学改革中仍存在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观,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对以情感和价值观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流于形式。其四,就评价方式而言,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知识取向的终结性评价仍然是主要的评价方式。

二、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深层原因剖析

1.认识及践行教育的本质未加强化

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教育本质,遵循育人规律,科学实施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当理解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4,并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人的发展的理想终极目标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改革是对课堂教学的诸多利益关系及其相关要素进行调整或优化重组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然而,“现实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大多在课堂教学本身之外,热衷于探讨时髦的教学概念名词,尝试新颖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却忽略甚至忘记了做这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5 可以说,改革的利益相关方未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与理解教育的本质,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也是阻碍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因素。

2.长期固化的现实利益藩篱难以打破

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因素制约着改革的进程与最终命运,为了维护自身在某种特权或优势地位庇护下获取的既得利益,利益相关者会想方设法防止改革的结果不利于既得利益的获得。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涉及诸多部门,出于对各自利益群体的维护,很难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为了维护学校的市场声誉、争取优质生源及在由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中小学校仍将见效快、易量化、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生学业成绩作为指导课堂教学的关键甚至唯一指标,而对“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度严重不足;出于对绩效、职称、岗位晋升、评优等的追求,再加上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信念、专业情感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致使中小学教师倾向于维持课堂教学现状;家长为了孩子升学,选择适应甚至迎合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取向的课堂教学,而对课堂教学改革持保守或抵制态度;等等。

3.追求卓越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缺失

课堂教学改革文化是指改革主体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该群体成员所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等。追求卓越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由外部驱动转向主体自觉的内生动力。目前,缺乏持续追求卓越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主要表现在:部分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长期面临改革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及强有力的激励制度、管理制度、督导制度、研究制度等;部分改革主体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正确认知,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较为淡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难以满足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部分改革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得到有效激发,主要是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被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可见,各利益主体尚未达成共识,构建首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

4.全民支持课堂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亟待完善

第一,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配置和使用率难以满足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课堂教学形态、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变革,“智慧课堂”“云课堂”等正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多数中小学校不仅难以获得较为先进的硬件设施设备,而且受学校的办学经费、教师的信息素养等制约,中小学校既有的硬件设施设备的使用率较低,这客观上阻滞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缺乏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保障。为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有些教师承担着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師疲于完成学校的多种任务,很少有时间、精力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还有些教师不仅缺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也不具备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专业素质,难以应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诸多挑战。第三,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健全的研究机制。研究主体相对单一、研究经费短缺、研究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匮乏等,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滞后于学校的现实需求。不仅相关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理论研究成果难以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实践研究成果缺乏提炼且适用范围极为有限,而且也未形成长效机制,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持久的动力支撑。

三、新时代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

1.坚守育人理念,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需回归育人本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育质量观和人才成长观,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倾向,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与实践起点。首先,以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目标为指引,根据学段、学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发展规律等,将总目标层层分解为明确的、操作性强的具体目标,并将总目标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始终。其次,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始终,推进“四个回归”,即:从课程中心向教学中心回归,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回归,从考试中心向素质提升回归,从单一施策向综合治理回归。

2.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落实,精准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关键难点

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外部因素,广泛听取并多方权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以保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顶层设计的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改革者需强化系统观念与协同意识,注重改革主体间的关系协调与协同合作;充分考虑中小学校存在的区域差距,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完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配套设施建设,对课堂教学的要素进行优化整合。此外,需建立国家级的、规范合理的课堂教学改革准入制度及相应的伦理标准,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风险评估与有效督导,根据实际情境调整改革方案,完善课堂教学改革风险调控机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有效实施。

课堂教学改革需高度聚焦师生关系的变革,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二者展开的;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受式教学方式长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学关系被扭曲为以教代学、情智关系被扭曲为轻情重智、同异关系被扭曲为张同抑异”1的现象仍很大程度上存在,而这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相背离的。因此,推动“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赋予学生充分课堂话语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难点,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3.构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文化建设

实践证明,构建“政府—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校—家长—社区”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各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协同助推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相关政府部门与教育研究机构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教育研究机构与中小学校是改革的共同体,中小学校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家长和社区应积极协助中小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把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根本标准。

构建追求卓越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首先,良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关主体明确自身职责,以较强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文化的建设。在构建过程中,尤其要凸显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多方面、多层次、多路径激发其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其次,进一步加强基于教育信息化2.0基础上的学校物质设施设备建设。继续加大对物质资源相对短缺的中小学校的扶持力度,改善其硬件设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配置,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委派教育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等,以此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再次,完善制度层面的课堂教学改革文化建设,如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制度、课堂教学改革激励制度、课堂教学改革督导制度、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等。

4.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机制,健全课堂教学改革条件保障

课堂教学改革需树立“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2  的科学评价观,健全“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机制。第一,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评鉴机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成效评价;引导中小学校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并在评价过程中赋予其充分的话语权,推动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自我评价;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的监督,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第三方评鉴机构等多主体参与、有分工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第二,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资质认证标准和评价质量标准,将其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三,完善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的指标体系。聚焦“三全育人”,改革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第四,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健全课堂教学改革大数据平台,实时记录学生、教师、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动态变化,推进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全面客观反映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成效。

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有效推进,需要全民共识的条件保障做基石。首先,加强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其次,建立健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机制。鼓励高等院校、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增加研究经费在教育经费使用中所占的比重,完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激励机制,强化课堂教学相关理论研究,等等。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路径中小学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